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生活就像一場馬拉鬆——跑得久了,難免氣喘籲籲。
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夫妻之間有時一句話都能觸發“冷戰預警”。
以前我常常陷在一種狀態裏:白天忙得團團轉,晚上反思自己又覺得“今天好像也沒做好”。
時間久了,心裏那根弦總是緊緊的,哪怕表麵雲淡風輕,內心其實挺累。
直到去年,我在美國遇到了一位很特別的聖經老師。
她不說大道理,也不擺架子,總是用故事和問題引導我們去想:
“你有沒有試過,換個角度去看別人?”
就是那一刻開始,我發現自己對聖經的理解、對家人的態度、甚至對自己的要求,都在悄悄地改變。
今天我們學的是巴蘭和他驢子的故事。聽完老師的講解,我忽然發現,聖經不光是古老的故事,它其實天天都在照進我的生活,照得我心裏暖暖的,也有點被“照”得不好意思的那種感覺。
首先是關於同理心。
以前看巴蘭這個人,我總覺得他挺“搖擺不定”的。你想啊,摩押王給他錢,讓他去詛咒以色列人,他要是拒絕,估計也得擔風險;但他作為先知,又得傳達神的旨意,這夾在中間,也確實挺難做人。
站在他的角度想,我忽然有點理解他了。他一邊拿了王的錢,一邊又不敢違背神的意思——最後還偷偷教摩押王怎麽讓以色列人自己犯錯、去拜別的神。你說這人複雜不複雜?
其實我們也一樣。讀聖經的時候,我老是對以色列人翻白眼:出個埃及還天天抱怨,沒水喝就發牢騷,沒肉吃也鬧情緒。上帝給他們下瑪哪吃,他們還嫌單調,嚷嚷著想回埃及。
到了《民數記》,一遇到摩押女子就破防了——禁不住誘惑。
但老師一帶著我們換個角度想,我就愣住了。要是你是他們,四十年在曠野,又熱又累又孤單,忽然有漂亮的摩押姑娘主動來“搭訕”……你真能完全抵擋得住嗎?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們總愛在旁邊看戲,指點別人“怎麽又跌倒了”,可如果換成自己,可能摔得更快更狠。
這種換位思考的感覺,讓我想起了我家那倆“活教材”——我的孩子們和我先生 。
有時候我會因為他們的行為氣得半死,但當我真的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他們的成長環境、他們受的教育,我忽然就沒那麽生氣了。反而多了一點理解,甚至還有點心疼。
這不就是同理心嗎?當你懂得體諒別人,你不僅能原諒他們,還能從中反思自己。
我們的老師特別厲害,她從來不是用大道理去“教”,而是用故事、用情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寬恕的力量。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真是太妙了。
今天的課程,也讓我體會到另一個很深的點——舊約和新約的區別。
舊約講律法,新約講寬恕。
老師說:“你想想看,作為一個普通人,要完全守住律法,不起一點壞念頭,可能嗎?”
我聽了就想笑——那簡直比減肥不吃甜點還難。
但新約來了,耶穌替我們承擔了罪。我們不再需要背著沉重的包袱,而是能和上帝重新連接。這是多麽大的恩典啊!
學習聖經之後,我發現自己開始慢慢學會寬恕自己。
比如我早上信誓旦旦地定計劃:“今天一定要完成三件重要的事!”
結果到了晚上,一看,完了——三件沒一件做成。
為啥?因為我去看電影了、追劇了、還去文學城刷新聞,結果一不小心就陷進去了。
以前我會特別懊悔,覺得自己怎麽又浪費時間。
但現在我知道,人啊,本來就會犯錯,這就是“罪”。我不是上帝,隻是個普通人。
既然耶穌已經為我贖罪,我也該學著放過自己。
當我讓聖靈住進我心裏,讓祂引導我的嘴、我的手、我的選擇,我就能更輕鬆、更喜樂地去做事。不再跟自己死磕,不再內耗。
這種平安的感覺,真的太寶貴了。
所以啊,我真心感謝主,讓我遇到這麽一位好老師。
她讓我看到,學習聖經不僅是讀故事,更是認識自己、和解自己。
今天的課程,讓我收獲滿滿。
從巴蘭的驢到我家的生活:中年後的信仰反思
東西爸媽 (2025-10-12 10:44:18) 評論 (0)人到中年,生活就像一場馬拉鬆——跑得久了,難免氣喘籲籲。
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夫妻之間有時一句話都能觸發“冷戰預警”。
以前我常常陷在一種狀態裏:白天忙得團團轉,晚上反思自己又覺得“今天好像也沒做好”。
時間久了,心裏那根弦總是緊緊的,哪怕表麵雲淡風輕,內心其實挺累。
直到去年,我在美國遇到了一位很特別的聖經老師。
她不說大道理,也不擺架子,總是用故事和問題引導我們去想:
“你有沒有試過,換個角度去看別人?”
