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闖伊拉克:巴格達一瞥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曆史上的巴格達,曾因為是持續了500多年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首都而熠熠生輝。它也曾是伊斯蘭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交通和商業中心,至今仍是阿拉伯世界除了埃及首都開羅外,人口第二多的城市。盡管古埃及的曆史源遠流長,但伊拉克的曆史更悠長,因為這裏誕生了人類最早的蘇美爾文明。也許正是這樣的底氣,才讓薩達姆·侯賽因想跟埃及一爭阿拉伯世界“旗手”的位置。

可惜,被美國扶持上台的他最終跟美國分道揚鑣,美國及其盟友於2003年和2011年對伊拉克發動了戰爭。臨去伊拉克前,我便猜想,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應該像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一樣,到處是槍林彈雨的痕跡,也到處是衰敗的景象。當我於晚上10點在飛機上俯視燈光不是那麽稠密的巴格達時,我覺得我的猜測沒錯。來到麵積很小的海關出口處時,我仍然覺得我的想法有道理。而當我在子夜開往巴格達的酒店時,沿途很少的交通燈和破路更我更堅信,巴格達是貝魯特和開羅的“難兄難弟”。



巴格達

巴格達

巴格達

巴格達

不過,當我站在酒店的陽台上,眺望著底格裏斯河對岸的高樓大廈,看它們在璀璨的燈光下發出迷幻的光芒時,我又覺得我對巴格達的判斷是錯的。第二天破曉前,隻睡了兩個多小時的我俯瞰著靜靜流淌的底格裏斯河用它博大的胸襟把燈光和建築的倒影攬入“懷中”,那情景,怎是一個“美”字了得。可我一轉頭,便是破敗的樓房和建築。酒店早餐7點開始,我趁著早餐前的間隙,走出酒店,去探訪飽經戰亂的巴格達。

酒店離巴格達解放廣場(Liberation Square)很近,我沿著底格裏斯河走向這裏。此時,巴格達還未蘇醒,路上一個人也沒有,它在晨光中露出了真容。馬路中間的草坪雖然失去了不少,但還有很多“健在”。寬闊人行道鋪著青磚,每隔幾米的高大樹木讓人行道成了林蔭道,林蔭道的一側是被圍牆隔開的河邊公園,公園裏麵還殘存著一些娛樂設施。而林蔭道的另一側,則是老舊的房屋和肮髒的街巷,路邊有一個和平飯店,還有警車。



巴格達

巴格達

巴格達

巴格達

我繞過警車,找到了進入河邊公園的入口,那裏也有警察。我詢問能否進入,他們說可以。這裏已經沒有了公園的模樣,到處是泥沙,幸好底格裏斯河很清澈。我沿著河邊走到帶有伊拉克國旗的橋下拍照,立刻被警察禁止,也不知道橋那邊藏著什麽秘密。我順著垃圾遍地的台階走到了橋上,眺望著底格裏斯河畔,遙想著此河當年的俊俏“麵龐”和它孕育出的文明,覺得我為了來伊拉克經曆的千辛萬苦都很值得。

從這裏到解放廣場還有一小段距離,每一個路口都有好幾個警察和警車。這裏是巴格達的市中心,路邊有無數滿目瘡痍的建築,廣場邊曾經很繁華的商城也變得破破爛爛,處於關閉狀態。而廣場下的地下通道全部廢棄,它們應該都是戰爭的受害者。這個建於1937年的解放廣場是巴格達最大、最中心的廣場,它的建立跟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有關,因而現在伊拉克政壇隻要一有風吹草動,該廣場便成了抗議和示威的中心。2019年,有數十萬人聚集在這裏,抗議伊拉克政府,最終引起了騷亂。



解放廣場



解放廣場

解放廣場

解放紀念碑

解放紀念碑

廣場連接著一個巨大的環形轉盤,此時剛剛早上6點,但路上已經車水馬龍。我想過馬路,但沒一輛車讓我先行,還是路口的警察幫忙,我才順利通過。廣場上最重要的地標是1961年設計的解放紀念碑(Tahrir Monument),它被認為是伊拉克自由和獨立的重要象征。紀念碑的一麵由14個雕塑組成,包含了巴比倫、亞述和阿拔斯王朝時期的雕刻元素,而另一麵則是空白。初生的朝陽照在這片空白紀念碑上,讓我有一種欲訴還休之感。

望著空白紀念碑被朝陽一點點塗抹上柔和的光線,我的心也慢慢變得柔軟,從心裏升起了對巴格達的愛。轉回頭,是廣場花園,裏麵的噴泉和水池早已停止運作,但裏麵的“母親雕像”和其它雕塑一起,卻讓這個廣場散發著藝術的光輝。我想,這裏在海灣戰爭前一定非常漂亮和繁華。我迎著朝陽朝廣場的盡頭走去,廣場中除了我以外,還有一個男人。我擔心他使壞,於是從廣場的另一側走過。沒想到,他衝我招手,示意我走向他。等我看到他髒兮兮的穿著,扭頭要走時,他突然亮出了警察證,原來他是一個便衣警察。他檢查了我手機中拍的解放廣場的照片,刪掉了幾張,好像那幾張裏有秘密的建築。



