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極其可貴!
博文
三個沒有“改正”的右派大學生 陶渭熊
《炎黃春秋》2012年第3期載胡治安《林希翎的右派為何沒有改正》一文中說,林希翎是未得改正的寥寥數人中“唯一的學生右派”。在此前的一些文章中也有這種說法。其實這一說法是不正確的。據我所知,沒有改正的右派學生除林希翎外,至少還有馮元春和曾清經兩人,隻不過他們的知名度沒有林希翎高,不為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所有這些表明,在中共最高決策層,對於當時普遍出現的反映人民內部矛盾的社會現象,關注點是不同的,解決問題的主張也是各有側重。同樣是處理“少數人鬧事”,同樣是整頓黨風,毛澤東顯然更傾向於開展思想教育運動,從意識形態方麵下手,而劉少奇和國務院領導人則比較重視調整政策,強調解決人民當前利益、處理好人民生活問題。這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3月25日召開的北京市委宣傳工作會議上,很多幹部對毛澤東的講話表現出憂慮和懷疑。講到“雙百”方針,“大家都讚成放,但仔細地研究一下,有些人仍然有種種顧慮”,他們“怕天下大亂;怕以後工作不好做,不好領導;怕放了毒草,群眾會中毒”。有人說:“百花齊放,放就是收,放了緊接著要收。”有人說:“收是絕對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摘要:波匈事件發生後,毛澤東意識到已經取得的政權還有喪失的可能,其危險來自於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矛盾,於是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開展黨內整風運動。黨外人士和知識分子歡迎,黨內對此懷疑和抵觸,毛澤東南巡進行動員。劉少奇等人主張通過政策調整緩解人民內部矛盾,毛澤東則強調首先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並借助黨外力量。南巡後,毛澤東決定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   一九八四年九月初的一個下午,一位七十歲左右,西裝革履,麵目清臒,帶著一副鏽朗架的眼鏡,微微弓背的老先生緩緩地走進了複旦大學第一教學樓二樓的一二O六教室。正在教室中等待上課的曆史係三年級的同學知道,這就是給他們上英文世界史學名著選讀這門選修課的陳仁炳教授了。   在人才薈萃的複旦大學曆史係的老師中,陳仁炳是有些傳奇或曰神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六)讚賞新聞自由,主張同人辦報   龍純璋:咱們報紙的黨性、階級性等等什麽性太多了,因而新聞少,消息慢,不生動,不活潑,趣味性少。咱們的報紙很少反映出人民的要求,也沒有真正反映出人民的思想意識。資本主義國家的報紙可以攻擊政府。過去國民黨的報紙還不是一樣說官方的壞話,我們對新聞這方麵控製得太死、太嚴了。我國應當有資產階級報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84年7月4日上午,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支部在中南海懷仁堂西廳召開的第22次整黨會議上,楊獻珍作為中顧委委員在做對照檢查時,就過去自己在工作中所犯的“左”的錯誤做了沉痛地反省,並概括為兩句話:“忠誠的愚蠢,愚蠢的忠誠。”
  楊獻珍何以對自己做出如此犀利嚴苛、驚世駭俗、自貶、自省之詞,要了解其中的原委還必須從40年代初他調到北方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1957年開展的"反右"運動中,(此時馬列學院已改名為中央高級黨校,楊獻珍也由馬列學院院長改任為中央黨校校長兼黨委第一書記)楊獻珍和副校長、黨委第二書記侯維煜都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當時在全國形成轟轟烈烈的"抓右派""打右派"極度濃厚的政治氣氛下,中央高級黨校在學員支部中已經打了不少右派,為了使這種局麵不致失去控製,楊獻珍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關於延安整風、土改和曆次政治運動的評論   王善玲:康生同誌說1942年整風開始時,就采用“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事實不是這樣,而是偏差不少,特別是搶救運動中發生逼供信現象,弄得人心惶惶,有的因而自殺,傷害了一些好同誌。現在黨校學習的有些同誌,當時挨過整的,多少還有些不滿。康生同誌為什麽不講缺點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林希翎 林希翎 原名 程海果 性別 女 出生 1935年
上海 逝世 2009年9月21日
巴黎 學歷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係 查 論 編 林希翎(1935年-2009年9月21日)女,原名程海果,生於上海,是中國少數未獲改正的右派分子之一。目錄[隱藏] 1生平 1.1早年經曆 1.2維權風波 1.3右派生涯 1.4旅居法國 2注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