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共和黨議員如何搶了拜登基建法案的功(他還投了反對票)

(2024-09-24 17:53:17) 下一個

白宮 2023 年 7 月的推文:拜登經濟學如此成功,以至於國會共和黨人將其成果往自己臉上抹

拜登總統從啟動 2024 總統競選後,就一直有一個問題:相當數量的選民認為他不接地氣。在拜登眼裏,美國經濟很不錯了,特別是與其它發達國家比,但很多選民似乎感受不到。

拜登強調的是其任上創造了創紀錄的 1570 萬個工作崗位,工資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物價的增長速度。但很多選民卻認為日子不好過,特別是中產和底層,不少人說還是川普時期更好。

去年11月,在加州雷塞達的克利夫蘭特許高中,一名鋼鐵工人在表演藝術大樓上焊接柱子。該校另一座用於數學、科學和普通課程的教學樓也在建設中。圖源:Getty

雖然現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換成了賀錦麗(Kamala Harris),但拜登的問題就是民主黨的問題,而且賀錦麗基本上延續拜登的經濟政策,所以,賀錦麗依然麵臨同樣的挑戰。

在總統競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的時候,也許,信息戰比任何別的時候都更關鍵也更有效。

信息是一個滲透到選舉的方方麵麵的內容,謠言、陰謀論或似是而非的誤導陳述,往往是人們首先想到的與誤導信息相關的內容。為此,很多媒體有專門的“事實核查”專欄,不少中文媒體也有自己的類似專欄,比如“美國華人雜談”的網站“辟謠吧”(Piyaoba.org)。

但還有不少隱形的信息戰,那種表麵上看起來合情合理,隻有深究後才會發現真相的事情,而這種事情也是各種各樣,其對大選的影響不容低估。今天我們就來看兩個例子。


拖延委員會成員的任命,共和黨暗中阻礙民主黨的政策推動

2023 年 8 月底,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發布了兩個重要裁決。

一是,在工人舉行要不要成立工會的投票之前或期間,雇主有不公平的勞動行為,如非法解雇支持工會的工人(在過去 40 年中,幾乎每次此類選舉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處罰微乎其微),委員會將命令雇主承認工會並立即進行談判。

二是,工人要求對成立工會進行投票,就必須立即投票,從而限製了雇主拖延選舉的能力。以往這種拖延往往是無限期的。

這兩個裁決都很重要,第一個甚至是裏程碑性質的,因為工會活動中最困難的一步就是成立一個合法的,被承認的工會。

NLRB 負責勞資關係裁決。民主黨支持工會,共和黨反對工會早就是公開的秘密,所以,當不同黨執政時,NLRB 對工會的態度會不同。NLRB 5 個成員的任命規則通常是,執政黨任命 3 個,非執政黨任命 2 個,每個成員任期為五年。在委員會人員不足 4 人時不能做任何改變規則的決定。上述兩例就都屬於改變規則的裁決。

NLRB 去年 8 月做出上述兩個裁決時,委員會中一個共和黨席位已經因為共和黨拒絕提名委員會成員空缺近一年。此後不久,共和黨的另一個成員格溫·威爾庫克斯(Gwynne Wilcox)任期屆滿,共和黨依然拒絕做出任何新的提名,致使現在該委員會隻有 3 個成員,成為一個無法作為的擺設。

這種做法是反民主的。選民讓拜登當總統,拜登政府就應該有一個具備正常功能的勞資關係委員會。共和黨不讓委員會正常運作,等於是輸了比賽就以耍賴的方式剝奪贏的一方應該獲得的獎品

這不是公平競爭。如果選民對拜登政府的工會策略滿意,他們就會根據這樣的信息細節決定自己的投票。所以,選民有權利了解這類信息。

確保選民的知情權也是民主機製的重要組成部分。很遺憾的是,似乎主流媒體都沒有報道類似細節,隻看見《美國政治和公共政策雜誌》(The American Prospect)【注】 做了報道。關鍵是,隻有工會行家才懂得這些細節。希望以後能夠看見主流媒體的改進。政客也有責任和義務監督、督促媒體。

