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馬耳他 - (引子)羅德撤軍
(2013-03-19 07:37:41)
下一個
(引子)羅德撤軍
公元1523年1月1日下午,地處愛琴海和地中海交界的羅德島。
冬日的陰霾密布,唯有西邊天際的幾縷殘陽艱難而頑強地穿破雲層,為停泊在羅德城港口的幾艘戰船抹上了數片血色。
城中到處是殘垣斷壁,煙火未滅、焦土猶溫。城外奧斯曼兵將和馬匹屍橫遍野,尚未完全清理。
紅底白十字的軍旗在寒風裏獵獵作響;陣陣的軍鼓聲伴隨著一小隊騎士魚貫登船。他們幾乎沒有馬匹,大多數人都身負戰傷,但是疲倦的麵容依然透露出豪氣。他們的周圍,是成千上萬全副武裝、虎視眈眈的奧斯曼士兵。遠遠望去,騎士們鋥亮的頭盔仿佛是一葉小舟,漂浮在五顏六色的穆斯林纏頭的汪洋大海之中。
這隊騎士,就是羅德島攻堅戰後醫護騎士團的幸存者。
醫護騎士團創建於公元1113年。它的前身是意大利阿碼爾菲的商人在耶路撒冷所建立的醫院,為前來朝聖的信徒提供醫療服務;後來效仿聖殿騎士團而演變成一個宗教武裝團體,受到羅馬教廷的冊封。這兩大騎士團不受任何世俗政權的製約而直接聽命於教皇,曾經一度聲勢浩大,是耶路撒冷王國之中的兩支中堅武力。耶路撒冷王國為歐洲基督徒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後在中東地區所建;後來隨著穆斯林勢力的不斷擴張,耶路撒冷王國被不斷蠶食,最終在1291年亡國。其後醫護騎士團四處流落了近二十年,終於在1309年占據了羅德島,在此重設了大本營。1307年法國的菲利普國王開始剿滅聖殿騎士團;醫護騎士團因此而接受了許多聖殿騎士團的成員以及他們的城堡和財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海軍,以羅德島為據點四處出擊,不斷騷擾穆斯林的沿海城鎮,襲擊穆斯林的海上船隊。
公元十六世紀,穆斯林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它的疆土東進波斯、南下北非、西據希臘、北上東歐。而由信奉天主教的醫護騎士團所占有的羅德島,距離它的海岸隻有18公裏,這對於奧斯曼帝國如同芒刺在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之酣,所以年輕有為的奧斯曼蘇丹蘇萊曼大帝即位還不到三年,便發動了征服羅德島的戰役。
公元1522年六月,蘇萊曼大帝的重臣、埃及總督穆斯塔法帕夏率領四百艘戰船和十萬人馬,前來圍攻羅德島。由於戰事不利,一個月後蘇萊曼大帝又親率十萬人馳援。而在羅德島上,醫護騎士團的大首領維利爾(全名:菲利普●維利爾●德●萊爾-亞當)手下隻有七千五百人,其中包括七百名騎士和六千餘名士兵。
這似乎是巨石擊卵。然而,憑著極大的宗教熱情、周密的防衛措施、嫻熟的作戰技巧和非凡的個人勇氣,醫護騎士團頑強地抗擊了奧斯曼帝國的二十萬大軍,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堅持了六個月之久。到了1522年12月,醫護騎士團陣亡了兩千多人,七百騎士隻剩下一百八十名,而且大多數人都負了傷。而奧斯曼軍隊因作戰和疾病的減員幾乎達到半數;早期的統帥穆斯塔法帕夏也因戰果不利而被蘇萊曼大帝下令處死,後來應文武百官的求情得以免死而被貶為庶人。
冬季嚴寒,戰爭成為膠著狀態。無奈之中,蘇萊曼大帝和醫護騎士團的大首領維利爾簽訂了罷戰協議:(1)羅德島將歸屬奧斯曼帝國;(2)醫護騎士團攜帶著所有武器和貴重物品安全撤離;(3)羅德島的居民在三年內可任意外遷;(4)對於留住的居民,奧斯曼帝國將免征五年的稅收;(5)島上所有的基督教教堂照常布道,不受任何幹擾。
公元1523年元旦,大首領維利爾率領最後一批騎士撤出羅德城,登上了醫護騎士團的雙桅旗艦“聖瑪麗號”和劃槳戰艦“聖詹姆斯號”、“聖凱瑟琳號”和“聖彭納凡托拉號”。維利爾已是六十高齡,須發花白。一路上他放眼望去,隻見六個月艱苦殘酷的防衛戰後,百姓們麵帶菜色,神情惶然,擔心穆斯林皇帝是否會遵守停戰協議。想到騎士團十餘年來在此苦心經營,如今大本營毀於一旦,維利爾不由得心中一酸,眼睛有點濕潤了。
大首領維利爾身邊,是英俊魁梧的年輕騎士瓦萊特(全名:讓●帕裏索●德●拉●瓦萊特)。他年方二十六歲,出生於法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二十歲便加入了醫護騎士團。他右手緊握著劍柄,雙目警惕地在四周奧斯曼士兵們的臉上遊走,隨時提防著任何傷害大首領的舉動。他的眼光掃過一張年輕士兵的臉,隻見那張臉上充滿了憤怒之色,兩眼似乎要噴出火來。四目一對,瓦萊特眼光立刻跳到那士兵的手中,見那雙拳緊握,手中卻無兵刃。瓦萊特心中略寬;就在此時,大首領維利爾已經踏上了旗艦“聖瑪麗號”的舷板。
這位年輕的奧斯曼士兵也叫穆斯塔法,和那位被撤職的帕夏同名。多年後,他也將獲得帕夏的尊稱,升任大馬士革的總督,最終成為蘇萊曼大帝的心腹重臣和奧斯曼帝國的宰相。
片刻中的四目相對,誰也不會想到,四十三年後,兩人會越過時空,作為各自一方的統帥,在地中海的另一個島嶼上兵戎相見,打響了地中海曆史上最血腥、最慘烈的又一場戰役,其結果對世界未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