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原來空中交通管製人員(Air Traffic Controller)就短缺,朋友Mary是芝加哥地區的空管員,時不時地超時加班。聯邦政府停擺後,空中交通管製員和機場安檢員工(TSA Agents)被迫無薪工作,請病假的員工逐漸增多。Mary的同事有的是單親,還等著paychecks 養家呢。聽說有的還去開了Uber 。
據Mary稱,即使在政府停擺之前,因為整個係統長期存在人手短缺的問題,員工的士氣就不高。而強製加班和工資停滯讓大家更是心情低落。他們目前的壓力很大並且很疲憊,不能全神貫注工作,有許多同事都請病假,增加航空安全風險。但她本人在堅持,她說“雖然拿不到工資,可我們救了人。也許這就是這份工作的意義。” “有時候,你得在沒有人看見的夜裏,把世界維持在正確的航道上。”,聽她這麽說,尤其我們在旅的時候,真的是挺感動的。
10月31日,紐約地區近90%的航空管理人員未能到崗,全美5600架次航班延誤、500架次航班被取消。"停擺"總共造成數百萬旅客受到航班延誤或取消影響。
政府停擺讓全美航空交通管製係統承受進一步的壓力,從11月7日開始,許多主要機場取消了超過一千的航班,各地旅客被迫緊急改訂班機,旅客怨聲載道。
我們這次旅行也受到了一點影響。去程和回程時在紐約的JFK機場轉機,兩次都遇到了由於空中交通管製人員短缺而造成的一個多小時左右的延誤,去的時候是到紐約的航班,回來時是離開紐約的航班在機場延誤。
我也很同情那些像Mary一樣沒拿到薪水但必須繼續工作的聯邦員工們。對政府雇員的打擊不僅是現在收入中斷,還有心理預期與信任受損。長期來看,這可能導致人才流失、政府部門運作效率下降。
而對普通民眾而言,“政府停擺”就是一個負麵信號:政府無法及時履行預算職責,影響公眾對政府機構與政黨的信任。最近紐約的選舉也是風潮浪起,我們回程在紐約等轉機的幾個小時,沒少聽電話裏紐約朋友的抱怨。。。。。
從政治角度看,停擺常被視為預算或政策談判失敗的產物,可能加劇兩黨之間的對立,並且可能令未來預算流程更加脆弱。如果持續加長,長期影響會越來越嚴重。 但願兩黨能早日進行善意談判,展開妥協合作,達成共識,盡早結束政府停擺的狀況,讓社會重新變得正常起來。
最新消息,美國參議院10日達成一項協議,成為僵局後結束政府停擺的第一步,讓我們拭目以待。
這次去西班牙,我們再次乘坐了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


來回都在紐約的肯尼迪機場(JFK)轉的機, 去了第八航站樓(T8)美國航空公司和英國航空公司(BA)共同經營的休息室SoHo。這是我們去年飛英國和意大利時去過的lounge,也算是熟門熟路了。
在JFK機場的眾多休息室中,Soho Lounge還算不錯的。當然比起世界最佳的國泰航空的香港,倫敦的Lounge、日航在東京和大版的休息室,及卡塔爾航空在多哈的都還差不少。
Lounge安靜,現代的氛圍。裝修風格低調奢華,燈光柔和,空間寬敞,和外麵繁忙喧囂的機場世界形成鮮明對比。這裏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有人在餐廳區用餐,有人獨坐在靠窗,可以半躺著望向跑道,看飛機一點點滑行起飛有點像電話亭子間的地方。除了裏麵燈光比較暗的休息間外,我們這次還注意到一間有躺椅更私密的房間,推門而入時,唯一的一位中年男乘客走過來跟我們歉意地說病了,不想傳染給別人。我們點頭致謝,輕輕退了出來。


Soho Lounge不同於一般的機場貴賓休息室,除了自助,還可以單點(à la carte)。
LD要了Fish and Chips和Hamburger,味道遠超機場餐廳的平均水準,不過我沒怎麽吃,自助餐已經有不少東西,我拿了點蔬菜,喝了 chowder和蘑菇湯,兩款都做得非常有水準。土豆燉牛肉也做得酥爛,家常。
總體來說,這裏的食品和服務按美國各大航空公司的標準來看還是不錯的,但跟亞洲一些航空公司相比,依然有距離。



