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極其可貴!
正文

楊獻珍晚年的自責、懺悔與反思之四:楊獻珍與王善玲 zt

(2015-10-23 05:32:23) 下一個

1957年開展的"反右"運動中,(此時馬列學院已改名為中央高級黨校,楊獻珍也由馬列學院院長改任為中央黨校校長兼黨委第一書記)楊獻珍和副校長、黨委第二書記侯維煜都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當時在全國形成轟轟烈烈的"抓右派""打右派"極度濃厚的政治氣氛下,中央高級黨校在學員支部中已經打了不少右派,為了使這種局麵不致失去控製,楊獻珍和侯維煜商量決定在學員中找一名雖有錯誤,但可不劃右派的標兵,以便把運動刹住。楊獻珍和侯維煜當時找了個標兵學員叫王善玲()

 

王善玲,山西省遼縣人,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擔任過山西沁縣決死一總隊工作隊分隊長,山西三行政區、太嶽區婦救會宣傳部長、組織部長、太嶽一分區婦救會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太嶽區二專署文教科長、山西晉中區黨委婦委委員長。到中央高級黨校學習前為國家勞動部工資局副局長。王善玲是一位經過戰爭考驗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對黨有深厚感情,對黨內外一切不良傾向勇於揭露、大膽批判的同誌。由於她性情直爽,口無遮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難免也說過一些過激的言詞,但楊、侯二人都認為像她這樣的學員是可以不劃右派的,所以就選她作為標兵。當時中央機關劃右派都要拿到中央書記處去評比,不料當楊獻珍把王善玲的材料在書記處宣讀後,一位部門的領導同誌立即說,像王善玲這樣的人不劃右派,我們部門一個右派都沒有。就這樣使楊獻珍在中央黨校少劃右派,防止反右擴大化的善良願望沒能如願,結果不僅王善玲這個標兵被劃成了右派,而且在學員中打成右派分子的多達28人。事與願違,雖善不賞,這使楊獻珍的心靈受到了極大撞擊。

 

198649王善玲不幸病逝,是年已90高齡的楊獻珍不顧人們的勸阻,堅持驅車前往八寶山去為王善玲送行。在告別儀式上,他扶杖走到王善玲遺體前,將他事先寫就的挽聯:"王善玲同誌是黨的好女兒,人民的好幹部!楊獻珍1986416"輕輕地放到王善玲靜臥的遺體上,以此表達他在王善玲問題上的懺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