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張三豐是明朝道士,隱居於武當山,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人。他生於元代,卒於明代,活了100多歲。由於他健身有方,終年不著棉衣,常常是“九州往來,浩乎無岸”,人稱“張半仙”,又因其不修邊幅,被稱作“張邋遢”。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為“德高壽尊之士”;明成祖朱棣又封他為“飛龍先生”。
  張三豐的健身之道以“內功”著稱。所謂“內功”,就是指“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原人大副委員長、北京市副市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主席雷潔瓊今年已是103歲的高齡。多年來,雷老一直以其飽滿的工作熱情,獻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推動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可以在她的身上,看到一種偉大的人格魅力的光芒。
  1905年9月,雷潔瓊出生在廣州市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父親雷子昌是一位清末舉人,由於受維新改良主義影響,思想頗為開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被人稱為“長江大俠”的武林大師呂紫劍,與清末民初的關東大俠杜心武、津門大俠霍元甲齊名。如今,杜心武與霍元甲已先後去世,但長江大俠呂紫劍卻依然健在。今年已是115歲的呂老鶴發紅顏,長髯拂胸,若站定一地,四五個小夥子都甭想撼動他。年逾百歲的呂老為何如此健康長壽?不可否認的是,這和他近一個世紀的習武練功有著極大的關係。
  1893年9月,呂紫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4-07 18:46:32)
提起邵逸夫,電影界的人恐怕不會陌生。今年已是103歲的邵逸夫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主席,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也是電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創辦人之一。在他的運作下,曾產生了《上海灘》、《霍元甲》、《射雕英雄傳》等經典電視劇,也挖掘出周潤發、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劉嘉玲等大牌明星,正因如此,他也被視為香港娛樂圈的絕對大佬。
  年逾百歲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人們往往把長壽的人稱為壽星,這是因為長壽的不易。然而要做到既長壽又健康,就更加不容易了。家住上海靜安區南京西路上的楊善香老太太在百歲之際,除了眼睛有白內障、耳朵有點背及“老慢支”外,腰不酸,腿不疼,思維清晰,精神矍鑠,更沒有心腦血管疾病。說她是個健康老人,一點也不過分。
  楊善香老人的健康長壽,得益於她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據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很多百歲老人在生活當中非常容易接納高新技術,保持心態的健康年輕。今年102歲的瑪瑞安·克勞德把自己長壽的原因歸功於敢於接受新挑戰、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以及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支持。她曾經是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舞蹈和運動教練,她說:“我對一切新事物都感興趣,因為新事物帶來的感覺太美妙了。我現在使用的手機就是最新款式的,功能相當完備。我對自己能活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04-07 18:43:00)
在中國有名的壽星之中,除了傳說中800歲的彭祖,恐怕就是清代的李青雲了。李青雲生於公元1677年(清朝康熙十六年),卒於公元1933年;曆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九代直至民國,曆經256年(一說273年),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壽星之一。民國二十年《萬州日報》載:“開縣273歲老人李青雲”一文,一時轟動全川。
  有關李青雲的傳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5-04-20 17:32:47)
超聲基礎(操作手法、體位、標準切麵、測量位置、及參考值)
一.操作手法
1.體位
(1)平臥位:最常用。
(2)左側臥位:是一個必要的補充體位。
(3)右側臥位:顯示左外葉特別有用。
(4)坐位或半臥位。
2.探頭部位可分為右肋下、劍突下、左肋下、右肋間四處
二.肝髒右葉最大斜徑
1.測量標準切麵:以肝右靜脈和肝中靜脈匯入下腔靜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4-20 17:25:45)
超聲基礎(操作手法、體位、標準切麵、測量位置、及參考值)
一.操作手法
1.體位
(1)平臥位:最常用。
(2)左側臥位:是一個必要的補充體位。
(3)右側臥位:顯示左外葉特別有用。
(4)坐位或半臥位。
2.探頭部位可分為右肋下、劍突下、左肋下、右肋間四處
二.肝髒右葉最大斜徑
1.測量標準切麵:以肝右靜脈和肝中靜脈匯入下腔靜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4-20 17:07:48)
超聲常用正常參考值
顱腦
成人第三腦室寬:2.3±0.6mm
眼部
1.成人眼球
(1)軸長:23.97±0.29(23.0~24.0mm)
(2)角膜厚度:0.98±0.16(0.5~1.0mm)
(3)前房深度:2.38±0.48(2.0~3.0mm)
(4)晶體厚度:4.00±0.22(3.5~5.5mm)
(5)玻璃體長度:16.5±0.26(16~17mm)
(6)球壁厚度:2.01±0.17(2.0~2.2mm)
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內段視神經正常值
(1)外直肌、上直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