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國慶長價剛過後,向全球貿易夥伴發送的一封信,包括歐盟,中國在公告中宣布對所有含有稀土成分的產品實行出口管製。特別是,中國要求,凡是產品中含有0.1%以上中國稀土元素的次級產品,一律需取得出口許可證。比如台積電生產的芯片,荷蘭的光刻機,雖然不直接進口中國的稀土產品,但都使用了其它公司生產的含有中國稀土產品或技術的配件和原材料。按此原則,那些提供此類物資的公司,都將向中國申報請求批準。有人要問,如果他們不從怎麽辦,那以後中國就禁止向該公司出口稀土。
這點確實有點過分。特朗普表示:“我們得知,中國在貿易上采取了極其咄咄逼人的立場,向世界各國發送了一封極具敵意的信件,宣稱將從2025年11月1日起,對幾乎所有產品實行大規模出口限製,甚至包括一些他們並不生產的產品。”
但這個方法,美國也曾使用過,通俗稱為”長臂管轄“。比如荷蘭生產的EUV光刻機,隻是因為其中含有美國技術,美國就禁止荷蘭向中國出售,否則,美國有的是製裁荷蘭的手段。荷蘭不但禁運EUV,還拒絕了售後服務。甚至是不含美國技術的DUV,也被要求斷售,荷蘭也服從了,但給了個期限讓中國公司大舉提前購買,當然荷蘭也賺了很多錢。美國這麽多年,幹了很多此類不講道理的事,給了中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理由。
現在中國也可以以此為借口,禁止向荷蘭公司提供任何含有中國稀土原料的配件,如此光刻機估計也造不成了。
另外,美國最近借由其它途徑,曲線進口了很多稀土,如經由巴基斯坦進口了不少稀土。中國此次將任何提煉,生產,加工稀土的技術,設備都列入管製範圍,沒有了這些,巴基斯坦就挖不成稀土了。
除了這個長臂管轄的芯片管製措施,中國還加強了鋰電池,石墨陽極,極硬材料等中國擁有優勢的新能源技術及材料的管製,以及對等報複了美國的港口稅,規定凡有美國資本25%通透性的運輸公司的船隻停靠中國港口,需繳納對等關稅,最高約每船次100萬美元。美國為了將製船業帶回美國,規定凡中國製造的船隻停靠美國港口,將收取最高約每船次100萬美元,是為了讓更多的船主不購買中國的船隻,中國對等的報複,是為了阻礙美國資本購買船運公司。
中國這次為何突然翻大牌,痛下殺手,原因何在?和美國的鬥爭,通常是談談打打,有利有節地進行的。本來自從中國在TikTok方麵作出了重大讓步,中美已經達成了走向重大協議的框架。根據美媒透露,協議在貿易領域,大約會是:中美各自的關稅是美對中30%, 中對美10%-0%; 中國在3年內購買約5000億美元的農產品,飛機,油氣產品, 在美國投資一萬億美元;中國對美放開供應稀土,美對華放開供應芯片,並在AI等技術領域談成競爭條例。在政治領域,美國承諾不支持,或反對台灣獨立,中國承諾在特朗普任期內在台海保持現狀;美國支持中國在中亞,東南亞的利益優先權,中國支持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利益優先權。
可能是美國商務部在9月底的一個決定,讓中國認定美國沒有誠意。美國商務部9月29日除了宣布增加十餘個與胡塞和伊朗有關的中國實體外,還宣布了所謂50%通透原則。意思是,如果一個未被美國政府明確列入(如實體清單Entity List、軍事最終用戶清單MEU List或OFAC的SDN清單)的非美國實體(公司、合資企業等),被一個或多個受限製的實體(即清單上的實體)直接或間接、單獨或合計擁有 50%或以上的所有權(Ownership),那麽這個未列名的實體將自動受到其母公司/所有者所麵臨的相同限製。
通俗理解,隻要被列入黑名單的公司擁有你的公司一半或更多的股份,你將自動被視為黑名單公司,適用所有出口管製要求。這就是“通透性”或“穿透”的意思。
美國政府實施“50%規則”主要是為了堵住一些重要的出口管製漏洞:
防止規避(Anti-Evasion): 在此規則之前,受限製的公司可以通過將關鍵業務轉移到其擁有的子公司或合資企業中,聲稱這些子公司是“獨立法人”,從而規避出口管製和製裁。
確保有效性: “50%規則”使得製裁和出口管製的限製能夠“流動”到受限實體的複雜公司結構中,大幅增加了希望與這些附屬公司進行交易的美國(或涉及美國出口管製物項的)公司的合規負擔和風險,從而限製了受限實體的全球運作能力。
中國已有約2000家公司被列入美國各種原因的製裁實體,如果加上了這個50%通透性原則,幾乎可以涵蓋中國所有公司,這個打擊麵是非常大的。中國認為,在馬德裏達成基本框架的十幾天內,美國就開啟一個重大升級,說明美國沒有什麽誠意,不能期望美國會認真遵循協議的承諾。因此隻有打出殺招,也算試應手。如果美國還是有談判誠意的,這是個大籌碼,如果美國準備撕破臉決戰,中國的地位也不差。因為現在是美國處於相對虛弱的時刻:美國政府停擺,執行力受限,兩黨紛爭,與盟友盡皆鬧掰,軍事上也因為同時陷入多個戰場,不太可能進行軍事冒險。因此,從實力地位出發,可能迫使美國讓步。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出了對中國所有產品征收100附加關稅,並提出停止所有軟件在中國使用,禁運飛機零配件的措施。但這些籌碼可能太弱了!
