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裏所要分析討論的社會努力是相對於社會成就而言的,而我所說的社會成就並不是專指有什麽特殊價值的成就,也不一定是被認為是好事的結果,我這裏所說的成就指的是任何人去努力做一些事並且做成了,或者是雖然沒有達到預先的目的,卻也為自己獲得了一定的社會物質成果,或是為他人創造了明顯的社會物質成果。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中性的詞匯,所以就在這裏[
閱讀全文]
後現代文化無論是在科學藝術還是哲學上都對人類文明有很大的貢獻,但後現代文化在對之前的人類文明的缺陷作出反應而前進的同時,也製造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問題。這裏簡單地列舉幾個後現代文化的自相矛盾之處。
一.後現代主義者主張反對權威,認為沒有誰比別人更具備解釋美和真理的權威,但是不但那些被稱為後現代主義者的學者自己成為了新的學術權威,後現代[
閱讀全文]
近些年來中國大陸老百姓中流傳著一種狼文化,因為生活的競爭使很多人喜歡狼的野性;與之相應的是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等計謀也成為很人多所熱衷學習的知識,因為很多人認為高超的計謀是人生得勝的保障。其實,這種現象的背後是一種把人生看作是單純的競爭和對抗的誤解,在這種誤解之下,國內外一有什麽風吹草動,你馬上就會聽到各種陰謀論,不是國內的某個大牌[
閱讀全文]
最近因為有關中美的經濟的話題聽得稍微多了些,就拿出我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再溫習一邊。該文寫於2005年上半年,當時人民幣還沒開始浮動,幾年後文中對當時所關切的一些問題的討論已顯得過時,但我認為其中的一些分析對目前的經濟仍然適用。從這篇文章中我也吃驚地發現在過去幾年裏自己的寫作風格發生了那麽大的變化,平時這些變化是潛移默化,不知不覺,隻有拿[
閱讀全文]
不同的社會文化可以造就不同的民族性格,這是我在《公平人生》一書中提出的社會選擇原理區別於之前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主要論點的一個直接結論。我們在中國大陸出生然後移民來北美的人對此可能會深有感觸。中美兩國由於曆史背景的不同,兩國的文化之間有著很大的反差,而這種反差自然就表現兩個民族性格的不同上來了。本文將通過對兩國國民的忍耐力的不同對這[
閱讀全文]
關於美國政府的7000億救市計劃,包而森今天提出徹底放棄原來的白給計劃,轉向為購買股份的計劃與基本上與我在“本著公平原則來看目前的經濟危機”一文中曾提到的那種“把錢給那些無力償還借款的那一方,讓他們把錢再還給銀行”的社會主義的方式一樣的計劃的結合上來。正像我在“本著公平原則來看目前的經濟危機”一文中指出的,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既能解救了金[
閱讀全文]
幾天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農民離開土地是中國擴大內需的戰略動力,但是如果你一旦同意了我的觀點,馬上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農民離土之後到哪裏去呢,去幹嘛呢。這裏我用自然科學家常采用的假想實驗的方法來設計一個怎樣能讓農民離土且有事幹的方案。這個方案的基本思路是1)以利害關係吸引農民離土而不是行政手段強迫農民離土;2)先主要吸引貧困地區農民離土[
閱讀全文]
中國需要擴大內需是過去若幹年裏在中國國民中和國際政經界形成的一種觀點,而這次歐美的金融危機更是增加了中國要擴大內需的緊迫感。其實,中國目前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開發出來的內需市場潛力極大,所需要的隻是一些觀念上的戰略性轉變。
過去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帶動了大批農民離開土地,他們或是進城去當農民工,或是走進了鄉村企業。雖然這個農民離土的浪潮[
閱讀全文]
對於想要了解後現代文化的讀者來說,北卡大學的HeathWhite教授的《後現代主義101》(尚無中譯本)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該書雖是寫給基督徒的,但是對非基督徒讀者了解後現代文化也會很有幫助。該書條理分明,邏輯清楚,深入淺出,雖是對後現代文化的整體介紹卻也不乏作者本人的精彩見解。哲學博士出身的White教授主要從文化和宗教的曆史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看待後現代[
閱讀全文]
所謂的第一原理是指不需要建立在其它原理之上的最基本的原理,世界上有很多第一原理,不同的學科有其各自的第一原理,我這裏要解構的是被很多人稱為是亞裏士多德第一原理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不可能同時屬於又不屬於同一個對象”。很多人用數學符號將這個第一原理表示為“A=A”或“A≠¬A”(其中¬A表示不是A)。其實不論是源於希臘文化的西方文化還是任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