2013 (1)
進一個新老相間與殘棄民居混建在一起的小鎮裏,找一餐館吃飯。這是柏柏爾人典型的塔吉鍋煮出來的菜,茄子加上奶酪,味道不怎麽樣(P1)。但餐館裏麵的飾品不俗且並非膺品。那個茶炊(P2)有點像幾十年見過爆米花的轉鍋。記得最後一次看到電子管收音機(P3)是上世紀60年代末,童年是常在家裏那台熊貓牌電子管多波段收音機旁度過的,後來則是用半導體收音機冒著坐牢的風險“偷聽敵台”。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去到柏柏爾人區域的一個峽穀(Todra Gorge),自然的創造總令人驚奇。這裏在咫尺間給人演繹了什麽是涓滴成河的實景,峽穀源頭隻有幾灘冒氣泡的小水池(P6),????到10米之外匍然變成一水勢不小的小河(P7-8)。
繼續西行170公裏到達瓦薩薩特(Ouarzazat)。正值伊斯蘭齋月,在市裏的球場上,白天水食不進的信眾居然還有體力踢足球,而我正好看到一配合絕佳的進球。上屆世界杯摩洛哥殺進四強,隊員就是在這些人裏挑的,不像有些人口眾多的國家即使找了外國“歸化”球員也掙紮不出一個體麵一點的名堂。
在撒哈拉沙漠邊緣居然巧遇雷雨,這種景象昔日被列為人生四可賀之喜的排名之首:久旱逢甘霖。
夜宿柏柏爾宮,與外麵相比恍如隔世,僅那個套間裏近五十平方米的豪華浴室就使人手足無措。
P10
P11
P12
P13
P14
三月五日,路過好萊塢電影的拍中東電影的外景地,這是其中搭建的伯利恒耶穌出生處(P12)。據介紹另一布景拍過《埃及豔後》,如果是真的,那拍攝技巧也實在有點兒超乎想象。好萊塢對摩洛哥情有獨鍾,許多中東背景的電影對來此取景。數得出來的有名的就是《奧賽羅》,《阿拉伯的勞倫斯》,《盜墓迷城》,《權力的遊戲》,《蠍子王》,《木乃伊》,《角鬥士》等過百部電影電視劇。至少,這是個不敵視西方的穆斯林國家。
近兩百公裏的翻越大阿特拉斯山的路,那車速大概是每小時40-50公裏,車子顛簸讓人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鄉間公裏的路況。看到路邊賣三葉蟲和鸚鵡螺古化石(P12)倒是真的。我選了一塊天然水晶,花了五塊錢買下來卻在後來才發現沒從小販手裏取走水晶。當地人平均月收入僅折合約兩,三百美元。腦子退化卻無意中成了一扶貧之舉。
路邊的村莊與山體渾然一色。當地人用泥土壘牆,植物莖稈和泥蓋頂,房子可隔熱但不太能禦雨雪。不過看山上的植被就知道下雨的機會稀少,當地人不會操雨水衝刷這份心的。充其量是他們換個地方用泥土再建一幢。所以遠看路邊的村莊,一片土褐色或赭紅色,分不出新舊,也不知道哪幢是被廢棄還是住人。
P15
P16
P17
P18
到了摩洛哥的古都馬拉喀什(Marrakesh),爬上馬車去過把癮。城市的中心城區保留有猶太區,而且導遊帶者追懷的語氣介紹那曾是富裕的社區,雖說現居原處的猶太人已寥寥無幾了。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建於19世紀巴希亞宮(Bahia Palace,P19) 其實並非王宮而是當年一個權臣的官邸,當年在裏麵要住上四個妻子和24個名義上的侍女,那老兄身子骨真夠結實的。現在也就剩帶精致繁複阿拉伯風格圖案的屋頂(P20-21)和供妻妾住的寬闊庭院向遊人訴說昔日的騰達。實在說,這城裏的巴迪皇宮(Badia Palace,P23-26)也許因幾經戰亂和洗掠後被廢棄多年的緣故,真沒有找到奢華舒適宏大的感覺。小國寡民,恐怕在16世紀能有此規模也????容易了。
這裏安靜的異國情調吸引了法國時尚聖羅蘭YSL大師擁有一個幽靜的私人花園(P27),竹子,仙人掌之類的植物沒有什麽新奇,也許是那個園子的名氣對遊客更有吸引力。
P28
P29
P30
P31
那個號稱非洲規模第一的德吉瑪廣場(D jemaaj el-Fna,P30-31)的市井氣息恐怕更有令人留連的魅力,以至於入選聯合國人類遺產名錄。正值齋月,廣場上的集市遠不及往日熱鬧喧囂。後來回到卡薩布蘭卡見識到在齋月結束前幾乎空無一人的街道,但在清真寺阿訇宣告齋月在三月五日晚間結束不久,瞬時所有的人就帶著所有的喧囂布滿了所有的空間。
三月六日,因事中斷了下一段去突尼斯的行程,留點遺憾給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