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博文
(2022-11-11 09:27:53)

韓詩外傳7.18:宋燕相齊 原文: 宋燕相齊,見逐,罷歸之舍,召門尉陳饒等二十六人曰:“諸大夫有能與我赴諸侯者乎?”陳饒等皆伏而不對。宋燕曰:“悲乎哉!何士大夫易得而難用也。”饒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難用也,〕君弗能用也,〔君不能用,〕則有不平之心,是失之己而責諸人也。”宋燕曰:“夫失諸己而責諸人者何?”陳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韓詩外傳7.17:宋玉因其友見楚襄王 原文: 宋玉因其友見楚襄王,襄王待之無以異,乃讓其友。友曰:“夫薑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子之事王未耳,何怨於我?”宋玉曰:“不然。昔者、齊有狡兔,盡一日走五百裏,使之瞻見指注,雖良狗猶不及狡兔之塵,若攝纓而縱絏之,〔則狡兔不能離也。今子之屬臣也,攝纓而縱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易經智慧-程頤秒解小過九三:小人之惡,嚴防死守 雷山小過,易經第六十二卦。艮山當止,而震雷要動。艮山之止是常理,而震雷之動是過乎常理也,所以小過。一般情況下,過乎常理是錯誤而危險的,但有時隻有“小過”才能亨通,隻有用力糾偏方可回歸於中正,所謂矯枉必須過正。從整個卦象來看,上下各二陰,中間二陽,陰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韓詩外傳7.16:紂殺比幹箕子被發佯狂 原文: 紂殺比幹,箕子被發佯狂;陳靈公殺泄冶,鄧元去陳以族從;自此以後,殷並於周,陳亡於楚,以其殺比幹泄冶,而失箕子鄧元也。燕昭王得郭隗鄒衍樂毅,是以魏趙興兵而攻齊,棲於莒。燕之地計眾,不與齊均也,然所以信燕至於此者,由得士也。故無常安之國,無宜治之民,得賢者昌,失賢者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韓詩外傳7.15:伯奇孝而棄於親 原文: 傳曰:“伯奇孝而棄於親,隱公慈而殺於弟,叔武賢而殺於兄,比幹忠而誅於君。”《詩》曰:“予慎無辜。” 譯文: 古書上說,伯奇很孝順但是卻被雙親拋棄,隱公很慈愛卻被弟弟殺害,叔武很賢良卻死於兄長之手,比幹忠於君王卻被紂王誅殺。《詩經》唱道:“我確實無辜啊”。 短評: 伯奇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韓詩外傳7.14:楚莊王賜其群臣酒 原文: 楚莊王賜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燭滅,有牽王後衣者,後扢(jié,拔引也)冠纓而絕之,言於王曰:“今燭滅,有牽妾衣者,妾扢其纓而絕之,願趣火視絕纓者。”王曰:“止。”立出令曰:“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為樂也。”於是冠纓無完者,不知王後絕冠纓者誰,於是王遂與群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韓詩外傳7.13:孔子曰明王有三懼 原文: 孔子曰:“明王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誌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昔者、越王勾踐與吳戰,大敗之,兼有南夷,當是之時,君南麵而立,近臣三,遠臣五,令諸大夫曰:‘聞過而不以告我者、為上戮。’此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也。昔者、晉文王與楚戰,大勝之,燒其草,火三日不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韓詩外傳7.12: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原文: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誌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韓詩外傳7.11:衛懿公之時 原文: 衛懿公之時、有臣曰弘演者、受命而使,未反,而狄人攻衛,於是懿公欲興師迎之,其民皆曰:“君之所貴而有祿位者、鶴也,所愛者、宮人也,亦使鶴與宮人戰,餘安能戰?”遂潰而皆去。狄人至,攻懿公於熒澤,殺之,盡食其肉,獨舍其肝。弘演至,報使於肝,辭畢,呼天而號,哀止,曰:“若臣者、獨死可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易經智慧-楊萬裏妙解中孚卦初九:閑邪存誠,誌向專一 風澤中孚,易經第六十一卦。孚是真誠而自然的信任,中孚,信於中也,是發自於內心、符合天道人性的信任。卦畫像是蛋卵,內陰是蛋清蛋黃,外陽是蛋殼,母鳥忠於自己的天職,孚(孵)於卵上一刻不敢懈怠,孚也。風動於上,水悅於下,風動水應,風水有信也。朝廷既中且正,天下為公,其治國安邦的政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