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開始,矽穀接連發生幾起血案。在震驚華人社區的穀歌華人工程師殺妻案之後,一名印度裔前Meta工程師又在殺死妻子和雙胞胎兒子後自盡。
兩案主角都是新移民,都有名校背景、高薪工作、高額房產。但外人眼裏的完美生活卻是如此地不堪一擊,轉瞬間就支離破碎。
矽穀到底是怎麽回事?
1
矽穀是全球科技創新和發展的最重要基地,沒有之一。這裏擁有眾多著名科技公司,在各科技領域都引領時代潮流,誕生了無數對人類影響巨大的新技術。
矽穀成為才華橫溢、雄心勃勃的年輕人的夢鄉和淘金者的天堂。我們華人大多以工程師身份入住。
在虛擬世界跟網友交流時,這些工程師十有八九流露出一種自詡為天之驕子的令人生厭的優越感。他們身處宇宙中心,頭頂如雷貫耳的公司的光環,從事改變世界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收入很高:薪水、搬家費、簽約獎金就不說了,還懷揣大把節節攀升的股票。
但躊躇滿誌春風得意的外表下麵,其實是一顆顆焦慮不安的玻璃心。誰會去跟那些遠在天邊的薪水微薄的網友比呢?頂多偶爾心生同情而已。真要比拚的是同一條街、同一個辦公室的人,特別是那些境況跟自己差不多或更好的家夥。沾沾自喜的時候是有的,但更多是因為人家在臉書(穀歌、英偉達……)的待遇比自己好而悶悶不樂。
不幸的是,在矽穀,這種讓人悶悶不樂的例子比比皆是。不管你拿到的報酬有多好,你總會找到十個例子,比你的報酬高出一大截。
以前美國公司的傳統是不過問別人薪水,把這當成最大的隱私。這當然可能是資本家洗腦,其用意是削弱工薪階層的議價能力。但好奇害死貓。不知道別人的報酬,客觀上對脆弱的人提供了一種心理上的保護。
現在不一樣了。網上到處有人曬自己的包裹,有些網站鼓勵交換這類信息,美其名曰“抖包袱”。更奇葩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工程師們在派對上實在無話可說,互相交換薪酬包裹信息居然成了一個聊天話題。比較害羞的人即使不好意思直接說己的報酬,也會用“我的一個朋友”,“某某的兒子”等方式來踴躍參與。
“你女兒進亞馬遜,工資有二十萬嗎?”
“呃,加上獎金和股票應該有吧。”
“我朋友去臉書,底薪就二十二萬。”
即使你閉目塞聽,孤陋寡聞,或拒不參加這一類信息交流,看到矽穀的房價,再遲鈍的人也知道這裏的人有多富。
買不起房子,搶不到房子,買到房子後要償還巨額貸款,都讓生活岌岌可危,不堪一擊。一旦遭遇失業或離婚等變故,難免倍感脆弱。
2
除了經濟壓力大外,工作也並非表麵看上去那般光鮮亮麗。
矽穀公司最拿手的是創新,但創新是很難的。創投公司隻有大約10%的成功率,大公司的創新項目成功率也很低。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炫目的成功背後,都有無數項目血跡斑斑的失敗。
為了在競爭中贏得先機,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做成最多事情。如果團隊不是忙得焦頭爛額、人仰馬翻,就表明計劃過於保守,還要將殘餘的潛能全部挖出來才算了事。產品做不出來,不能按時完工,性能達不到預期,演示時故障連連、捉襟見肘,交付的產品毛病成堆,在電話會議上被顧客罵得狗血淋頭,都是家常便飯。
硬幣的另一麵則是工作的單調和沉悶。外人矚目的是科技創新最耀眼的成果,但那是金字塔頂端。頂端下麵的巨大基座,也堆砌著無數人默默的努力。
軟件工業其實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電腦屏幕上每一個鏈接,每一個按鈕,都需要有人設計它的位置,都要有人用代碼把它呈現出來。剛成立的小公司還可以輕裝上陣,但已經有規模的大公司都有巨大的legacy負擔,要維護以前推出的不同版本的軟件,不停修複其中的bug又不至於牽一發而動全身,把整個係統摧垮。大公司都有大量內部使用的工具和係統需要人構建維護。
