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西文化對比的簡單分析

(2009-07-29 09:44:54) 下一個
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一章中指出了我們對於“道”的認識依賴於我們對語言的運用。很久以來我一直認為造成曆史上中西方文化發展巨大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西方人思維的一種可以說是幾何特征(或說是拓撲特征)上的不同:西方人自古優於論理的細致,而中國古人則強於悟道的長闊高深;並且,造成這種思維特征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語言特征的差異:西方語言幾千年前就提供了一種可以詳細闡述基本概念的便利,而在引入受西方語言影響的白話文之前的中國古漢語則缺乏西語所具備的那種細膩。

昨天與一位多年不見的故友交談時,談到了這個話題,故友說道:中國人善於悟道和西方人習慣於論理是因為古漢語來源於象形文字,而西語是字母拚音文字。故友的這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象形文字字符的形狀組合使得單一字符攜帶著由字符的形象所能引起聯想的多重意思,根據達爾文的用進廢退的原理,象形文字的這一特征可以強化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國人日後在由微言悟出大義的能力,但是同時卻可能使得依賴悟道的中國古人忽略了對語法及關於論理技巧的理論的發展;而使用字母拚音文字的古希臘人卻由於不具備所使用的文字的形狀本身直接帶有的意義,而重視對語言的抽象特性的探索,同時,由字母拚組成詞(尤其是各種詞根詞首的運用)的實踐也加強了古希臘人對於代表不同意思的抽象字符之間的同異關係的感覺,促成了用文字來表達意思的細膩。

雖然說宗教的影響和自然地域條件的不同對於中西方文化發展的差異也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中西方人由於傳統上(指白話文產生之前)語言文字的差異而導致的思維的幾何特征的差異所帶來的影響恐怕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們可以從中西方文化的很多不同的表現中看出這一點來,下麵我舉幾個這方麵的簡單例子。

首先,就是在今天,說理辯論在西方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乃至青少年教育中所占的分量要遠大於在中國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分量。雖然這裏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政體的不同,但是由於傳統上的語言文字的差別造成的思維的幾何特征的差異也是造成這種不同的一個原因。雖然近年來在與大陸隔海相望的台灣興起的一種新型的媒體文化加大了說理辯論在台灣的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分量,但是從我這個局外人所能了解的不全麵的信息看來,說理辯論在台灣社會的深入程度似乎仍然比不上我比較熟悉的北美社會,如果哪位讀者認為我所了解的這方麵的信息欠準確性,歡迎指正。

第二,中國人強調“事實勝於雄辯”,崇尚樸素無華;而在西人看來,雄辯本身就是事實的一個組成部分,認為表達是交流的基本,而交流是生活的精華。(這第二點也可被看作是上述第一點的一個特例。)

第三,根據我個人的生活經驗,雖然中西方人士都重視實踐的結果,但是華人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相對地更重視結果,而西方人則相對地更偏重過程一些。這裏的一個原因是習慣於悟道式思維的華人比起西人來更容易跳過過程而直接對結果進行思考。

第四,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東亞人的模仿能力很強,但是西方人創造新的抽象邏輯體係的能力似乎更強。

第五,就拿大家都喜歡的生活中的“秘訣”來說,西方人凡事希望得到一個公式或配方(Formula)而傳統上的中國人則可以從一些聽起來並不嚴格的口訣中找到行為的指導。

。。。。。。

隨著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滲透,尤其是白話文的產生和使用,由傳統的語言文字上的差異造成的中西方人士的思維的幾何特征的差別及其在文化上的影響正逐漸減少。不過,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曆史時期,這個在曆史上或許曾經使得中國國力發展遠落後於西方的因素可能正為我們已掌握了西方文明的華人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華人逐步了解並掌握了西人的語言及思維的特征,而西人卻普遍地仍然不及華人的悟道能力。這種文化上的非對稱的滲透所帶來的能力上的此消彼長將為新時期裏中華文明的崛起大大加分。。。。。。

不過,在我們能夠真正享有我們的優勢之前,華人世界可能仍然要繼續更好地掌握西人論理和思維的細膩以及對過程的重視的優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