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薦幾位大師

(2023-07-12 15:09:00) 下一個
      我愛人經常和我說,我要是遇到一位像虛雲那樣真正有修有證的佛門大師就好了,我們可以像古人一樣,對坐三天三夜,談玄論道。我和他說,遇到有修證的大師需要福報。而且,道不是談的,道是證的。我也注意到,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有類似的想法,尤其是現在國內信仰也比較開放,佛法也比較容易接觸到,很多人都希望能遇到真正的大師,而且現在網絡上也有很多人在弘揚佛法,有些人還的確是有些修證的,不過也有一些人並無修證,但他講的讓別人認為他是大師,粉絲一多,最後以至於自己也就認為自己是大師。其中有一位粉絲幾百萬的夫妻網絡紅人,常聽他說″我有一個弟子如何如何",儼然一副佛門大師的口氣,我聽了一些,他講六道的善惡因果,講的很好,有些靈氣,一講到修道這一塊,就滿嘴跑火車,因為他沒有真正修證過,他的百萬粉絲也跟著坐他的火車到處跑,因為粉絲們也沒有讀過幾本佛經,不知道他講的對錯。善惡因果這些道理,隻要多讀幾本書,多聽些出家人的講經,就能轉售出來,惟獨修道的真功夫,講出來就需要實證。
其實佛在楞嚴經上把這些末法時期的狀況都講的很清楚了,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愣嚴經有幾章就專門在講五十陰魔,就是修行人在修證過程遇到或進入的魔障魔境,不過我看大部分人還不到這個層次,他還沒修沒證就入了魔道了。實在講,很多人不讀佛經,才敢妄稱大師,如果真正讀過佛經,估計大部分人就不敢稱大師了,沒有修證,虛受信施,濫膺恭敬,自謂大師,是要墮地獄的。因此奉勸大家,慎稱大師。
     其實一位真正的大師的修成,一般需要至少二三十年以上的真修實證的功夫。(除非六祖慧能那樣的上根利智,那樣的人幾幹年才出一個),從聞(聽聞佛法),思(思維吸收),修(改惡修善,係心一念),到悟道,到實證,是一個需要一定時間年月的過程,不用說別的,就單單悟道,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萬億人中一二知,百千萬修行人中也就一兩個可以悟道,佛門講的大開圓解,很多人是修一輩子都悟不了道,何況證入,而從悟道到證入,又是一個更加不易的過程,佛法修證裏破無明有四十九個階層,你證到哪一層了,現在的人心浮氣燥,百分之九十九連道都悟不了,無明也破不了,笫一個階段都過不了,何談四十九個階層,何談五十陰魔,我們連魔來障礙的資格都還沒有呢。而且佛法在中國斷代了三四十年,開放沒幾年,從聽聞佛法到破無明,時間上也還沒有破無明的大師出現的時候。再過二三十年,或者可能會有真正的修道人能部分證入一些。
     但是悟道的人還真有。我十七八年前回國時就遇到一位,後來我也經常聽到一些,比如前些年有幾位國內高校來的老師,其中一位講到他們大學一位老師,很多年一直生病,病的無法上班,無藥可醫,最後信佛了,修道了,念佛念了些年佛,不知怎麽身體好了。我就知道他是念到一念了。很多嚴重的業障病如果不是念到一念是過不來的。
      佛法從悟道到證入有幾種選擇,一種是實證,比如上世紀的虛雲大師,廣欽上人,宣化上人等等,都屬於實證,更先前的大師們都是實證,比如憨山大師,智者大師,等等,從徹悟這個”道″的理,到證入,有的人需要十年,有的人需要二十三十年,廣欽上人用了十二三年,我讀過從悟道到證入時間最短的一位先前的大師(忘記了是憨山大師,還是蓮池大師,當時讀了很多大師的傳記,時間一長就混了),用了三年時間,大部分證入的大師都是用了十多年。這個時間長短是和自己過去生修習的時間長短有關。每一位證入的大師的修習其實都已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他們己經修學了無數生,這一生成就而已,而且他們的修證是在物質生活極其簡單,一心修證的前提下成就的。現在的人物質豐富,生活忙碌,證入很難。
     但是有的修行人並不選擇證入,他們悟“道”之後,就在生活中修證,命終時生佛淨土,他們的修證方法是這樣的,首先時時刻刻不忘記光明的心地,用心性去照世間,佛法裏叫大圓鏡智,隨緣處世,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相用,見什麽人說什麽話,這叫妙觀察智,即觀察眾生根性習氣福報,而說相應的話;做任何事,盡心盡力將事情做好,但事情一結束,無論結果好壞,立即能放下,恢複本來清靜光明的心地,一麵照世間,一麵修菩薩道,而事情的成敗都隨緣,這叫成所作智,其實一個人如果開始用心性照世間的時候,就會發現,世間一切萬物皆是無常,就不再執著這一切事物的成敗。眾生正在自己過去生善惡心念成就的境界相中受著各自苦樂的果報。同時也在造作著來世幸與不幸的因,自然而然。修行人所應做,隻是自己改惡修善,也無量善巧方便勸人改惡修善,而任何人都改變不了己經成熟的因果。這樣慢慢在生活中修行上幾十年,到七八十,八九十歲世緣盡時,確實能修到入佛境界,生死自在,又修了大半生菩薩道,命終生佛淨土,品位很高,一切自然成就。很多悟道之人便是這種修證,比如印光大師,他二三十歲時因重病悟道,後來深入經藏幾十年,沒有見他很快證入的記錄,他應該是以後麵一種方法成就的,他是不是大師呢,他是大師,但他自己並沒有說他是大師,他的大師稱號是後人和弟子們恭敬稱呼的。他命終生佛淨土,應該在常寂光淨土,至少也在實報莊嚴土。品位很高。
 
