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貓

不在於成功,而在於意義
正文

職場貓經(12)——接納和尊重能突破歧視

(2012-05-08 13:28:31) 下一個
辦公室每周有一個來澆花的女孩,是波蘭移民。她每次來的時候得從外麵打電話。不知為什麽,她每次都打我的電話。我坐在辦公室最裏麵,每次給她開門得走一陣子。有一次,她又打電話了,我正忙著,我故意不接,她鍥而不舍的打,我煩了,就邊走邊嘟囔著出去給她開門。我剛走到門口,有一位同事從外麵進來,她就跟著進來了。我氣不打一處來地看著她,好像是看一個煩人且纏人的乞丐。小女孩看看我,臉紅紅的,低著頭,默默地澆花去了。

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她不再給我打電話,也不再和我打招呼。有一天,她又來了,我從遠處看著她澆花的背影,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是我們公司的總裁讓我開門,我會怎樣?我想,別說是一周一次,就是每天開,一天開三次,我保證都會樂顛兒樂顛兒的。那我憑什麽歧視她呢?就因為她是澆花的?就因為她是比我後來的移民?我越想心裏越難受,
越想越覺得自己惡心
於是,我鼓足勇氣走到她跟前說:“S,對不起,我請求你饒恕我對你的無理。以後你來,給我打電話,我去給你開門,好嗎?”,S抬起頭,眼裏含著淚看著我,沒有說話。從她的眼裏,我看到她慷慨並願意饒恕的高貴人格。

我之所以講這件事是想說,作為移民,我們往往對別人如何看我們很敏感。但是,我們卻很難意識到,其實,有人的地方就存在歧視。大觀園的丫鬟不也分三六九等嗎?歧視“不同”是人的驕傲所至。白的歧視有色的。坐辦公室的自認為高打工仔一截。中國人見不得印巴人。就算同族都來自一個地方,城裏的和鄉下的還不願意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呢。

我以前有一位男同事C,來自加拿大東部的漁村。每次,我和他談到移民的痛苦,他總是跟我說:"我們一樣,我們都是移民"。剛開始,他每次講的時候,我都打住他說:“你是移民?你是加拿大人,是白人。這是你的文化,你的語言,你有沒有搞錯!”,每次,他都極力搖頭辯解:"no,no,no,you don't understand.I am a country boy, you are a city girl. Youhaveprivilege"(不,不,不,你不明白,我是鄉下小子,你是城市女孩,你有特權).慢慢地我發現,其實,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無論是土著還是移民,很多人心裏都很自卑。人們都害怕被隔離,都有對成為少數的恐懼.

突破歧視的關鍵是自己先先不歧視別人。任何事情不要先往"他們白人"那裏想。我發現,很多的所謂"白色優越"(whiteprivilege)是連白人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因為,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生長的環境,隻有一種單一的文化。但是,隻要找機會和他們談,了解他們的生活。慢慢地,他們也會有意識地顧及和尊重來自不同文化的人的感受。

有一天,辦公室的同事在一起聊天,講到做沙拉,有人非要問我的觀點:
“我不懂,你們可以教我”我說
“用開水先煮一下菜”有人半嘲笑,半開玩笑地說
如果,我一下就想到那個人是故意嘲笑我,那就沒法再和她打交道了,那天的談話也就不歡而散了。以後,我也不會再加入她們的聊天了。久而久之,我就成為一個坐在牆角,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幹革命工作,自決於人民的人了。
所以,我必須要先假定,這種類似的“無理”是出於對不同文化的“無知”。要打破這個僵局,必須要通過有意識的教育。

“當然不會煮菜了”我很認真地回答
“沙拉都不會做?怎麽可能呢?”有人搭腔了
“很奇怪嗎?你會做炒麵嗎?”我反問
我接著說“你天生會做沙拉,我天生會做炒麵。因為,沙拉和炒麵是在你我血液裏的。你一聞就知道什麽是好沙拉,我一看就知道什麽是好炒麵。但是,反過來,讓你做炒麵就不行了。這就是為什麽我不會做簡單的沙拉。”我很注意自己的用詞,盡量中性,不進攻,也不反擊。
“對,對,有道理。對不起,剛才拿你開涮了”那位剛才問我煮不煮菜的同事說。
“沒關係,我給你發幾個沙拉菜單,有問題盡管問我”另一個人主動要教我。

不單做菜,不同文化的人,做人做事也不同。與其讓別人猜,或者猜別人,最好的辦法是問清楚。問的時候,抱著接納和尊重“不同”,不論斷和學習的心態。
我發現clarify(澄清)這個詞非常有能力,我可以一萬次地自由使用它,直到我徹底清楚了我想要明白的事兒。被問的人在對方這種態度下,也會不厭其煩地解釋,直到你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因為,你不是挑刺,或找茬兒。你是希望弄明白,而更有效地合作。

我發現,別人不跟你玩兒,並不是人家不喜歡你,隻是不知道怎麽和你玩兒,也不知道應該和你玩兒什麽。一個最簡單的開始就是,當別人和你談完關於中國的事兒後,比如,“我去過中國”,“我媽去過長城”,你當立刻反問:“你老家在哪裏呀?你去過嗎?那裏還有親戚嗎?……”等等,總之,你可以不懂,但是,對"不同"感興趣就是對"不同"的認同和尊重。

在職場,其實不止是職場。在任何一個人群裏,你希望別人如何待你,你就先如何待別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視,但是,接納和尊重可以跨越國界,種族和文化的不同,架起多元文化美好共處的橋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