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吃喝拉撒睡缺一不可,但凡有一樣個色不和諧, 都會十分不爽。年輕時仗著身體好,新陳代謝快,哪怕稍有紊亂,也能很快調整過來。可一旦上了年紀,許多以前不是問題的事都成了問題,而且一旦糾纏上,就揮之不去,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折磨精神, 讓人煩不勝煩,。今天就先拎出其中一項——睡覺,來絮叨絮叨。
我一向睡覺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質量一直不高。常"噩夢不斷”,這在早年的博客裏也提到過。再有就是大學時練氣功劍走偏鋒,導致午休時若是躺下卻睡不著,頭上常有股氣亂竄,起身後半天都不舒服。從那以後,即使再累,我也幾乎不刻意去午睡。近幾年歲數漸長,睡覺也不似當年那樣自然順暢:入睡緩慢,有時因為想著事情或第二天要開長途車,一點小心事都能幹擾。更麻煩的是,夜裏起夜漸多,最“折磨人”的就是再次躺下後頭腦反而格外清醒,想睡卻清醒無比,隻能熬著,格外難捱。
我老媽更年期時引發了甲亢,自那以後她睡眠一直淺、時間也短。但老人家看得開,從不太在意,如今快九十了,精神狀態依舊不錯。相比之下,我父親和嶽父就是“天生會睡”的人。一整天下來,不管遇到什麽要事,一靠枕頭就能入眠,而且睡得又沉又實。要不是有這份好睡眠,他們倆也不能在退休後再度上崗,各自在公司獨挑大梁二十多年。到了晚年,雖有點嗜睡,卻也算福氣。問他們有什麽秘訣,都是老生常談:睡前別太興奮,少喝茶和咖啡,不行就數數羊,或者吃片褪黑素、安定……
至於我自己,睡眠狀況說不上好,也不算壞。關鍵還是心態——就像天上掉下來的五個字:“別太當回事”。入睡慢就慢點,半夜醒來就醒著。我就戴上耳機聽一段《上下五千年》,平緩的講述加上枯燥的曆史,常常能把思緒帶偏,慢慢引回夢鄉。效果雖不百分百,但大多數時候都管用。想起大學那會兒,宿舍八個人擠在上下鋪,環境嘈雜,我就常戴耳機聽《英語900句》。英語水平沒見多大長進,卻倒成了助眠的法寶。所以這招的訣竅在於“聽的內容一定要枯燥”,千萬別選引人入勝的,否則越聽越精神,想回到夢鄉難上加難。
總的說來,睡眠因人而異,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能少吃藥就少吃藥,多用點物理辦法。就像我靠耳機裏的聲音,漸回夢鄉, 也大可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