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居士的博客

隨便寫寫玩玩,歡迎批評指正
博文
(第二章)帝國動員公元1564年十月,奧斯曼帝國之都。這座連結歐亞大陸、被基督徒稱為康士坦丁堡的城市由羅馬帝國的康士坦丁大帝建於公元330年;後來,東西羅馬分裂後,它成為東羅馬(亦稱拜占庭)帝國的首都。當西羅馬被來自北方的海盜所滅之後,康士坦丁堡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繁華、富裕的城市,繼承並發揚光大了西方文明,長達七百年之久,直至公元1453年奧斯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一章)海上風雲自從公元1522年底醫護騎士團失去了羅德島後,騎士團居無定所,四處漂流,直到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西班牙和西西裏的國王查爾斯五世將馬耳他島贈送給他們,代價是每年向國王進貢一隻馬耳他隼鷹。在西班牙國王將馬耳他贈給醫護騎士團之前,馬耳他島由當地貴族組成的一個自治政府所統治;政府位於首府姆迪納,並擁有一支不滿千人的軍隊。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引子)羅德撤軍
公元1523年1月1日下午,地處愛琴海和地中海交界的羅德島。
冬日的陰霾密布,唯有西邊天際的幾縷殘陽艱難而頑強地穿破雲層,為停泊在羅德城港口的幾艘戰船抹上了數片血色。
城中到處是殘垣斷壁,煙火未滅、焦土猶溫。城外奧斯曼兵將和馬匹屍橫遍野,尚未完全清理。
紅底白十字的軍旗在寒風裏獵獵作響;陣陣的軍鼓聲伴隨著一小隊騎士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簡介】公元1565年夏季,穆斯林和基督徒在地中海中部的荒涼小島馬耳他進行了一場曠世大決戰。擴張成性的穆斯林奧斯曼帝國根據其征服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戰略部署,派遣六萬大軍和數百艘戰艦,圍攻地屬西班牙哈斯伯格王朝的馬耳他島。這個被軍事專家一致認為無法防守的孤島上有六千守軍,包括由狂熱的天主教信徒所組成的醫護騎士團及其協防的歐洲雇傭軍和當地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音樂劇《LesMiserables》被搬上了銀幕,於聖誕節上映。網上一片讚揚,好評如潮。本人也來湊一個熱鬧,胡扯幾句。
我一直就是一個雨果迷,上中學時看遍了當時能夠找到的所有的雨果作品(當然,是中文譯本)。《LesMiserables》自然是他的精華之作(不過竊以為他的《九三年》也可以與其比肩,不知有人同意否?)。十多年前在紐約百老匯第一次聽了音樂劇《LesMiserables》,[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1-03 09:00:21)
兒子上一年級了,我也成了本地校區教育預算家長委員會的一員。顧名思義,這個委員會由學生家長組成,其職能是代表本地的全體學生家長參與本地教育部門製定年度預算,並且在家長和教育部門之間在教育經費方麵起一個交流溝通的橋梁作用。前幾天和本地教育部門的有關人員(相當於國內的教育局局長和分管資金預算的副局長)開了第一次會議,因此初步了解到本地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9-06 18:52:02)
那已經是兩年前發生的事情了。暮夏初秋的一個星期天,下午的陽光雖然燦爛,卻已經沒有了盛夏時的那份炎熱。為了方便太座在家收拾屋子,我帶著兒子蛋炒飯出了門。車子開了不久,看見了路邊的一家冰淇淋小店。我停了車,讓蛋炒飯點了一份巧克力蛋筒。看著他那份迫不及待的樣子,賣冰淇淋的姑娘笑嘻嘻地將蛋筒遞給他,又隨手給了他一個紅色的小風車。蛋炒飯高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陣子看到不少人在談論上帝和天國,禁不住想起鄉村歌手啃你-氣死你(KennyChesney)的一首歌,歌名叫《人人都想去天堂(EverybodywantstogotoHeaven)》。歌詞大意是:
上星期天早晨,牧師對我講:
“後生,你最好開始過正經的時光!
你得遠離酒色,堅持不能忘。
當你站到那珠白色的門前,
難道你不想聽到他老人家
點名點到你頭上?”
我回答說:“想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奧巴馬在宴請胡錦濤時,請了幾位藝人表演助興,其中包括彈鋼琴的郎朗。郎朗彈了兩首曲子,其中一首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 事後郎朗在網上日記裏說:“我又獨自演奏了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國》,能夠在眾多貴賓麵前演奏這首讚美中國的樂曲,仿佛是在向他們訴說我們中國的強大,我們中國人的團結,我感到深深的榮幸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951年初,美國《時代》周刊的一位記者在翻閱五角大樓公布的資料時發現,有大約五十名美國將軍的兒子在朝鮮戰爭中服兵役。在戰爭中,其中有多人傷亡。德威特•艾森豪威爾(DwightD.Eisenhower)上將(五星上將,盟軍歐洲戰區總司令,首任北約總司令,後來繼任杜魯門於1953年成為美國總統,結束朝鮮戰爭)的兒子約翰•艾森豪威爾(JohnEisenhower):少校,第三步兵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