這就是為什麽矽穀對程序員的需求總是那麽大。這也是為什麽成熟的大公司在人員的精幹上無法跟創投時期的小公司相提並論。大多數程序員的工作並不是那麽有趣的。對自視甚高的名校畢業生來說,做這些工作不一定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
而這些有趣或不算有趣的工作,現在還麵臨失去的危險。AI的出現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危機。這些年新科技層出不窮,比特幣,區塊鏈,元宇宙,自動駕駛,各領風騷三五年。它們聲名鵲起當然是科技突破,但也是營銷炒作。但AI不同,這回是真的是狼來了,我們的世界會因此改變。矽穀工程師的世界首當其衝,他們因此又平添幾分焦慮。
3
但雖說矽穀工程師麵臨的這些挑戰都實實在在,老實說也不是什麽新問題。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現代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壓力。事實上不僅是現代人,古代人吃不飽,穿不暖,他們的壓力說不定更大。
但現代人的問題,尤其是沒吃過苦、一帆風順成長起來的、名校畢業自詡為精英的年輕人,是沒有意識到生活不可能至臻完美,毫無缺憾。
每一個矽穀工程師其實都很幸運。不但有不錯的工作,有機會加入改變世界的創新,而且矽穀是個非常適合生活的地方,有四季如春的氣候,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五彩繽紛的多元文化。
所有最常聽到的矽穀人的抱怨,生活成本高,工作壓力大,孩子教育競爭激烈,都是選擇到矽穀生活的必然結果,是為了擁有這些好處付出的的代價。意識到這些壓力是正常的,是從它們的魔爪下解放出來的第一步。
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在矽穀生活。世界上很多地方,尤其是在美國很多其他州,生活也很好,隻是必須放棄一些好處,尤其是高薪這個好處。
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必把自己逼入牆角。
但正如移民是一個自我選擇的過程,我猜來矽穀也是一個自我選擇的過程,這裏的人也有某種共同特質。
比如有人抱怨矽穀是文化沙漠。矽穀本是沙漠裏一片果園,這幾十年才拔地而起,跟紐約、芝加哥這些有細膩精美的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曆史積澱的大都會相比,矽穀確實是初來乍到,根基尚淺,帶著一點樹矮牆新畫不古的令人汗顏的簡陋。
但如果不是僅僅關注報酬、房價和爬藤這矽穀三大俗,把眼光從這幾件事情中稍微抬起來,你會看到世界其實不是那麽無聊,甚至身邊的文化生活也很豐富,可以滿足一個矽穀工程師的需要。
矽穀中心坐落著斯坦福大學,校園裏名流川流不息,傳播最先進的理念和知識;雖然矽穀和舊金山所有藝術博物館加起來不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一半,如果有半天閑暇,要找個不錯的博物館把它消磨掉也並不算特別費勁;至於看電影讀書,在矽穀和在別處一樣方便。
更不要說各種草根社交組織,文化沙龍,話劇社,脫口秀演出,合唱團,戶外活動,做義工服務社區的機會,隻要留心,其實比比皆是。
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我們內心的投射。矽穀缺少的不是文化生活,而是矽穀工程師對三大俗之外的事物興趣的缺乏,如影隨形的是內心的空虛和精神的脆弱。
兩起血案的主角,生活中必有各種挑戰,我不清楚其中細節。願死者安息。這些惡性事件是極少數,但它們在矽穀文化中找到了適合生長的土壤。
一個人要改變文化很難,但可以通過修行超越文化。一般人難免被世俗左右,隨波逐流。但不斷向生活索取更多更好的回報,雖是人性,卻非坦途,反而容易陷入死胡同。唯有注重內心的感受,個人的成長,懂得節製和放棄,追求平淡、真實、簡單的生活,方能風輕雲淡、閑庭信步。
回複 'moneytalks' 的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