對中國征收超關稅,中國必然報複,這個戲碼已經在4月份演過了,是有貨和有錢誰更有力的問題,在美國替代供應鏈沒有完成的時候,美國沒法取得勝利!
停止所有軟件?這個挺厲害,在俄國身上試過一次,讓大毛損失慘重。中國雖然有所準備,但如果像微軟Windows完全停止服務,對很多產業也將產生嚴重影響。但這屬於核彈級打擊,要使用這類打擊,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類似於俄國侵略烏克蘭之類的。而在一般貿易爭端中使用這種手段,是非常不明智的,中國也會采用停止抗生素供應等措施,會造成美國重大損失。飛機零部件也是同理,而且美國現在竭力在推銷其波音飛機,這是不利於讓中國和其它國家買他的飛機的。
因此,最有可能的結局,還是習特依然在十月底會麵,然後各退一步,美國取消50%通透規則,中國在稀土控製方麵也退一步。但如果此次中國的反擊得逞,可能也會變本加厲。中國要求澳大利亞鐵礦石交易使用人民幣交易,是個明顯的跡象,表明中國已經開始在擺脫美元方麵發起了進攻。這將撼動美國核心利益,兩國的博弈將繼續深入,進入深水區,不排除會發生戰爭,至少是冷戰。特朗普希望以一場交易,來擺平兩國的結構性矛盾的希望可能落空!
美國的50%通透性引發了中國的暴走!
朱頭山 (2025-10-12 10:20:31) 評論 (3)中國在國慶長價剛過後,向全球貿易夥伴發送的一封信,包括歐盟,中國在公告中宣布對所有含有稀土成分的產品實行出口管製。特別是,中國要求,凡是產品中含有0.1%以上中國稀土元素的次級產品,一律需取得出口許可證。比如台積電生產的芯片,荷蘭的光刻機,雖然不直接進口中國的稀土產品,但都使用了其它公司生產的含有中國稀土產品或技術的配件和原材料。按此原則,那些提供此類物資的公司,都將向中國申報請求批準。有人要問,如果他們不從怎麽辦,那以後中國就禁止向該公司出口稀土。
這點確實有點過分。特朗普表示:“我們得知,中國在貿易上采取了極其咄咄逼人的立場,向世界各國發送了一封極具敵意的信件,宣稱將從2025年11月1日起,對幾乎所有產品實行大規模出口限製,甚至包括一些他們並不生產的產品。”
但這個方法,美國也曾使用過,通俗稱為”長臂管轄“。比如荷蘭生產的EUV光刻機,隻是因為其中含有美國技術,美國就禁止荷蘭向中國出售,否則,美國有的是製裁荷蘭的手段。荷蘭不但禁運EUV,還拒絕了售後服務。甚至是不含美國技術的DUV,也被要求斷售,荷蘭也服從了,但給了個期限讓中國公司大舉提前購買,當然荷蘭也賺了很多錢。美國這麽多年,幹了很多此類不講道理的事,給了中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理由。
現在中國也可以以此為借口,禁止向荷蘭公司提供任何含有中國稀土原料的配件,如此光刻機估計也造不成了。
另外,美國最近借由其它途徑,曲線進口了很多稀土,如經由巴基斯坦進口了不少稀土。中國此次將任何提煉,生產,加工稀土的技術,設備都列入管製範圍,沒有了這些,巴基斯坦就挖不成稀土了。
除了這個長臂管轄的芯片管製措施,中國還加強了鋰電池,石墨陽極,極硬材料等中國擁有優勢的新能源技術及材料的管製,以及對等報複了美國的港口稅,規定凡有美國資本25%通透性的運輸公司的船隻停靠中國港口,需繳納對等關稅,最高約每船次100萬美元。美國為了將製船業帶回美國,規定凡中國製造的船隻停靠美國港口,將收取最高約每船次100萬美元,是為了讓更多的船主不購買中國的船隻,中國對等的報複,是為了阻礙美國資本購買船運公司。
中國這次為何突然翻大牌,痛下殺手,原因何在?和美國的鬥爭,通常是談談打打,有利有節地進行的。本來自從中國在TikTok方麵作出了重大讓步,中美已經達成了走向重大協議的框架。根據美媒透露,協議在貿易領域,大約會是:中美各自的關稅是美對中30%, 中對美10%-0%; 中國在3年內購買約5000億美元的農產品,飛機,油氣產品, 在美國投資一萬億美元;中國對美放開供應稀土,美對華放開供應芯片,並在AI等技術領域談成競爭條例。在政治領域,美國承諾不支持,或反對台灣獨立,中國承諾在特朗普任期內在台海保持現狀;美國支持中國在中亞,東南亞的利益優先權,中國支持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利益優先權。
