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7.13:孔子曰明王有三懼

(2022-11-06 10:39:37) 下一個

韓詩外傳7.13:孔子曰明王有三懼

 

原文:

孔子曰:“明王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誌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昔者、越王勾踐與吳戰,大敗之,兼有南夷,當是之時,君南麵而立,近臣三,遠臣五,令諸大夫曰:‘聞過而不以告我者、為上戮。’此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也。昔者、晉文王與楚戰,大勝之,燒其草,火三日不息,文公退而有憂色,侍者曰:‘君大勝楚,而有憂色,何也?’文公曰:‘吾聞能以戰勝安者、惟聖人;若夫詐勝之徒,未嚐不危,吾是以憂也。’此得誌而恐驕也。昔者、齊桓公得管仲隰朋,南麵而立,桓公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聰,不敢獨擅,進之先祖。’此聞至道而恐不能行者也。由桓公晉文越王勾踐觀之,三懼者、明君之務也。”《詩》曰:“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於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此言大王居人上也。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君王害怕三樣:一是怕身在高位而聽不到自己的過失,二是怕誌得意滿而驕傲,三是怕聽到天下的大道而不實行。從前,越王勾踐與吳國大戰,大敗吳國,而且兼並了南方蠻夷。在當時,勾踐君臨越國,親近的大臣有三個,遠方來的大臣有五個,他命令各位大臣:‘聽聞我的過失而不告訴我的,受最嚴厲的刑戮’。這就是怕身在高位聽不到自己的過失。從前,晉文王與楚國大戰,大勝楚國。燒了楚國的軍營糧草,大火三天三夜不息。文公退兵,麵帶憂慮,侍從問他:‘君王打了勝仗還有憂慮,為什麽?’文公說:‘我聽說靠打勝仗能安定社稷的,隻有聖人。靠機詐取勝的人,沒有不危險的,所以我有憂慮。’這就是怕誌得意滿時驕傲。從前,齊桓公得管仲和隰朋兩位賢臣,君臨齊國,桓公說:“我有他們兩位賢臣,眼睛更加亮,耳朵更加靈敏。但是不敢獨自專有,把他們進獻給先王,以承繼先王之道。”這就是怕聽到了大道而不實行。從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來看,這三怕是聖君明主一定要做到的。”詩經說:“溫柔恭謹,像在樹上集會;惴惴不安,像在深淵旁邊;戰戰兢兢,像在薄冰上行走。”這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做人民的君王。

短評:

我們這些不做君王的人要安身立命也一樣要有此三怕:怕有錯不該,怕驕傲自滿,怕不走正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