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

聊到哪兒是哪兒,歡迎拍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大學的人文教育

(2016-03-20 23:16:24) 下一個

這是一個現在父母不太關心的話題。畢竟大學學費太貴,談這些東西,似乎過於奢侈了。

但中國人祖上可不是這樣的。儒家治學的基本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使沒有其他的本事,修身是第一條目的 -- 是為《大學》。

傳統西方的教育,本身的出發點也是做人為先。這是一種公民教育,教育的成果,生存的技能不是目的,一個參與社區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才是目的。這種教育一種表述叫Liberal Arts Education。教育的內容不是關鍵,教育的方式才是。這種教育,偏重小課堂,偏重討論而不是授課,有時候采用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引導學生自己思考。

一個變種叫harkness method,在美國一些私立高中和傳統高校流行。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rkness_table。

但整體宗旨,還是獨立人格。獨立思考,是獨立人格的一部分。這裏引用一個大學的宗旨段落:

Yale is committed to the idea of a liberal arts education through which students think and learn across disciplines, literally liberating or freeing the mind to its fullest potential. The essence of such an education is not what you study but the result – gaining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independently and to write, reason, and communicate clearly – the foundation for all professions.

這種辦學思路,跟不少把高中,大學,研究生院當成一條龍職業培訓學校的思路格格不入。所以是不是要送藤,其實也應該是一個雙向不選擇的結果。要完成職業培訓,去辦學宗旨是這類的學校是錯配。還不如直接了當地追求職業培訓優秀的,比如本醫連讀,或者XX理工學院。

當然,在大學教育成本失控的現代,這種教育思路是受到嚴重挑戰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大學校園內獨立思考的空間也被政治擠壓,變得主見難求。

從現實的角度,講這些有什麽用?直接的回答:沒有什麽用。不能直接轉化為錢。間接一點的回答:賺錢生存其實是不那麽難的,但對自己生存社會的缺乏了解,和對自己生存社會缺乏參與,一直是華裔在西方的瓶頸。把治學看作職業培訓的一個負麵結果,也就是限製了自身的自主能力。華裔的潛力其實還沒有完全被挖掘出來。要更上一個台階,從小學到大學的人文教育,個性品格教育,是老中家長需要補課的一個內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萬得福 回複 悄悄話 不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