可能是美國商務部在9月底的一個決定,讓中國認定美國沒有誠意。美國商務部9月29日除了宣布增加十餘個與胡塞和伊朗有關的中國實體外,還宣布了所謂50%通透原則。意思是,如果一個未被美國政府明確列入(如實體清單Entity List、軍事最終用戶清單MEU List或OFAC的SDN清單)的非美國實體(公司、合資企業等),被一個或多個受限製的實體(即清單上的實體)直接或間接、單獨或合計擁有 50%或以上的所有權(Ownership),那麽這個未列名的實體將自動受到其母公司/所有者所麵臨的相同限製。
通俗理解,隻要被列入黑名單的公司擁有你的公司一半或更多的股份,你將自動被視為黑名單公司,適用所有出口管製要求。這就是“通透性”或“穿透”的意思。
美國政府實施“50%規則”主要是為了堵住一些重要的出口管製漏洞:
防止規避(Anti-Evasion): 在此規則之前,受限製的公司可以通過將關鍵業務轉移到其擁有的子公司或合資企業中,聲稱這些子公司是“獨立法人”,從而規避出口管製和製裁。
確保有效性: “50%規則”使得製裁和出口管製的限製能夠“流動”到受限實體的複雜公司結構中,大幅增加了希望與這些附屬公司進行交易的美國(或涉及美國出口管製物項的)公司的合規負擔和風險,從而限製了受限實體的全球運作能力。
中國已有約2000家公司被列入美國各種原因的製裁實體,如果加上了這個50%通透性原則,幾乎可以涵蓋中國所有公司,這個打擊麵是非常大的。中國認為,在馬德裏達成基本框架的十幾天內,美國就開啟一個重大升級,說明美國沒有什麽誠意,不能期望美國會認真遵循協議的承諾。因此隻有打出殺招,也算試應手。如果美國還是有談判誠意的,這是個大籌碼,如果美國準備撕破臉決戰,中國的地位也不差。因為現在是美國處於相對虛弱的時刻:美國政府停擺,執行力受限,兩黨紛爭,與盟友盡皆鬧掰,軍事上也因為同時陷入多個戰場,不太可能進行軍事冒險。因此,從實力地位出發,可能迫使美國讓步。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出了對中國所有產品征收100附加關稅,並提出停止所有軟件在中國使用,禁運飛機零配件的措施。但這些籌碼可能太弱了!
對中國征收超關稅,中國必然報複,這個戲碼已經在4月份演過了,是有貨和有錢誰更有力的問題,在美國替代供應鏈沒有完成的時候,美國沒法取得勝利!
停止所有軟件?這個挺厲害,在俄國身上試過一次,讓大毛損失慘重。中國雖然有所準備,但如果像微軟Windows完全停止服務,對很多產業也將產生嚴重影響。但這屬於核彈級打擊,要使用這類打擊,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類似於俄國侵略烏克蘭之類的。而在一般貿易爭端中使用這種手段,是非常不明智的,中國也會采用停止抗生素供應等措施,會造成美國重大損失。飛機零部件也是同理,而且美國現在竭力在推銷其波音飛機,這是不利於讓中國和其它國家買他的飛機的。
因此,最有可能的結局,還是習特依然在十月底會麵,然後各退一步,美國取消50%通透規則,中國在稀土控製方麵也退一步。但如果此次中國的反擊得逞,可能也會變本加厲。中國要求澳大利亞鐵礦石交易使用人民幣交易,是個明顯的跡象,表明中國已經開始在擺脫美元方麵發起了進攻。這將撼動美國核心利益,兩國的博弈將繼續深入,進入深水區,不排除會發生戰爭,至少是冷戰。特朗普希望以一場交易,來擺平兩國的結構性矛盾的希望可能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