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醫生在群裏推薦了她的日常食譜,配上彩色照片,並附上餐後血糖測量表,即科學又實用,對她認真的生活態度點個讚。不少群友也貢獻各自的健康食譜。這裏我也推薦一個自己堅持了近二十年的早餐雜豆粥。
自幼就有早餐喝粥的習慣,一直持續到離家下鄉。我所在在的秦嶺山區主產玉米,早上一碗苞穀zhen(就是苞穀碴)成了固定的早餐食譜。以後的集體生活中,食堂的早飯一成不變的苞穀糊是唯一的選擇,記得畢業廿五年聚會,有一位同學就寫過《苞穀糊萬歲》的征文,以紀念我們的大學時光。盡管後來物質極大豐富,喝粥仍是我的最愛。
去國後,試過各種早餐形式,冷牛奶衝穀物製品,熱牛奶煮麥片,用豆漿機打豆漿,芝麻糊……無比懷念我的那碗熱粥,但熬粥對於工作的我,可望不可及。直到一次回國時背來一個小號慢燉鍋。
注意到倫敦有很多印巴移民,他們的雜貨店裏有各種豆類,想起在大學時老師講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個印度學校餐食譜。印度有些貧困家庭吃不飽飯,學校供應免費餐,使得孩子可以得到足夠的營養支持生長發育。然而學校經費也不足以應付優質動物蛋白質,而植物蛋白質效價不高,(一種豆類往往缺失1-2個必需氨基酸,無法合成蛋白質),於是把多種豆類混在一起煮,以實現氨基酸互補,提高蛋白質含量。
於是我一口氣買了十幾種豆類,加上麥粒,高粱米,生薏米,還有我的最愛苞穀碴混在一起,晚上加水放進慢燉鍋,接通電源,擰到高火檔……早晨走進豆香四溢的廚房,原本費火難煮的豆類,成了皮爛酥軟的豆粥,熱乎乎一碗,佐以一個煮雞蛋,一小片烤麵包,開啟美好的一天……
由於完全無需花時間烹煮,對於早晨爭分奪秒的上班族,實在是美味且營養的懶人粥。優點是顯然的,1,原料都是原雜糧,澱粉含量低,盡管已煮的軟爛,但消化時間也遠長於普通白粥,所以升糖指數大幅降低,有利於血糖控製。2,多種豆類混煮,有著氨基酸互補作用,提高蛋白質效價,是一餐很好的植物蛋白食物。3,現代飲食主張多樣性,建議一天吃二三十種食物,這頓早飯熱量不高,且有近二十種原料……
自從有了慢燉鍋,實現了喝懶人版的雜豆粥的自由,一發不可收拾,堅持了了十來年。
來到美國後,發現超市有一種15Bean Soup的混合豆,包裏還有豆湯的湯料。想起在意大利吃過的豆湯,不正是推崇的地中海飲食的一部分嘛。買回來正好作豆粥,又從中國超市買來綠豆,紅豆,黑豆,鷹嘴豆,苞米碴,黑米……根據季節變化,夏天多加綠豆祛暑,冬天紅豆加紅棗花生溫補,黑豆黑米的花青素,再加一把枸杞子,完美詮釋自然,新鮮,多樣的飲食原則,又符合懶人忙人的生活作風……唯一缺陷沒有餐後血糖的測量數據(本人沒有血糖問題,無法確定此方控製血糖的作用。)
有喝粥習慣的你不妨試試我的懶人雜豆粥。特別附上慢燉鍋和Walmart豆湯包裝的照片。如果哪位有興趣,再記錄一下餐後血糖,那就更有說服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