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晚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7-05-09 13:42:33)
陳彥在無路可走無路可退的情況下,悄然無息租了個店麵,開起了自己的診所。從他學出來到找地方實習到自己做廣告開業,我連個影都不知道。他什麽都不告訴我。給我的感覺是他很不希望我介入他的領域,我也就很配合的從不打聽。對我來說他就是再失敗了,也不是什麽大事。不過我是害怕他失敗的,雖然那樣對他的打擊比對我要大,可是到了這個年齡,恐怕很難再樂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05-08 11:50:27)
今天是鄧麗君的祭日,寫一些關於她的回憶。 鄧麗君在華語樂壇上的地位,她對國內流行音樂的影響就不用多說了。"隻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假如不是那個特定的禁欲時代,她的歌在大陸不會如此風行。她成就的傳奇,造成的勢頭影響至今無人能打破。鄧麗君在大陸,別說是造宣傳攻勢商業演出,這一生都沒踏上過大陸的土地,卻流傳地如此家喻戶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7-04-28 10:58:33)
七出裏專有一條是妒。這個妒不是上回高太妃口中的妒,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嫉妒,我沒有的你卻有,所以我恨你。是專指在丈夫無子的前提下,不許丈夫納妾。因為這樣有害於家族的延續,而婚姻在古代的目的,就是家族延續。所以這樣的老婆沒什麽存在意義了,準許你休妻。換句話說,你隻要不是占有欲強到寧願自己斷子絕孫,也要男人一心一意,一生隻有你一個女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7-04-28 10:49:00)

夾道上宮人來來往往,三兩成群,沒幾個注意到他們。拓跋燾的身影在幽暗不明的月色下和內監沒什麽兩樣。偶有幾人向他看去,恰巧看到他上唇剪修齊整的胡子,詫異過後反應上來,人早已遠去。 流雲遮月,玉宇蒙塵。拓跋燾立在下等宮女居住的院落門外,驚詫無比。四牆相抱的小小庭院,一進一出兩層居室,牆壁斑駁,瓦上淒草,一片破敗衰餒。院中大小宮女出來進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04-25 18:07:49)
這是篇背景介紹。是我在寫小說參考史書時積累的感想。我想把<可堪回首>中人物所處時代的兩性關係和特點寫出來,便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女性人物。
中國古代兩千多年,普遍被認為是壓迫婦女的時代,根據很多。比如說那些針對婦女的限製條款,各種各樣剝奪女性權利的律條規範,三從四德,男人三妻四妾不受限製女人隻能從一而終不能失節,等等總之滿眼的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7-04-25 18:00:56)
杜至柔一夜沒有睡。阿容在她身邊無聲無息咽下最後一口氣,她看著她們消失在夜色裏,轉身往牆外荒涼廢棄的庭院跑去。 那裏生長著大片的苧麻,茂盛而零亂地蔓延了半個院子,仿佛一潭幽水,慘淡月色下泛著陰暗的青苔色。夜風拂動,肥大的枝葉接連蕩漾搖擺,波浪般卷動,嘩嘩作響。草叢中蟋蟀高唱,夏日流螢如同飛動的小星星,忽明忽暗在杜至柔眼前閃過。她木然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4-18 13:42:03)
接下來的幾日阿容天天到杜至柔那裏去學技藝,學得非常刻苦認真,很快就將火侯,輕重,急緩掌握的爐火純青。 離尚宮局不遠的一處庭院裏有幾竿翠竹,杜至柔特地將琴案設於其間。微風動處,枝葉搖曳,竹香沁潤。阿容跽於案前細細碾研一餅小龍團茶,加以篩羅後,察覺一旁銚中湯已經老嫩適度,水泡上泛如魚眼,便知湯水正是二沸之時,拈了一片鹽薑投入湯中。一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4-12 11:58:30)

五月,庚寅,太陰歲星合在奎,大吉。宮裏便於此日行第一輪占卜祭祀,挑選有資格鑄造金人的嬪妃。暮色四合,十二名候選女子按星座方位肅立於圜丘之上,手托祭器,敬告群神,祈求福祉。皇帝著絺冕禦大駕,百官及諸部大人酋長陪祀。皇帝立青門內近南壇西,內朝臣皆位於帝北,外朝臣及大人列位於青門之外。廩犧令掌牲,陳於壇前。女巫執鼓,立於陛之東西麵。皇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4-06 09:38:37)

這一年初夏,大魏西北部邊境再次遭受柔然的掠搶。柔然敕連可汗手下的一名將軍,帶領一支人馬越過邊境,掠走魏國邊民的上千匹馬、數萬隻羊,臨走還殺了數百名拚死反抗的魏國百姓,放火燒了房屋,使千萬大魏邊民無家可歸。拓跋燾接到急報後怒不可遏,立即派鎮守六陣的騎兵出擊漠南,對柔然實施報複。 拓跋燾此前已對柔然用兵多次,無一次敗績。此番亦誌得意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4-04 08:36:12)
賀氏的突然暴斃引起一片驚愕嘩然。臨死前那如夜梟般嘶啞恐怖的詛咒迅速傳遍皇宮內外,親耳聽到咒語的宮人無不驚恐不安,接連數日不敢在夜間行走,一想起來便毛骨悚然。關於皇帝因何賜死賀貴人的傳言更是潮水般湧向四麵八方,多麽離奇荒誕的猜測都有,朝中內外物議不止,已由竊竊私語轉為公開之勢。各侯官禦史紛紛上疏,要求皇帝予以事實澄清,鮮卑酋長為首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