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Cuisine 大愚食堂

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用有限食材做精致美食是我的追求。
請關注油管【Yu Cuisine大愚食堂】
www.youtube.com/channel/UC4ILH6AkP0KhlaOn5wGZjIg
個人資料
博文

綠豆糕是傳統特色糕點之一,屬消暑小食。相傳中國古代先民,為尋求平安健康,端午節時會食用粽子、雄黃酒、綠豆糕、鹹鴨蛋這些食物。 小時候特別討厭吃綠豆糕,甜得發齁麻油味重得衝頭,咬起來有種沙子的感覺。後來知道是因為那時候保存條件有限,必須高油高糖延長保質期。 自己做的就不一樣了,清新爽口,簡單不說,關鍵好看又好玩,小朋友的參與度很高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日本東京蛋糕名店Mr.Cheesecake每周隻在周日和周一出售32個限量同名蛋糕。 疫情期間,曾任米其林主廚的創始人田村浩二在官網發布了這款芝士蛋糕的家庭製作配方和方法。 視頻完全參照網站公布的中文和日文食譜,沒有任何刪改。味道一流,強烈推薦。 食材:(蛋糕模具尺寸20x10x7cm) 奶油奶酪/200g 砂糖/100g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生活需要儀式感,這種儀式感真實的體現在對每個節日特有食物的期待當中
鹹粽子,甜粽子,你愛那一款? 我的家鄉在長江邊,小時候家裏包的都是小腳粽子,用新鮮的蘆葦葉,兩三張疊在一起。出國後才見到這麽寬大的竹葉,學了這種四角粽子的包法。 粽葉是否要先煮過,我比較了,差別不大。 祝您端午安康,闔家幸福。 食材: 粽葉60張 板栗豬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我有雞腿,我有羅勒,正好可以做台式三杯雞。 九層塔(Thaibasil)是三杯雞的靈魂,我的這盆是歐洲常見的甜羅勒(Sweetbasil),雖然同屬一類,但是有點區別,羅勒葉片大,香氣也更柔和。 三杯雞源自江西,相傳為一江西籍獄卒因獄中條件所限,用甜酒釀、豬油、醬油各一杯烹製雞塊給文天祥食用,故而得名。後來三杯雞被客家人進行了改良,並在台灣發揚光大,漸漸成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了網上一個最近很火的小妹妹的視頻,兒子主動要試一下,錄了一下,效果還行,給大家看看,給小朋友一點鼓勵,謝謝。 《大衛講故事》是兒子的講故事頻道,新開沒多久,上傳了一些自己錄的繪本故事,歡迎關注。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南京人的餐桌“無鴨不成席”,鹽水鴨據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了。南京人對鴨子愛得深沉,每年要吃掉一億多隻鴨子,民間戲稱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過長江。以至於疫情之後解禁的時候,南京人奔走相告的竟是“鴨子店又開門了”。 南京最著名的鴨子是桂花鴨,和其他帶桂花名字的食物不同,桂花鴨裏並沒有桂花,之所以得其名是因為桂花飄香的金秋時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蜜汁叉燒是粵菜燒臘的經典。“叉燒”由“插燒”發展而來,最初是將豬的裏脊肉加插在烤全豬腹內,經燒烤而成。後來,又改為將數條裏脊肉串起來叉著來燒,久而久之插燒之名便被叉燒所替代。插在豬腹內燒,用的是暗火,以熱輻射燒烤而熟;叉著燒的是明火,是直接用火烤熟的,這樣全瘦的裏脊顯得幹枯,故後來便將裏脊肉改為帶肥的梅花肉,並在表麵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宮廷肉餅的曆史據說可以追溯至唐朝,至於這個貴氣十足的“宮廷”二字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叫的,沒有誰能夠說清楚。其中一個最普遍的說法是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明皇被迫逃離長安,宮中的禦廚樹倒猢猻散,於是把這道本來隻有皇帝老兒才能享用的香酥肉餅帶入民間。 你若不信,還有詩為證,白居易《寄胡餅與楊萬州》一詩中寫道:   胡麻餅樣學京都,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南京人對桂花是真愛,每到中秋前後,金陵城到處飄浮著淡淡的桂花香。 桂花蜜汁糯米藕算是南京的知名小吃,也是我的最愛之一。雖是甜食,卻是和涼菜小食一起先上的開胃菜。吃的時候,覺得涼糯綿爽,藕的清氣、米的香氣、桂花的馥鬱都融合在一起,百吃不膩。 材料:蓮藕2節,糯米半杯,冰糖80克,小蘇打2小勺,幹桂花適量 做法: 糯米浸泡至能用手指輕輕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紅遍韓國的紫薯麵包說它是麵包,卻不用麵粉,而且不需要發酵,無論從外觀還是口感,它更像是披著紫薯外衣的烤紅薯配方是我根據網上找的韓國方子修改的麵皮:麵粉20g木薯澱粉110g鹽2g開水50g油12g雞蛋12g麥芽糖10g黃油20g紫薯粉適量紅薯泥:紅薯400g糖15g蜂蜜15g油20g紅薯餡:紅薯泥160g熟紅薯100g50克皮+50克餡,150度烤12分鍾具體做法在視頻裏,原配方不太適用,走了一些彎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