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

聊到哪兒是哪兒,歡迎拍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博文
沒有必要做無謂的爭論。 也許排名思路很根深蒂固,似乎除了大學排名,中學也要排名,小學也要排名,連畢業後幹什麽,也要比一比高下。無聊嘛。 非要這麽比劃的,每個人自己把工資單,學曆,頭銜列出來,然後搞一個人生成功度綜合指標,數字說話。有意思嗎? 至於孩子推不推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偽命題。孩子肯定是要推一下的。問題是推什麽。 有些父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3-20 23:16:24)
這是一個現在父母不太關心的話題。畢竟大學學費太貴,談這些東西,似乎過於奢侈了。 但中國人祖上可不是這樣的。儒家治學的基本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使沒有其他的本事,修身是第一條目的--是為《大學》。 傳統西方的教育,本身的出發點也是做人為先。這是一種公民教育,教育的成果,生存的技能不是目的,一個參與社區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才是目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人工智能的研究: -早期走的是抽象和推理的路子,也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和推理放入電腦,然後推理。這不是智能,因為沒有真的從經驗抽象出概念的能力 -另一種是大量的知識數據庫。這肯定不是智能,隻不過是人記錄經驗 後來研究: -搜索:這是problemsolving的一種方法,但對大空間問題如圍棋結果不太好 再後來發現人具有的patternrecognition功能機器不能靠推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些中國父母對競賽的熱情是有目共睹的,衡量子女教育成功的指標裏,除了爬藤,競賽大概就是第二了。在爬藤的路上,也喜歡拚數據指標。實際上就是希望高考式的“客觀”標準。這種現象和熱衷數學競賽不熱衷數學,熱衷鋼琴考級,不熱衷做音樂家結合起來,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是把考試當作一種評判標準,並不是對項目本身有熱情。 高考就是現代科舉,在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2-04 19:13:50)
年輕人比較理想化,也比較單純,看問題容易偏激一點,這也正常。 學校裏的主流思想是偏頗的,這也是現狀。 想通過跟子女談話辯論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子女的,我認為是不恰當的。這不過是以自己的洗腦反老師的洗腦。不但如此,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但是,可以做到的是: -以身作則 -不人雲亦雲,不劃線站隊,對任何人講的話都可以懷疑 -任何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2-04 19:09:47)
年輕人總是同情弱者的。其實我們都是同情弱者的,但我們的經曆更豐富,所以看問題不隻是一方麵。 所以這種見識和經曆有關。所以孩子雖小,也要有人生經曆: 1.他們的生活,雖然是父母提供的,但要有自己負責的部分,我說的不僅僅是學習,才藝,推競賽,爬藤,這些如果是父母設的人生目標,不形成“如果我要什麽,就要自己努力“的正反饋循環;他們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美國小學老師有時候數學不好也沒什麽,這正是是老中家長最知道如何彌補的。但下一代在社會上立足的其他能力,卻是很多家長的短板。所以,家長要感到慶幸,因為在美國這個setup,其實是對老中移民非常有利的。可惜,有些家長看不到,錯失了孩子在學校學到自己不會東西的機會。這也包括那種以給老師出洋相為樂的。這當然是把孩子搞壞了。 對一般人來說,絕大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薄熙來沒有按劇本演出。(1)薄的粉絲根本沒有被安撫,文學城的文章就全說明了(2)中間派群眾一看,薄書記沒啥問題嘛?好,全成了半粉絲。把周的石油係統辦了又怎樣?
中國已不是江時代,社會矛盾嚴重,沒有合法性,即使全部掌握了國家機器也是坐在火山上。
現在,判薄成難題,定時炸彈拆不了了。
更糟糕的是,普世派從此沒有市場了,不明真相的群眾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3-08-12 20:13:07)
習近平:上策:辦了薄周,樹立絕對威並宣傳新路線以後搞政改,注意沒有絕對權威搞政改是行不通的,當年如鄧也搞不動。中策:辦了薄周以後樹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0年一度的中共換屆給人們帶來了對新一輪中共領導的期待。盡管胡錦濤18大上的發言明確表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很多人對於習近平的不提毛鄧思想的務實發言還是反應上佳。由於習李從未顯示維持專製製度的強硬態度,媒體和一些自由派人士未免對新一屆政治局產生一些期盼。
這種期盼也似乎得到了部分回應。黨代表提案製,似乎開啟了“黨內民主”的先河。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