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仰慕高市早苗

ShalakoW (2025-11-15 14:03:08) 評論 (1)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 "矮個子綜合症", 指的是一種心理現象:一些身材較矮的人可能會表現出專橫、強硬甚至攻擊性的行為傾向,以驅散因身高帶來的心理陰影。
在 YouTube 《大康有話說》節目中,人們可以看到"矮個子綜合症"的另一種版本。節目中的任何話題,大康總是想方設法地讓討論回歸到自己身上。與其說是在報道新聞,倒不如說是在讚賞自己。從"與馬斯克活在一個年代是我的榮幸",到"我的政治立場與德國首相莫慈一樣,中間偏右",再到"我特別欣賞(美國前副總統)彭斯的極端保守政治立場", 這些類讓大康在節目中把自己與當代的社會豪傑聯係起來, 從而曇花一現地成為他節目之外夢寐以求而不得的"大人物",以紓解"位卑人輕"的心理糾結。
最近,大康又把目光投向了日本新當選的女首相高市早苗。
1
高市早苗上任伊始便麵臨日中關係的緊張局勢。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外相訪問中國,雙方都釋放出緩和關係的意圖;她本人不久前在韓國與習近平會麵,也顯示出新內閣希望改善雙邊關係。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高市早苗卻在一個半公開場合明確表示(大意):如果中國大陸武力進攻台灣,日本不會坐視不管。
"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中國政府一貫的立場。高市早苗的言論自然引發中國政府的強烈反應,中國駐日大使甚至使用極端血腥/野蠻言辭回應。麵對這種本應預料到的強硬反應,日本政府既不能認錯,又無法正麵強硬對抗,隻能選擇尷尬的沉默。日中關係再度緊張起來。
2
管理的核心任務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危機。缺乏這一政治智慧的國家領導人, 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政治麻煩,給國家帶來本可避免的損失。川普挑起對華貿易戰,最終不得不草草收場,;在委內瑞拉家門口拉開戰爭的架勢,隨後卻進退維穀遲遲拿不定主意。高市早苗的舉動是否同樣源於政治智慧的不足,需要時間來回答, 但至少她這次的言論欠缺周密考慮,甚至幼稚無知,讓人無法理解。如果她有意緩和日中關係,那她的言辭與她的意圖背道而馳;如果她意在為日本政府的台灣立場定調,那在中國政府持續強硬回應麵前,日本政府沉默以對,不是在顯示有節製的涵養,而是流露出"不敢堅持立場"的怯懦。
與川普對華貿易戰一樣,高市早苗似乎"約錯了一場架",現在不知如何收場。
3
作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的當選過程一波三折。從她有望當選開始,大康就在節目中詳盡報道她的每一步, 為她成功暗中使勁,公開加油。她當選之日,大康的興奮之情能讓全世界都夜不能寐, 而隨即更是事無巨細地關注上任後高市早苗生活的點點滴滴。當她以"忙得沒時間做發型"的幸福抱怨來博取大眾同情/撈取政治資本時,大康的仰慕之情從憨厚笑聲中宣泄溢出。盡管極力強調自己不是高市早苗的粉絲,但大康那份不加掩飾的喜悅和崇拜背叛了自己的否認。
4
麵對高市早苗上任後捅的第一個大簍子,護主心切的大康一口咬定簍子是故意捅的,是高市早苗的戰略布局,目的是逼迫美國在保衛台灣問題上沒有退路。他的理論是:若中國大陸武力攻台,日本協同防禦,必然遭到中國大陸的攻擊,從而迫使美國依據《美日安保條約》參戰。然而,大康忽略了幾個關鍵事實:
1)美國與台灣本就有協防條約,美國是否參戰不會取決於日本的行動,更無需繞個"保衛日本"的大圈子;
2)《美日安保條約》是防禦性的,隻有在日本遭到攻擊時,美國才有義務參戰。若日本主動卷入台海衝突而遭打擊,美國並無責任保衛日本;
3)最重要的是,任何國家都不會容忍他國替自己規劃國際戰略,美國就更不會。若高市早苗真企圖以此脅迫美國承諾軍事保衛台灣,則會激起美國政府的憤怒。那樣的話,她的首相之位也將岌岌可危。
大康缺乏政治眼光,看不到國際政治中的陷阱和忌諱。如果再加入個人感情,那除了高市早苗的後腦勺,他就什麽也看不到或顧不上看。也好,如因此事被迫卸任,高市早苗便有大把的時間去做發型,大康也就可以好好地看。
5
新西蘭地域偏遠,人口稀少,  看見的或許更多是牛羊而不是人,女人一定更少。於是,報道中見到女人就喊美女,成為大康節目的一個特點,從(敗選的)亞利桑那州女州長競選人,到當下美國女總檢查官(司法部長),再到當今白宮女發言人等等,不一而足。每每提到這樣的人,大康都會以"美女"頭銜相贈。而每次做節目時,把雙手規規矩矩地放在桌子上,對大康來說則一定是個考驗。
值得稱道的是,大康沒有把高市早苗稱為日本美女首相,至少到現在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