甜點去的時候沒拿。想著一上飛機又得吃飯。

回程時試了這個開心果布丁,很少的一點,正好合我的胃口。

在Soho Lounge待了一段時間我們就登機去了巴塞羅那。
從西班牙回美則是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國際機場(Adolfo Suárez Madrid–Barajas Airport)起飛。
起飛前在馬德裏的Velázquez Premium Lounge休息了一段時間。它是Iberia航空在其本土機場的旗艦設施。

Velázquez Premium Lounge的設計現代而舒適,擁有簡潔的線條和大麵積的自然光照,給人一種開闊、寧靜的感覺。空間寬敞,最多可容納500名乘客。我們到達休息室時,那裏已經有不少旅客。


休息室的餐飲一般,冷熱自助餐、沙拉、甜點、咖啡、果汁和各種酒精飲品。
這次去西班牙來回兩次乘坐的都是American Airlines的波音777-200ER飛機Flagship Business Class商務艙,和我們去年去倫敦時一樣。
國際航班的商務艙基本上都可以躺平,但Flagship Business Class商務艙遠比不上Qatar的QSuite, 服務也不如日航的周到,碰到的一個亞裔空姐,還有點小個性。這次也沒發睡衣,睡褲,幸好自己上飛機穿的是寬鬆的絨衣褲 ,洗漱包也比較簡單,沒有Qatar的QSuite送的香水。:)商務艙位置也比Qatar 的小,放雜物,書的空間幾乎沒有。



去的這趟是夜航,吃完飯看了會電影便倒頭就睡,睡了好幾個小時,到西班牙時精神狀態比上次在倫敦的要好,沒馬上進酒店睡,一大早到還出去逛了街 。
回美的航班因為是白天的時間,隻睡了3小時左右。正好看了個陳衝的新電影。影評在末尾。:)
餐飲不是美國航空公司商務艙的強項,口味常被評價為“中規中矩”,和國際頂尖航司(如Qatar、日航,國泰等)差距明顯。
LD要的牛肉

我要的鱈魚味道還行,有點中國菜的味道,最主要的是有烤的蔬菜。

回程的早飯很是驚喜,像中國的荷葉包餅,spicy chicken bao bun味道很好,像到了中國一樣,哈哈哈。
西班牙的特製土豆片也很有風味。


像冰淇淋包裝一樣的Passiongruit cheesecake 味道挺特別,酸酸的口味。

順便提一下,我們這次回美時在JFK機場依然使用了“全球入境”(Global Entry)。 流程簡化,不需排隊。可使用自助服務終端,拍照隻需幾秒鍾,連護照都不用拿出來,整個流程快捷,無需填寫任何文書,大大減少了抵達美國後的等待時間和擁堵情況,感覺Global Entry還是挺值的
* * * * * * * *
再聊聊飛機上看的這個2025年有陳衝的新電影。剛開始看時,就我想到了李安1993年的同名電影《喜宴》,再仔細一看介紹,果真是翻拍他的舊版《喜宴》。

舊版由李安執導,趙文瑄和歸亞蕾等出演,想必大家也還有印象。1993年李安憑借《喜宴》在世界影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部融合了家庭倫理與同誌議題的作品,不僅橫掃金馬獎五項大獎,更斬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並獲得奧斯卡與金球獎提名。以溫情與幽默的筆觸探討傳統與現代的衝突,成為無數觀眾心中的經典。

