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紐約時報》對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移除羅伯特·李將軍雕像的報道。(《紐約時報》截屏。)周六(7月10日),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Charlottesville)把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園移除,公園也改名為市場公園。同時被移除的還有附近的一個廣場上以匿名“石牆”出名的托馬斯·傑克遜(ThomasJackson)將軍的雕像,原來以他的名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現在,在美國部分中西部州,比如密蘇裏州、堪薩斯州和愛荷華州,新感染的新冠病人中80%以上是Delta病毒變體。在西部的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Delta變體的比例也高達74%以上,在南部的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和俄克拉荷馬州,則接近69%。Delta變體的高傳染性給抗疫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最新的研究發現,該變體對人體免疫係統的突破力特別強,不僅對未打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美國今年上半年一個比較矚目的大災難事件,就是發生於6月24日淩晨的佛羅裏達州邁阿密Surfside小鎮,一棟海邊大樓半個樓的倒塌。而這一災難最讓人揪心的是事後的救援。 我們都在電視上目睹了救援人員依靠最落後的救援工具,如鐵鍁和雙手,用塑料桶,一桶一桶地從廢墟上移除垃圾。這樣的情景不僅與美國的高科技形象不般配,甚至也不是人們想象的美國一流的專業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川普離任快半年了。但是,他的名字似乎從來沒有從每日的新聞中消失,而他與共和黨合作對美國民主製度的傷害不僅是初見成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還會看見越來越多的“成果”。 上周四,6月30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維持亞利桑那州對投票限製的判決隻是這些“成果”中最近的一個。 判案的第二天,《紐約時報》發表標題為“最高法院放棄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8)

50年前《紐約時報》率先發表了當時國防部名為《五角大樓文件》的絕密檔案,引發了一場媒體與政府關係的大地震。最高法院對這一訴訟的判決對美國新聞自由的影響深刻久遠。美國法律尊重先例。有了這個最高法院的判決,後人輕易不敢再來挑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為新聞自由擎起了一片天。 這個官司給時報帶來了極大的危機,同時也回報了時報一個至今可能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來自西弗吉尼亞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Manchin)周日(6日)在《查爾斯頓公報》(CharlestonGazette-Mail)發表觀點文章,明確表示不會支持民主黨單方麵通過《為民法案》(ForthePeopleAct),也不會支持廢除參議院的“冗長辯論”(filibuster)。包括曼欽在內,民主黨在參議院隻有50票。參議院除了與預算有關可以歸入“預算調節”的,其餘法案都必須要60票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21-06-03 10:49:07)

早已無語,今天就以一燭來紀念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6-03 06:17:25)

美國民權運動專家說,弗洛伊德事件之後所發生的抗議活動的廣泛和深入程度與五六十年代民權運動高潮相當。“細說美國”專欄的上一篇文章談到,在弗洛伊德去世一周年之際,我們似乎並沒有看到期待的變化,而且人們對“黑人的命也是命”(BLM)的支持熱情似乎在消失。再看看黑人爭取平等權利的成效一直是進兩步退一步,可見這件事情的阻力非常大。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4)

今天是弗洛伊德被跪死一周年紀念日。民權運動專家說,弗洛伊德事件之後所發生的抗議活動的廣泛和深入程度與五六十年代民權運動高潮相當。我也多次說,我們有理由期待弗洛伊德之死所產生的抗議活動能夠帶來類似《民權法案》的效果。 那麽,一年之後,我們是不是看到了期待的轉變?答案可能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是”或“否”,而是灰色的代表一些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933年,小羅斯福第一次爐邊聊天前那一刻。Corbis/GettyImages。 1933年,小羅斯福總統剛就任不久,一位去白宮拜訪的客人對他說:“總統先生,如果您的計劃成功,您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如果失敗了,您將是最糟糕的一位。” 小羅斯福回答說:“如果失敗了,我將是最後一位(美國總統)。” 小羅斯福成功了。他的“新政”不僅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