     很多人剛開始學佛,就發心講經弘法利生,這種精神很可嘉,但是不太理智,一個人小規模小範圍給周圍的人講講佛法,任何時候,任何年齡都可以,都應該,惟獨登壇講經,或者在網絡上職業講經,最好自己先修證二三十年再去講,原因很多,其一,那個位置風高浪急,如果自己修證功底不厚,風靡一時後,最終頭重腳輕,人仰馬翻,毀人毀己,這種事情可是屢見不鮮啊,當引以為誡。這邊的修行人普遍比較穩健。少有虛浮之氣。
     我讀過以前很多大師們的傳記,他們都是先修證以後再出來講經的。比如印光大師,其實他二三十歲時就悟道了,他是因為醫生無法醫治的眼疾才修道的,幾年精進修證,證入一念,眼疾痊愈,又深入經藏幾十年,七十歲時才出來講經,一出來即不可撼動,度眾幾百幾千萬,大師就是大師,當時是大師,現在還是大師,將來幾千年後,他還是大師。
其二是講經途中誘惑會很多,超出常人,定力不足,便會墮落。其他原因也很多,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大師都建議修行人在六十歲以後再出去講經,實在是保護修行人和佛法之舉。人一過六十,人生閱曆也豐富了,追名逐利的年齡也過了,來日也無多了,很多事情都自然看淡了,不為名,不為利,情色也不能動,如果能有一種慢性疾病纏身,那就更完美了,perfect. 所做一切皆為了利益眾生,這時候就可以出去了。
      我們普通人都不喜歡疾病,其實有時候疾病真的是好事情,它是成就我們的真正助力。最強大助力。我們平常沒有疾病的時候,過的是仼性隨情的生活,任著自己的心意和性情,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毫無顧忌,隻有當我們疲弱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意識到其實我們隻是一個人,一個眾生,才會願意聽聽智者的勸誡,改惡修善,修正自己的心念行為。我經常想,如果二十年前不是那幾場重病,我到現在也不願聽聞佛法,忙著呢,哪裏有時間。正是因為疾病纏身,剛強的性格才能柔軟下來,慢慢聽著佛法,惡去善生,修著修著,身體也好了,人也豁達了。如果經常有病纏身,還可以時時對我們進行提醒,人生無常,修一切善法,往光明處去。
      西遊記裏孫悟空的頭上經常戴著一個緊箍咒,其實緊箍咒是個好物件,如果沒有緊箍咒,孫悟空永遠都會是一個仼情隨性的猴子,正是因為有了緊箍咒,才會在一番艱難旅途後走上正道,成就佛果,而成佛後,他頭上的緊箍咒自然而然就消失了。疾病於一切眾生,就是緊箍咒,而能否走上正道,成就正果,隻看自己的修為了。
      現在是末法時期,講經說法的人很多,魚龍混雜,一些想要修行的人無法分辨哪一位是真正的大師,因此我這裏推薦幾位大師,這幾位大師,以前的人認為是大師,現在的人還認為是大師,未來的人也一定會認為是大師。他們是修證過的,有的大師證入的金剛不腐之身現在還在寺院裏,因此他的注解著作是像佛經一樣值得信任的。我們讀他們的著作,就是在聽大師講經。我們翻開他們的經典,就是坐在了大師的對麵。
       淨土宗的典籍主要是淨土五經,夏蓮居居士匯編的《佛說大乘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很好,我最初修道是從淨土入門,即修學此經,我熟讀,背誦,隨著這部經典觀想過很多年,因此非常親切熟知這部經典。此外,《阿彌陀經》以藕益大師注解的《阿彌陀經要解》為經典,如果有精力,《阿彌陀經通讚疏》也應一讀,我還拜讀過道源長老著作的《阿彌陀經講錄》;
《觀無量壽佛經》以善導大師注解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為經典,此外有精力可讀誦《觀無量壽佛經妙宗鈔》;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從《楞嚴經》節錄出來的,是《楞嚴經》的一章,因此可以參考《楞嚴經》的注解。
     其他的大乘經典有很多,主要是四大部,《華嚴經》《楞嚴經》《法華經》和《大般涅槃經》。
   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  》
(清涼國師澄觀疏鈔
    方山長者李通玄論
    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華嚴經合論 》李通玄長者
