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子很多人就會想起“無為”二字,而且在多數人的心目中這“無為”二字是順其自然什麽也別做,或盡量少做,有人將這樣的心態就稱之為“道法自然”。也有很多人覺得什麽也別做是不對的,而且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三十七章和四十八章都提到了“無不為”,所以就說老子是要人們“無為而無不為”,至於怎麽個既無為又無不為法卻很少有人著書把它說清楚的。但[
閱讀全文]
被認為是現代化(或更精確地說是後現代化)管理的方式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於世界各地流行起來,實際上這種管理的雛形早在一兩百年前就開始了。雖然現代化的管理本身是個複雜而又龐大的題目,我們還是可以用簡短的語言來表達其基本的思路,也就是關於所有的管理理念的基本原則或基本理念。
我想我們可以這樣來描述現代化管理理念的基本原則:以標準化的手段把[
閱讀全文]
質量管理(QA---QA的英文原意是質量保證,不過這種保證是通過一係列的管理措施實現的,本文就使用質量管理一詞)在當今西方世界的服務與生產行業非常流行而且也比較成熟。質量管理目前在中國大陸還剛剛起步,有待推廣和完善。總的來說,在任何地方進行質量管理都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它是一件給需要交差的人脖子上套箍的事情,或用更通俗一些的上海話來說叫做“收[
閱讀全文]
今天對於很多對《聖經》持懷疑態度的人來說,《創世紀》第二章記載的上帝用塵土造人的故事與現代生物進化論之間的不同是使他們產生懷疑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如果我們今天問大家我們人是由什麽構成的,多數人會告訴你,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如果你再繼續問細胞由什麽構成的,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學常識的人會告訴你,細胞是由基本的化學元素構成的。所以,用嚴格[
閱讀全文]
這裏所說的考試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考試,既不是某個具體科目的考試,也不是某個具體國家的考試。有關考試的哲學的一個基本點就是考試從來不是也無法是公平的,這一應該說是常識的知識不但是很多人,尤其是考生們沒有意識到的,而且也是很多教師們試圖對學生們進行掩蓋的,生怕讓學生們意識到的。而對於這一基本常識的掩蓋本身就是在這個世界上製造著一種基本的[
閱讀全文]
有關生與死的一個人們通常不會去考慮的卻對認識人類文明有著深刻意義的問題,就是為什麽人類需要有死亡?如果人類從來不會死,全都是長生不老,這個世界會是什麽樣的?答案是,這個世界上也就不會有新生命了,因為如果這個世界上的人類是隻生不死,那麽這個世界早晚有一天會因為無法接納更多的人而毀滅。
沒有新生命意味著什麽?沒有新生命意味著兩種可能:[
閱讀全文]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自然界的一個最基本的定律。第二定律最初是圍繞著是否能夠製造出不需消耗能量的永動機而提出的,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到的一個對於熱量隻能自發地從高溫流向低溫,即所謂的熱機效率一定會小於1的一種經驗性的表述。與第二定律相應地人們還提出了一個熱力學量,叫做熵,用來表示一個熱力學係統與平衡態的距離。
第二定律提出後,人們對它[
閱讀全文]
今天哲學界一大怪事是很多專業哲學人員不知如何回答“哲學是什麽”問題,這不但對於普通的老百姓學習哲學,而對於哲學這們學科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包括了兩個方麵,一是當人們說到哲學時,他們心目中想的可能是什麽,二是存在於人們心目中的哲學背後關於哲學的邏輯意義。本文以小標題的形式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哲學是對智慧的熱[
閱讀全文]
老子在《道德經》的第一章中指出了我們對於“道”的認識依賴於我們對語言的運用。很久以來我一直認為造成曆史上中西方文化發展巨大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西方人思維的一種可以說是幾何特征(或說是拓撲特征)上的不同:西方人自古優於論理的細致,而中國古人則強於悟道的長闊高深;並且,造成這種思維特征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語言特征的差異:西方語言幾千[
閱讀全文]
有一次紐約的一家很大的教會的多種藝術(InterArts)團契邀請洛哥大學(RutgersUniversity)的一位後現代藝術教授作了一個關於後現代繪畫藝術的講座,講座上該教授除了介紹一些有關後現代藝術的一般曆史之外,還介紹了他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繪畫作品。他從比較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抽象派繪畫,從他的作品中看出,盡管畫的都是那些普通人難以欣賞的莫名其妙的抽象色[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