三十年後,韓裔美籍導演安德魯·安(Andrew Ahn)拍攝的新版《喜宴》再度登場。他以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同誌題材的深刻洞察而聞名,曾執導劇集《火燒島》(Fire Island),並獲得兩項艾美獎提名。
新版不僅保留了原作中家庭與傳統的情感張力,更融入了全球化時代的多元語境——從同誌議題到跨族裔婚姻,從綠卡困境到代孕倫理,層層衝突在一場“假婚禮”中逐漸揭開。李安本人對新版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展現了新一代對原作的重新構想”。
故事圍繞試管嬰兒失敗的安琪拉(Kelly Marie Tran飾)與她的同誌伴侶Lee(Lily Gladstone飾)展開。為了獲得醫療資助,她們與簽證即將到期的韓國男子瑉(韓基燦飾)達成“假結婚”協議。本是一場互惠的交易,卻因瑉的奶奶執意舉辦傳統婚禮而演變成一連串文化與情感的碰撞, 一場韓式婚禮和西式的“混搭”。在這場“喜宴”中,婚姻不僅是契約或儀式,更成為不同族裔、文化與身份認同的交匯點。這也是我第一次,能夠真正走進同誌情侶的生活——她們/他們的磕絆與尷尬、掙紮和理解和溫柔。她們/他們的婚姻、受孕、選擇與渴望,與任何一對伴侶並無不同。
影片以輕喜劇的節奏與真摯的情感為基調,將原作中的“麵子”與“真情”延展為更具時代深度的命題——當全球化語境下的年輕一代重新定義“家庭”,傳統又該如何自處?一部很應景的電影。正如不少影評人所言:“在當下的電影市場,性別與文化的融合已成不可逆轉的潮流,而《喜宴》式的題材,或許正有機會再度引領風向。”非常佩服李安,他早在三十年前,就以《喜宴》預示了這種文化衝突與情感重構的趨勢。
演員的表演都很到位。兩對男,女同誌的感情戲也讓人覺得不違和。憑《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和小李子一起表演獲得奧斯卡提名的Lily Gladstone飾演安琪拉的伴侶,我說她怎麽看著這麽麵熟。
韓國奶奶尹汝貞,憑《米納裏》“Minari”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我一直很欣賞她的表演,一反在《米納裏》那種頑皮又深沉、堅韌中帶溫情的奶奶形象,這裏飾演一個跨國家族企業中具有威信與情感張力的角色,她的“內斂的權威感”尤其把握得好,沒有太多外顯的情緒表達,就能通過語氣、眼神、節奏,把一個人物的權力、愛意與代際的複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現在都小有名氣的美國喜劇演員演《魔法壞女巫》“Wicked”的Bowen Yang,在這部電影中飾演瑉的伴侶,喜劇的底色中加入了男同丈夫的角色,演得也是相當不錯。他稱“與陳衝合作是一次無與倫比的學習與榮幸”。
陳衝在電影中飾演母親,去年在飛機上看的也是她的電影《弟弟》“Dìdi”,也是演媽,講述同一個主題——那些在東西文化夾縫中成長的孩子,和那些努力理解他們的父母。
據說在陳衝20歲出頭的時候就與導演李安見麵,商談出演1993年的電影《喜宴》,當時陳衝在中國已經是明星,不久前剛剛搬到洛杉磯,但這部電影的資金籌措花了好幾年時間,陳衝最終也沒有出演新娘這個角色。64歲的她這次在新版《喜宴》中飾演新娘安琪拉的母親,“為了拿綠卡而結婚這種事,我們大家都曾有過那麽點想法,”她最近在舊金山的家中接受視頻采訪時坦言道。“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一段婚姻。所以這是個很棒的故事。”(後來她再婚了。)
“我覺得這就像是某種宿命,也算是某種了斷,”她的話語間幾乎帶著點一絲惆悵。“時間流逝,可我們都還在這兒,這也挺有意思的。真是幸運。多麽美好的一件事啊。”
陳衝最早覺得她老了,這部戲她卻顯得年輕,漂亮,有精致的側麵,拍結婚家庭合照時,比新娘的女兒還要高調,和旁邊低調,內斂的韓國奶奶尹汝貞成鮮明的對比,哈哈。
林兄寫過她的自傳:
佩服陳衝的坦蕩-讀陳衝自傳有感 - 博客 | 文學城
電影中瑉的角色讓我想到了電影《阿諾拉》“Anora”中的俄羅斯寡頭之子伊萬,嗬嗬。
新版《喜宴》是部既有歡笑也讓人深思的喜劇,值得一看,據說爛番茄平分也挺高。
喜宴2025_愛情_金牌影院_免費在線播放_高清全集_電影網站_在線視頻_2025-01-27
不好意思,這篇文又寫長了,現在發文少,幹脆就都“揉”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