【注】 The American Prospect(《美國展望》)是一本美國政治和公共政策雜誌,每日在線出版,雙月印刷,致力於美國現代自由主義和進步主義。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展望》稱,它“致力於從進步的角度促進對公共政策的知情討論”,其座右銘是“思想、政治和權力”。2019年,在《美國展望》創刊30周年慶典上,該刊物的共同創建人之一羅伯特·庫特納(Robert Kuttner)說:“《展望》一直致力於將資本主義的結構性腐敗、對資本主義如何在政治上運作的深入分析、普通人如何經曆資本主義的敘事故事、與此相關的我們民主中的腐敗以及奪回美國的運動——所有這些政治活動之間的點點滴滴聯係起來。”


拜登政府的作為,功勞卻被共和黨政客搶去

匹茲堡附近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水閘和大壩正在進行耗資 8.57 億美元的升級改造,以確保俄亥俄河上遊的水位足以讓大型貨輪通過。附近路邊的一塊牌子上寫著:“喬·拜登總統的《兩黨基礎設施法》資助的項目”。

華盛頓州奇黑利斯市(Chehalis)漢密爾頓/拉布裏路口地下水汙染場地已獲得《兩黨基礎設施法》資助,以繼續實施該場地的清理補救措施。圖源:白宮基礎設施實施辦公室

這是大概一年前開始發生於美國多個基礎設施建設工地上的事情:拜登政府以很大努力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也通過這些項目為民眾提供了急需的基礎設施方麵的服務,但選民似乎並沒有把這些記在拜登的功勞簿上。當時還在競選連任的拜登白宮,就想出來以工地廣告的形式廣而告之。

隻是,並不是所有這樣的項目都獲得了合適的廣告機會。

在賓夕法尼亞州伊利市(Erie)一個陷入困境的工業走廊上,一家廢棄已久的鐵廠幾十年來首次熱鬧起來。施工人員正在清除一桶桶有毒廢物,推倒搖搖欲墜的牆壁,搶救生鏽的鐵皮屋頂,準備將這個巨大的空間改造成一個活動場所、先進的製造中心和啤酒廠。

這個被稱為“鐵廠廣場”(Ironworks Square)的開發項目預計耗資 2500 萬美元,是伊利市重建局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項目。知道資金是哪裏來的嗎?沒錯,其啟動資金和後續投入,絕大部分來自拜登政府 2021 年的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但是,你看不見任何拜登政府的廣告牌。相反,當初對基礎設施法投了反對票的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凱利(Mike Kelly),卻被認為是該項目的功臣。

賓州是搖擺州,對總統選舉至關重要。所以,不僅做實事重要,精準地傳達信息也很重要。


信息戰非常重要 

賓夕法尼亞州伊利市的“鐵廠廣場”開發項目,為什麽拜登政府沒有拿到功勞呢?也許部分原因是資金來源的確不那麽明了。

拜登政府已經向賓州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疫情救助以及橋梁翻新和道路重鋪等基礎設施投資。白宮副幕僚長娜塔莉·奎利恩(Natalie Quillian)在一份聲明中說:“本屆政府在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勞動力發展和兒童保育方麵的投資正在影響賓州人的日常生活——減少犯罪、創造就業機會,並給辛勤工作的家庭一些喘息的空間。”

根據白宮的估算,“美國救援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向賓州投入了約 220 億美元,基礎設施立法又向該州提供了 110 億美元的交通資金。但錢到了州之後如何分配,白宮也並不那麽明白。

《紐約時報》深挖了“鐵廠廣場”項目的資金來源,發現在 2500 萬美元的項目總成本中,伊利縣重建局通過債務融資和贈款共籌集了約 1600 萬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來自拜登政府的項目;500 多萬美元來自於美國救援計劃;通過基建法案從環境保護局獲得 550 萬美元(與另一個項目分享);阿巴拉契亞地區委員會(Appalachian Regional Commission)提供了 150 萬美元贈款,而該委員會所得款項又是來自於基建法案。

就是說,“鐵廠廣場”項目的的絕大部分資金都是來自於拜登政府的基建投資,但每一筆錢都是先被分去了不同政府部門或地方機構,然後再從那些地方,拚拚湊湊成項目的總資金,而這時候,已經不太有人搞得清楚錢的最初來源了。

為什麽共和黨議員凱利被認為是該項目的功臣呢?因為他自己這樣說啊,他特別強調阿巴拉契亞地區委員會提供的來自基建法案的 150 萬美元贈款,因為他曾為此寫過一封支持信,盡管他對支付款項的立法投了反對票。(對部分其他款項的爭取,他也提供過幫助。)議員為地方爭取國會法案的撥款無可厚非。隻是自己對該法案投了反對票,然後將功勞據為己有,實在有點擰巴。

