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問:諸佛有世界嗎?這些世界是如何成就的?答:法界有穢土和淨土之分,均由一心流現,諸佛居於淨土,眾生居於穢土。成就佛果後,就要在願心中流現淨土,這就是諸佛世界,例如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藥師佛的東方淨硫璃世界等等。本體麾下有十種法界,“佛法界”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佛在過去現在因果經中說偈:若人能布施,斷除於慳貪;若人能忍辱,永離於瞋恚;若人能造善,則遠於愚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的缺點就是我們這輩子的功課行動形成習慣,習慣成為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問:佛教意義上的世界是什麽?答:世為遷流,界為方位;世為時間,界為空間,合時空為一體,是為世界,這就是佛教意義上的世界。故而佛教說世界,既有空間方位,也有時間遷流。空間意義上的世界,是指十方世界,不可稱不可量;時間意義上的世界,是指過去、現在、未來,謂世界呈動態相續,也是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12-28 15:45:32)
佛說善生經  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時到著衣持缽,入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12-28 15:43:49)
佛說八大人覺經後漢沙門安世高譯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第四覺知:懈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12-19 15:05:12)
佛說十善業道經唐於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12-19 15:04:15)
心是福田萬世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要害怕失去,你所失去的,本來就不屬於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12-16 18:00:35)
僧佑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明不現。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其必有故,願聞其意。”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12-16 17:56:19)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將來之世,當有比丘,因有一法不從法化,令法毀滅,不得長益。何謂為一?不護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慧,放逸其意,唯求善名不順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業。是為一事,令法毀滅。」佛告比丘:「複有二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二?一、不護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