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貓

不在於成功,而在於意義
博文
在職場,“說”有時,“做”有時,該“說”的時候一定要說,該“做”的時候一定要做。
可是,很多人常常拿捏不好何時該“說”,該如何“說”,以至自己砍斷了自己前麵的路,失去了很多長進和晉升的機會。
我曾經有一位老板,在一年之內連跳了幾級。在祝賀他晉升的時候,我問過他一個問題:“你認為哪一些技能幫助了你,使你有今天的成就?”。他列了幾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辦公室每周有一個來澆花的女孩,是波蘭移民。她每次來的時候得從外麵打電話。不知為什麽,她每次都打我的電話。我坐在辦公室最裏麵,每次給她開門得走一陣子。有一次,她又打電話了,我正忙著,我故意不接,她鍥而不舍的打,我煩了,就邊走邊嘟囔著出去給她開門。我剛走到門口,有一位同事從外麵進來,她就跟著進來了。我氣不打一處來地看著她,好像是看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人的地方就有閑言碎語。人的群體中,特別是有利益衝突的地方,是是非非的事兒就少不了。如果你注意聽辦公室裏人的談話,很多時候大家多是在說“he,she,they……(他,她,他們)”如何如何。通常,愛在別人背後說閑話的人不但自己享受傳閑話,而且,還愛拉上別人一起八卦有的沒的。
有一位職業顧問說:辦公室閑言碎語最大的問題是它“險惡”。雖然,閑言碎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財富和機會來說,今天的社會好像是“狼多肉少”。特別在職場,隨著“外包”(outsource)浪潮的襲擊,情況好象更加險峻。公司為了利潤,重組,消減,合並不同的部門是家常便飯。而且,這種所謂的re-org將會成為一種企業運行的固定模式。所以,CBC廣播電台說:現在沒有誰的工作是“永久的”。一個人一生最起碼要換三到五次職業。
從2000年開始,我工作過的部門每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十年換了十個老板,多少有點兒目不暇給,常會覺得剛熟悉一個人,不是他/她走就是我跳的,好像老是沒著沒落的。但是,在職場,真的是“人挪活,樹挪死”,從這十位老板身上,我學到的功課是在學校讀十個博士學位都學不來的。我常常想,他們也許是上帝給我預備的“貴人”。
在第一個管理的職位幹了四個月,我就被調到一個新的位置,剛幹了一個月,老板和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了工作,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我問自己:如果三年以後,五年以後我還在這裏幹,我希望在哪一個部門的那個具體崗位上?我希望自己扮演什麽樣的角色?通過我們銀行人事部門給員工提供的自我測試庫,我確定了自己的長處是和“人”而不是和“事”打交道。我的興趣不在銀行的業務或產品,而在於參與決策來影響事情該如何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第二天一大早,我按定好的時間到了電話服務中心。接待的秘書領我到了麵談的辦公室。透過玻璃門,我往裏麵看了一眼,見有兩位女士正在談話。門開了,坐在桌子後麵的人出來迎接我。突然,她對正往外走的那位女士說:“對了,J(指我)在美國是做旅遊的,她的特長是設計個人旅遊計劃。”,又對我說:“P剛從加勒比海度假回來”。我立刻接上話茬兒:“加勒比海的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很快,四周的培訓結束了。最後一天,培訓的人宣布我們當中有3個人將被安排到PC業務組。我心想:千萬別挑我,我恨電腦,恨和機器打交道,來銀行以前隻會用電腦寫簡曆。但是,生活常常是哪壺不開提那壺,你不信也不行,就是聽到我的名字。分特!我暈,頓時覺得天塌下來了。 回到家,我說:“不行,我不幹了,”“為什麽不幹?這不是你求來的工作嗎?”我老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經過三個月的思考和天問,我決定到銀行找工作。“哪一家銀行在招工?”老公問“沒有。加拿大不就六家本國銀行,一家信托公司,我可以一家一家找”我回答“你可以在銀行作什麽?”我老公又問“客戶服務”我回答。
拿出電話簿,挨個給每一家銀行打電話,接通總機,直接要人事部。接通人事部,直接要他們的傳真號碼和管招工的負責人的姓名。接下來,挨個兒給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很容易為眼前的既得利益“移情”。就像我當初學會計一樣,決定我要去學會計的唯一理由和動力就是:會計比較容易找工作,收入也不錯。而且,周圍的張三李四王五都學出來了,已經通過這個途徑迅速脫貧了。至於說會計適不適合我?我喜不喜歡幹哪個活兒?我真正的才能是什麽?似乎在麵包和牛奶麵前顯得很天方夜譚。
小的時候,我的夢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