政府有不少機構追蹤、監管政府資金使用,白宮和賓州民主黨參議員鮑勃·凱西(Bob Casey)都對政府投入於賓州的資金有跟蹤,但無論是白宮還是凱西的辦公室,都要麽沒有提到政府在鐵廠廣場的投資,要麽沒有提到投資的全部範圍。

凱西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物價上漲對選民來說首當其衝。由於疫情時期直接提供給家庭和工人的刺激經濟資金大部分已經結束,因此人們現在感覺更加糟糕。他自己也承認,民主黨麵臨的一大挑戰是“信息鴻溝”——選民並不了解民主黨的成就。

盡管環保署在新聞稿中強調了該項目,一位環保署地方官員 5 月份訪問該項目時,甚至帶來了 “喬·拜登總統:投資美國”的標語牌,不可思議的是,他並沒有把標語牌留下。

最近看見民主黨一個標題為“拜登-賀錦麗投資美國議程:為賓夕法尼亞州帶來實惠”的競選圖片,把拜登政府在賓州的投資項目做了總結,但那個圖片裏就看不見伊利市的這個項目(見下圖,我把 Erie 的位置在圖上標了出來)。

湯姆·梅利斯科(Tom Melisko)是匹茲堡市郊國際作業工程師工會第 66 地方分會的業務經理,他一直把拜登資助的項目放在給會員的電子郵件更新中。他希望人們看見,拜登政府的投資幫助了他們,促進了業務發展,創造了就業機會。他說,拜登“對我們、對勞動人民、對工會都很好,很難不成為他的支持者。我試圖把事實呈現給我們的成員。想想你是如何養家糊口的,這應該是個毫無疑問的問題。喬·拜登就是幫你的那個人。”

但即便工會官方背書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7 月份接受時報采訪時,梅利斯科預計約有三分之一的會員不會把票投給拜登。許多人與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有聯係,拜登被認為不支持在賓夕法尼亞州普遍存在的壓裂法,而川普的座右銘是 “鑽井,寶貝,鑽井”。現在民主黨候選人換成了不限製壓裂法的賀錦麗,這些選民會不會因此改變主意,還是個未知數。

但選民的態度同時也說明,一,信息戰不是一場事實在你這邊,你就能輕易打贏的戰爭,因為完全理性的人並不多。二,在貧富差距巨大的情況下,要讓底層的生活水準改善到人人都感覺上了一個台階,恐怕不是一任總統能夠做到的。

所以才需要像梅利斯科那樣不放過任何可以向選民呈現事實的機會。同時還要傳遞這樣的信息:底層在經濟上被壓製太久,難以短時間內徹底翻身。但隻要繼續拜登的政策,假以時日,藍領的生活必定會改善。而川普的政策根本不是為藍領服務的,相反,是為富人服務,隻會繼續加大貧富差距,讓藍領的日子更不好過。

梅利斯科沒說錯,隻有民主黨才是藍領的自己人。要讓選民認識到這一點,僅僅靠政黨的理念不夠,有政黨的政績也不夠,還需要信息傳達到位。

在選舉的最後階段,民主黨需要在信息的有效傳遞上,來一個衝刺。民主黨要讓下麵這樣的口號深入人心:

Make the Working Class Middle Class Again! 讓藍領再次成為中產!

 

參考資料

https://www.cnn.com/2023/08/04/politics/biden-signs-claim-credit-for-economy?cid=ios_app

https://www.nytimes.com/2024/07/15/us/politics/biden-economy-pennsylvania.html

https://prospect.org/labor/2023-08-28-bidens-nlrb-brings-workers-rights-back/

 
本文由“美國華人雜談”和“信息正義”公眾號聯合發表。
撰文:溪邊愚人
編輯:新約客,溪邊愚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hifriendshf 回複 悄悄話 不知道拜登幾十億美元隻建了幾個充電站?政府是天然腐敗,花錢越多越腐敗。不管收多少稅都不夠民主黨花的。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為什麽選民感受不到政府花了那麽多錢於基礎項目?除了層次多信息傳遞不暢外,錢的使用效率更成問題。原本的項目計劃可以輕易地被追加預算,而完成時間卻一拖再拖。政府錢分發完了,監督卻不到位,承包商從中賺取大把利潤。當然,各級政府都有責任。關鍵不在錢的多少,而是缺乏有效的監督方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