清涼大師和李通玄長者的這兩部注解都可以稱作經典。大師就是大師,文詞典雅,讀去真是一種至純至美的享受。我在恭讀抄寫李通玄長者注解的《華嚴經合論》時,讓我想起了詩歌界的李白,那種文風的飄逸瀟灑實是天縱。世間無能趨及。
《楞嚴經》   
楞嚴經的注解我恭讀參閱過四部,   
《楞嚴宗通》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大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海仁法師
      以及宣化上人注解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釋
這幾部著作都可以稱作經典。其中最契合我根基的是宣化上人的注解。這位上人真修實證,博學,幽默,慈悲,注解詳盡。而且我還恭敬抄寫過很多宣化上人注解的其他佛經,很熟知這位上人的講經風格,因此獲益匪淺。
法華經
法華經通義    (憨山大師)
妙法蓮花經淺釋  (宣化上人)
法華經大成       
法華經教釋    (太虛大師)
    這幾部有關法華經的注解可以說是經典,其中憨山大師是證道的大師,宣化上人的注解自然仍然最契合我們現在人的根性。
   《大般涅槃經》,我在恭讀這部佛經時已經抄寫讀誦過幾十部佛經及注解,因此我沒有關注這部經的注解,如果讀誦過其他的經典,這一部應該不需要注解即能夠讀懂。我在讀誦時隻在隨文入觀。觀心誦經兩不誤。
     此外,我最初念佛病愈,從國內回來後,還背誦抄寫過《金剛經》,抄寫過金剛經的兩部注解,《心印疏》,《新眼疏》,還拜讀過金剛經六祖口訣          金剛經講錄   (道源長老)金剛經講錄  (江味農居士)。
《圓覺經》和《楞伽經》,我也抄寫讀誦過。《圓覺經》的注解釆用的是《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圓瑛法師)
  和《圓覺經略釋 》(太虛大師)
《楞伽經》采用的注解是
《楞伽經義記 》(太虛大師)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 》(成觀法師)
   《楞伽經今文譯註 》(普行法師)。
地藏經 的注解也有很多
地藏本願經講記   (聖一法師)值得推薦。
此外,有幾部重要的大乘精典,如果有精力也應當誦讀,比如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金光明經》
《佛說淨業障經》
《佛說般舟三昧經》
《菩薩瓔珞經》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佛說彌勒菩薩本願經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圓頓三經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經)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
等等,佛後期的大乘經典。
我後來在病愈之後讀經時,都在隨文入觀,觀心讀經兩不誤,法喜充滿,樂在其中。
我經常和老伴講,過些年經濟狀況更好一些,孩子也自立出去後,準備買一所院子大一些的房子,專門設立一個念佛堂,我會買來一整套大藏經,香花圍繞供養起來,每天讀誦,觀想,念佛,給自己修生生世世的福和慧。
我很喜歡修道,喜歡觀心,誦經念佛,那些年我深入經藏的時候,一般每天隻休息三四個小時,也不覺得疲勞。我每天從晚上九點多鍾抄經抄大師們的注解到淩晨三四點,七點鍾起床,給家人做飯。現在想起來,真的很美,很純淨。
自古以來,修道的人很多,但是成就的少,幾個原因,一是戒律修的不嚴密,二是因為修道的專注度精進度和細密度不夠。
順便說下,讀誦經典也要根據個人能力,如果沒有那麽多的時間精力,也並不需要讀那麽多經典,其實隻要修好五戒十善,專心念佛即可出離生死,如有精力能力多讀誦經典,可開明解慧。
    儒家雲: 朝聞道,夕死可也。很多人恐懼死亡,是因為你沒有聽到”道”的原因,一個人隨波逐流,不能確定自己來生的路,自然會心生恐懼。
      道是需要證的,不是用來談的,聽了很多大師講經說法,自己不去修證,和沒聽差不多。你天天到處找大師,還不如把五戒十善做好,找個時間找個靜處念佛念上七天七夜,十天十夜,什麽事情什麽問題都解決了。生死都解決了,就這麽簡單,那麽多的念頭,那麽多的話,那麽多的問題,妄念不止,生死永遠不休。哪一天你自己如理如法成就了,既使坐到大師對麵,都沒的話說了,互相微笑就行了。
這個世界上有一位聲名遠揚的大師,是所有你想有幸遇見的大師的大師,那就是佛,我們每天能翻開佛的經典,恭敬讀誦,也就是坐到了大師的對麵。誦經念佛,就是在聽大師智慧的開示。靜下心來,翻開經典,即是見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