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談美

(2009-06-29 18:51:39) 下一個

有一次紐約的一家很大的教會的多種藝術(InterArts)團契邀請洛哥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一位後現代藝術教授作了一個關於後現代繪畫藝術的講座,講座上該教授除了介紹一些有關後現代藝術的一般曆史之外,還介紹了他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繪畫作品。他從比較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抽象派繪畫,從他的作品中看出,盡管畫的都是那些普通人難以欣賞的莫名其妙的抽象色彩畫,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繪畫的美感還是有不少長進。不過,當他在介紹他的作品時,他一直在講他要通過他的作品來表現什麽意思,而隻字不提如何通過他的作品來構造美感。在他開始講座之前他說道,現在有些人說什麽都是相對的,而藝術將使人們感受到永恒的絕對價值和真理。

當他結束了他的講座後,輪到在場的聽眾提問,我第一個舉手,他就讓我來提問。我問他,“你繪畫的時候,除了要表達意思之外,塑造美感是否也是你繪畫的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呢?”他回答說,“我當然會畫我認為是美的東西。”我又接著問,“那麽你認為你的審美觀與普通老百姓的審美觀一樣嗎?”他回答說,“我也不知道。”我然後問,“從你剛才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你在不同的年齡段的作品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那麽你覺得你自己本人的審美觀隨著年齡的變化是否在變化呢?”他非常肯定地回答說,“那肯定是在變化。”這時我就向他指出,“謝謝你的回答。你在講座之前曾提到過永恒的絕對的價值和真理,而你的講座和你剛才的回答告訴我們真理和審美價值都是相對的”。

意想不到的是那位教授好象非常同意我的觀點,而在場的聽眾(因為那是一次教會團契,所以應該主要是基督徒)卻有好幾個馬上表示反對我的觀點。尤其是該次講座的主持人站起來說,“從西方藝術史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在某個時期被認為是不美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作品會被人們接受為美的作品,但是我們可以從所有最終被接受到美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種背後存在著的共同的特質,那就是永恒的美的價值和真理。”主持人這麽一講大家好象都很同意,也就不會再給我繼續提問或發言的機會了,盡管我覺得他的回答非常好笑。

我之所以覺得那個主持人的發言很好笑倒不是因為他說的有多錯,而是他(相信其他所有在場的人可能都一樣)根本沒有意識到雖然他的本意是要反駁我的相對主義論調,但實際上卻正是從藝術發展的角度把相對主義的一個基本依據用他自己的語言說了出來。完全的相對主義並不否定客觀真實的存在,而是說人類不可能靠自己的智慧及語言來完全地把握及表達出絕對的價值和真理。那個主持人說世界上 存在著“一種永恒的美”,但是他卻沒有能力把什麽是那種永恒的美描述出來,他甚至承認這種永恒的美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卻沒有人能夠定義出它到底是什麽。這就是相對主義的基本理論!而那位主持人慷慨激昂地反對相對主義的發言卻是在表達在場可能除了我之外的所有人(不太確定那樣主講教授當時是怎麽想的,因為我提問之後他似乎有點猛然覺醒居然同意我對他的不同意見)都沒有意識到的非常相對主義的論調。而那位主講教授雖然在開講前聲稱他的講座可以幫助駁斥相對主義論調,而實際上他的講座及後來對我的提問的回答都是在幫助宣揚相對主義論調!記得10來年前我在公司裏(過於直率地)和一位老美同事說對方不知自己在說什麽,結果對方很不高興,還去告了我的狀。這個世界的人們,甚至是有高等文化背景的人們整天不知自己說的話到底是什麽意思這一現象並不是什麽新鮮事。過去幾千年來向來都是這樣的!

 

其實,人類的審美標準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它並不僅僅是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所以為的自己正在感覺到的美。最典型的例子是馬歇爾杜查普(Marcel Duchamp)家的那個抽水馬桶的照片(相信那張照片的原件今天一定是價值連城)曾被某世界性的權威雜誌評為上一世紀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相信這裏的每個讀者家裏都有抽水馬桶,而且一定不會比馬歇爾杜查普家的馬桶難看,但是如果你們之中有誰把自己家裏的馬桶的照片貼在牆上,就算是你的攝影技術再高超,別人也不但不會誇你家的馬桶漂亮,而且會懷疑你是否有毛病。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了,今天我們所謂的美在很大的程度上包含了對社會力量的追崇。一個稍具才華的藝術家一定能畫 出或攝出比馬歇爾杜查普家的馬桶更為漂亮的多的作品來,但是這個世界上能夠擁有馬歇爾杜查普在藝術界乃至整個社會上的名氣的人卻沒有幾個了。那些被稱為“美的創作者”的藝術大師們之所以會認為馬歇爾杜查普家的馬桶漂亮,並不是由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美感決定的,而是由馬歇爾杜查普所在的時期和所處的地位時所拿出的那個作品及所采取的行動的影響力決定的。而今天的後現代藝術的追崇者們在欣賞馬歇爾杜查普家的馬桶時所感受到也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美感,而是那個馬桶所代表的複雜的社會的曆史的意義,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馬歇爾杜查普這個名字在今天所具有的藝術地位。

談到什麽是美,其實涉及到兩個方麵的因素,一是客觀上是否美,一是主觀上是否感覺到美。馬歇爾杜查普的馬桶雖然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甚至可以說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它卻非常有力地表明了要想找出客觀上什麽是終極美的標準的一個基本的難點。那麽,有人可能會說,在審美的問題上主觀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中國北方人有句俗話,叫做“吃肉吃菜,各有所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算他/她能夠同意不存在客觀絕對的美的價值,甚至可以接受不同的人對美的主觀感受也可以不一樣,但是他/她通常會認為每個人自身的審美總是確定的。

對於美的主觀感受體是人,這一點可能是大家認為非常簡單明了的道理。但是,多數人在認為美的主觀感受體是人的同時卻把這個“人”的意義窄化為一種“主體意識”。其實,人對美的感覺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過程。《道德經》上曾經說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這是說對美的欣賞的經曆本身就可以改變人的審美感受。凡是涉及到人的問題,我們應該始終注意到一個基本道理,那就是,一個人的主觀心理是受到他/她的生理狀態的影響的。前麵提到的那個美術教授在不同時期的作品的所表現的美感不同有可能和他在不同時期的繪畫水平有關(盡管他承認自己的審美感是在變化的),但是,就一般的日常的經驗來說,我們也對於同一種音樂,同一種繪畫,同一種美食,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尤其是當自己在不同的身體健康狀態或不同的心理壓力或情緒狀態下的感受可以是非常不同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