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維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外出旅行,無非想換個環境,擺脫平日的單調煩瑣,開開眼界,放鬆心情,享受生活。拿這些標準來衡量,這次回國算圓滿成功,除了一點小小的尷尬。 這點尷尬跟年齡有關。我們中年人雖然感情脆弱時難免顧影自憐,哀歎青春不再,混在人群中是舒服的。顧名思義中年人即年齡上的中庸之輩。人群中既有比我們老的,也有比我們小的,我們妥妥地落在不引人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尷尬人物。我對他本無興趣,但這次去雲南居然好幾次聽人提到他,原因是他寫過一首關於石林的詩: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果然大石頭,石頭果然大昆明郊外的石林是億萬年地質變化形成的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欽點的世界自然遺產。如此不可多得的國寶級風景,給大詩人寫得這麽庸俗無聊,雖自稱打油詩,還是讓我生出幾分鄙視。(雲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旅行的目的是什麽?有人說是開眼界,有人說是嚐美食,有人是為了看風景,有人是在自家呆膩了,想到別人呆膩的地方轉轉。 都是擲地有聲的目的。但如果要用一條絲線將它們像珍珠般串起來,我的比較膚淺的想法還是尋找美。看風景就不用說了,即使嚐美食,也想坐在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中;即使去別人住膩的地方,多半也是不小心看見了別人住膩的地方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1- 金基宇家很窮。他和妹妹基婷及父母住在狹窄的地下室中,一家人都沒正式工作,靠打零工勉強度日。 一天,朋友登門拜訪,說自己要出國留學,問基宇願不願意接手一個有錢人家女兒家教的職位。基宇來到樸社長家,見到頭腦簡單、出手大方的樸太太,聲稱自己是大學生,被順利雇用。 當家教不久,樸家女兒愛上了基宇。但這不算什麽,基宇另有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最近寫了幾篇比較矽穀中國人和印度人職場表現的文章,儼然成了研究矽穀職場文化的專家。朋友聚在一起,經常有人提出這個話題來討論。討論來討論去,最後總會有人若有所思地想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們的下一代會不會重複我們的窘境?對這個問題,沒有人敢貿然給出否定的回答。我們的孩子在重視教育的傳統中長大,擁有把他們的學業放在第一位的父母,從小積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1-查理和妮可是布魯克林的一對藝術夫妻。查理是舞台劇團的導演,妮可曾是好萊塢童星,現在是查理劇團的主演。他們有一個八歲的兒子,有一群藝術家朋友,有自己熱愛的藝術事業,但他們的婚姻正在解體。他們想和顏悅色地分手,盡量減少對兒子的傷害。但妮可在洛杉磯拍電視劇期間認識了大牌離婚律師諾拉。幾分鍾時間,諾拉就搞定了妮可:如果想從離婚中得到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這幾年,大學在招生過程中應該如何對待傳統上不受重視的少數民族,成了一個爆炸性的熱門話題。每當大家就此爭得麵紅耳赤、熱火朝天時,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位墨西哥室友的故事。 在斯坦福的第二學期,我搬進了研究生居住的EscondidoVillage中一套二室一廳的公寓。我的室友叫格莉絲達,是墨西哥裔美國人,在教育學院讀博士。 格莉絲達來自南加州聖塔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一萬小時定律真的成立嗎? 2008年,MalcolmGladwell在他的超級暢銷書《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Outliers:TheStoryofSuccess)中,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天才之所以光彩奪目,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久的努力。 ? 多久呢?一萬小時。在任何領域,想從平凡素人變成頂尖專家,最有效的方法是堅持不懈地付出一萬小時的努力。 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9-10-28 10:48:42)

廣大粉絲翹首以待的電影《唐頓莊園》終於隆重上演,不少唐粉激動之餘心裏卻也七上八下。畢竟,搭電視劇的順風車拍出來的電影成功的先例不多。這部電影值得看嗎?看了以後萬一不滿意怎麽辦? -1- 這些年的熱門英美電視劇中,《唐頓莊園》(DowntonAbbey)是華人觀眾比較熟悉的一部。這部電視劇的特點用兩個字可以形容:養眼。芳草如茵的庭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但人到中年後,不能永遠把自己的不足歸咎於遙遠的過去。為什麽我們的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因為我們的成長環境中還有一個因素,對表達能力的殺傷力比其他幾個因素加在一起還要大。-1-印度人在矽穀公司比中國人成功,原因之一是他們能說會道,也就是說他們有更好的表達能力。我們部門曾經有一位印度架構師,聰明能幹,妙語連珠,頗招人喜歡。後來職位高了,人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