就是那一刻開始,我發現自己對聖經的理解、對家人的態度、甚至對自己的要求,都在悄悄地改變。
今天我們學的是巴蘭和他驢子的故事。聽完老師的講解,我忽然發現,聖經不光是古老的故事,它其實天天都在照進我的生活,照得我心裏暖暖的,也有點被“照”得不好意思的那種感覺。
首先是關於同理心。
以前看巴蘭這個人,我總覺得他挺“搖擺不定”的。你想啊,摩押王給他錢,讓他去詛咒以色列人,他要是拒絕,估計也得擔風險;但他作為先知,又得傳達神的旨意,這夾在中間,也確實挺難做人。
站在他的角度想,我忽然有點理解他了。他一邊拿了王的錢,一邊又不敢違背神的意思——最後還偷偷教摩押王怎麽讓以色列人自己犯錯、去拜別的神。你說這人複雜不複雜?
其實我們也一樣。讀聖經的時候,我老是對以色列人翻白眼:出個埃及還天天抱怨,沒水喝就發牢騷,沒肉吃也鬧情緒。上帝給他們下瑪哪吃,他們還嫌單調,嚷嚷著想回埃及。
到了《民數記》,一遇到摩押女子就破防了——禁不住誘惑。
但老師一帶著我們換個角度想,我就愣住了。要是你是他們,四十年在曠野,又熱又累又孤單,忽然有漂亮的摩押姑娘主動來“搭訕”……你真能完全抵擋得住嗎?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們總愛在旁邊看戲,指點別人“怎麽又跌倒了”,可如果換成自己,可能摔得更快更狠。
這種換位思考的感覺,讓我想起了我家那倆“活教材”——我的孩子們和我先生 。
有時候我會因為他們的行為氣得半死,但當我真的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他們的成長環境、他們受的教育,我忽然就沒那麽生氣了。反而多了一點理解,甚至還有點心疼。
這不就是同理心嗎?當你懂得體諒別人,你不僅能原諒他們,還能從中反思自己。
我們的老師特別厲害,她從來不是用大道理去“教”,而是用故事、用情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寬恕的力量。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真是太妙了。
今天的課程,也讓我體會到另一個很深的點——舊約和新約的區別。
舊約講律法,新約講寬恕。
老師說:“你想想看,作為一個普通人,要完全守住律法,不起一點壞念頭,可能嗎?”
我聽了就想笑——那簡直比減肥不吃甜點還難。
但新約來了,耶穌替我們承擔了罪。我們不再需要背著沉重的包袱,而是能和上帝重新連接。這是多麽大的恩典啊!
學習聖經之後,我發現自己開始慢慢學會寬恕自己。
比如我早上信誓旦旦地定計劃:“今天一定要完成三件重要的事!”
結果到了晚上,一看,完了——三件沒一件做成。
為啥?因為我去看電影了、追劇了、還去文學城刷新聞,結果一不小心就陷進去了。
以前我會特別懊悔,覺得自己怎麽又浪費時間。
但現在我知道,人啊,本來就會犯錯,這就是“罪”。我不是上帝,隻是個普通人。
既然耶穌已經為我贖罪,我也該學著放過自己。
當我讓聖靈住進我心裏,讓祂引導我的嘴、我的手、我的選擇,我就能更輕鬆、更喜樂地去做事。不再跟自己死磕,不再內耗。
這種平安的感覺,真的太寶貴了。
所以啊,我真心感謝主,讓我遇到這麽一位好老師。
她讓我看到,學習聖經不僅是讀故事,更是認識自己、和解自己。
今天的課程,讓我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