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美女(3):關公月下斬貂蟬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中國古代出名的美女眾多,她們或因美貌聞名,或因傳奇故事流傳,亦或因文學作品的渲染成為文化符號。今天,本公眾號繼續介紹中國古代“十大美女”的生平、故事和其最終歸宿。



今天介紹的是閉月貂蟬。

閉月是指菏澤你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妓貂蟬的代稱。當時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麵,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與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不同,貂蟬並非曆史真實人物,而是出自《三國演義》及民間傳說。她的故事主要圍繞“連環計”離間董卓和呂布,幫助王允除掉奸臣董卓。  


說貂蟬是虛構的人物,是因為正史《三國誌》《後漢書》均無“貂蟬”記載。貂蟬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元代《三國誌平話》和羅貫中《三國演義》。由此判斷,曆史上並無貂蟬其人。

即使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關於貂蟬的身世,也有不同說法。其一,她是東漢司徒王允的養女(或歌伎)。其二,她原是一名宮女,因十常侍之亂流落民間,被王允收留。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殘暴不仁,義子呂布驍勇善戰,助紂為虐。司徒王允欲除董卓,但忌憚呂布,遂設“連環計”。

第一步,王允先將貂蟬許配給呂布,使其心動。  

第二步,將貂蟬獻給董卓,使其成為董卓的寵妾。

第三步,使貂蟬周旋於二人之間,挑撥離間。對呂布暗送秋波,訴說自己被董卓霸占的“委屈”。對董卓則表現出依戀,激化二人矛盾。結果導致呂布對董卓由妒生恨,最終在王允慫恿下,於公元192年在鳳儀亭刺殺董卓。  

由於貂蟬是虛構人物,她的結局在不同版本中有多種演繹。

首先,在《三國演義》未明確交代。羅貫中僅寫到呂布殺董卓後,貂蟬隨呂布生活,但在公元199年,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下落成謎。  

其次,在戲曲版本中,貂蟬被關羽所殺。元代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中,曹操將貂蟬送給關羽,關羽認為她是 “紅顏禍水”,趁夜斬殺。

再次,在民間傳說中,貂蟬出家為尼。傳說呂布死後,貂蟬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第四,被曹操收納。部分野史稱曹操將貂蟬占為己有,但無可靠依據。

第五,自盡殉情。因深愛呂布,隨他而死。  

現代改編的影視、遊戲中,常賦予貂蟬新結局,如隱姓埋名、成為俠女等。 


既然貂蟬在曆史 上並不存在,那麽,文學作品中為什麽會杜撰出這樣一個人物呢?史學家認為,曆史上雖然沒有貂蟬其人,但應該是有原型。《後漢書》記載,呂布曾與董卓的婢女私通,恐事泄而不安,這可能是貂蟬故事的雛形。 

關於貂蟬的文化影響。

文學形象:貂蟬是“美人計”的化身,象征智慧與犧牲。李賀在《呂將軍歌》中寫道:“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指貂蟬隨呂布出征。

在京劇《鳳儀亭》、影視劇《三國》中,均突出其悲劇色彩。 

貂蟬雖非真實曆史人物,但她的故事深入人心,成為“四大美女”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她的形象融合了美貌、智慧與悲劇命運,反映了古代女性在權謀中的被動與無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