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人

描述中關村的人和事.
個人資料
博文
百年南社今將介紹南社研究者金建陵先生的文章:南京籍的月份牌大王胡伯翔;丁氏兄弟與“聚珍仿宋體”現請看柳光遼先生為此做的的引言:觀景台上要是作社會分析的話,南社成員屬於士紳階層,“士農工商”裏的士,說白了,一群舊文人,“孔乙己”的哥們兒。清末,取消了通行千年的科舉製度,傳統文人的“學而優則仕”之路,真的成了一枕黃粱,被封死了。讀書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吳江市委、市政府和市文聯的關心支持下,由金建陵、張末梅校注的南社張農的《葫蘆吟草》即將出版,我感到欣喜,如釋重負。《葫蘆吟草》是吳江南社社員張農的自選詩集。對於張農,我知之甚晚,比較早聽說的是他的長女張應春。她是外祖父柳亞子的忘年交,大革命時期,他們曾在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共事,一起宣傳反帝反封建,喚起民眾,支援北伐,並為貫徹孫中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張素字揮孫,又字穆如,號嬰公,江蘇丹陽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穎悟聰慧,9歲時,父親教授唐詩,讀到“即從巴峽穿巫峽”,他立即應答道:“此可對‘直把杭州當汴州’。”稍長,以縣試第一名考中秀才;27歲,考中光緒壬寅科舉人。張素“長不逾中人,貌質厚,寡言笑,慎交遊,重言諾,嚴取與”,其人品、學養深受裏人敬重。1911年1月,經摯友林立山介紹加入南社,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筆者最近查閱《南社叢刻》,發現十七期上刊登了中國科學社出版的《科學》雜誌第一卷第1~6期的目錄,十九期上又刊登了《科學》雜誌第二卷第1~11期的目錄。《南社叢刻》,一種文學刊物,卻為自然科學雜誌《科學》月刊做廣告,這種情況,即使在報章雜誌多如牛毛的現今,也是很少見的。裏麵會有著怎樣的玄機呢?這引發了我們探討南社和中國科學社間關係的興趣。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年是南社成立100周年,我寫此文謹紀念我的外祖父陳去病、母親陳綿祥和柳亞子伯伯、柳伯母鄭佩宜。
去年五月回國在北京舊居發現家母一箱珍藏的南社書籍和若幹手寫的詩詞,使我驚喜不已。其中包括幾乎全套的《南社叢刻》、《南社詩集》和《南社詞集》等珍貴資料。經曆了兵荒馬亂的年代和文革中的抄家,慶幸能保留至今。說明家母如同生命一樣珍藏這些資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下麵是顧宗平先生回憶父親顧功敘的文章:我的父親---顧功敘顧宗平我們家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從北京東城大佛寺搬到中關村的,與四位地球物理學家一起入住中關村15樓,我們樓上是趙九章先生,樓下是李善邦先生,而陳宗器和傅承儀兩位先生住在我們西側的門洞裏。我父親在中關村15樓住的時間最長,陳、趙、李三位先生都較早陸續去世,傅先生則在80年代搬到黃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閱讀 ()評論 (1)
(2009-01-01 09:36:02)
煙雨江南TheMistyRainofJiangnaninChina
夢裏水鄉
夢江南
水墨江南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 ()評論 (3)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