解放廣場

解放廣場

解放廣場

解放廣場

難道廣場周邊有軍事設施嗎?我不知道,也不感興趣,一直走到了被柵欄圍起來的廣場盡頭。我從一個柵欄口走了出去,路邊都是很舊的還沒營業的門市房。這時路麵上的車更多了,速度都很快,路口的警察沒一個管超速的。我又過不去馬路了,隻能任汽車尾氣充斥著我的鼻腔,最後在一個當地人的帶領下才走回了酒店。早餐時遇到兩個旅居澳洲的中國老頭,他們在全世界旅行,很讓人敬佩。這家酒店這一天的早餐很好,我特別喜歡吃用西紅柿汁炒的雞肝和以鷹嘴豆為主要原料熬成的濃湯,還有熱乎乎的發麵饢。吃飽喝足的我穿街過巷去買電話卡,街巷裏破破爛爛的,都是垃圾,賣電話卡的地方也很破舊。結果店鋪上午10點才開門,我等不及,跟酒店換了100美元的第納爾後,便“拔寨起營”,開啟了我的漫漫旅途。

等我再返回巴格達時,我已經走完了半個伊拉克。這一天,我連開8個多小時,開到巴格達的卡濟米耶清真寺(Imam al-Kazim & Imam al-Jawad Shrine)時都下午4點多了。沿途經過的巴格達新城區,跟我入住的酒店老城區有著天壤之別。那裏嶄新的高樓林立,底格裏斯河岸的街區又幹淨又整潔,一副現代都市的模樣,一點兒戰爭的創傷都看不見。隻可惜,路上的車太多,車速也很快,我都沒能把巴格達的現代“倩影”拍下來。



卡濟米耶清真寺

卡濟米耶清真寺

卡濟米耶清真寺

卡濟米耶清真寺

臨近卡濟米耶清真寺時,我又回到了我酒店周邊的環境,還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大堵車。這裏是巴格達的另一個老城區,清真寺在一個市場內。伊拉克人開車很不守規矩,路上也沒有車道線,我在一群車中穿梭,都要被嚇死了,就怕他們的車剮蹭了我的。好不容易開到一個停車場門口,在那裏等了半天也沒等到位子,工作人員讓我往後倒車,我魂兒都飛了。幸好當地人給我看著,聽說我要停車,幫我找來了警察。在警察的協助下,我才開進停車場。那裏的車滿滿當當,工作人員幫我停車,停得分毫不差,太厲害了。在伊拉克,所有的停車費都是3千第納爾,2美元左右。

我還沒走進市場,就成了被圍觀的稀奇人物。一個不包頭巾的異教徒東方女性,天天在伊拉克招搖,走到哪裏都被注目很正常。我見怪不怪,一律給他們一個明媚的笑臉,反正他們都沒有惡意,隻是覺得新鮮而已。在市場裏的廣場上,我看到一家三星級酒店,一晚不到10美元,不包早飯。可不懂英文的酒店前台讓我跟他懂英文的朋友說過話後,不知什麽原因,立刻漲到了20多美元。我本來也沒打算住在這裏,隻是詢詢價而已。這個酒店到清真寺的幾百米窄窄街巷中也是市場,我看見街巷裏都鋪著席子,還有人在大鍋裏做飯做菜,不明所以,拍了張照片便一路走到了清真寺。



卡濟米耶清真寺市場

卡濟米耶清真寺市場

卡濟米耶清真寺市場

這個建於1515年的清真寺在巴格達,乃至伊斯蘭世界都很有名,它是伊斯蘭世界最大建築物之一。在阿拔斯王朝初建巴格達城之前,此地是阿巴斯王族的墓地,現在安葬著公元8世紀和公元9世紀的兩位伊斯蘭教什葉派領袖。因此,這裏是一個聖地,來朝拜的穆斯林絡繹不絕,安檢處排成了長龍。我在排隊時那些身著黑袍的穆斯林女性一直都含笑注視著我,其中兩個略懂英文的雙胞胎長得驚人地漂亮。一位中年穆斯林女性說我沒穿罩袍是不能進入的,然後她掏錢在市場的一個攤販那裏幫我租了一件,她們太善良了。

清真寺內人山人海,很多建築在整修。這座矩形的清真寺在海灣戰爭期間是伊拉克各地遭受恐怖襲擊的眾多場所之一,共有百人多在不同年份的爆炸中喪生。清真寺的主體大殿中有兩個穹頂,穹頂四周有4個宣禮塔和4小宣禮塔。穹頂、尖塔和內牆的大門都鑲著純金,寺內的地麵和牆壁用珍貴的綠色和瑪瑙色大理石鋪就,水晶吊燈和點綴著水晶及金銀的天幕璀璨奪目,恍惚間這就是天國。而什葉派兩位領袖的陵墓更是閃閃發亮,無數女性穆斯林在這裏朝拜。我徜徉在這個美輪美奐的清真寺內,看穆斯林虔誠地禮拜,也看他們認真地誦經,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一定很純粹。躲在神的懷抱裏,應該是最幸福的吧。



卡濟米耶清真寺

卡濟米耶清真寺

卡濟米耶清真寺

卡濟米耶清真寺

卡濟米耶清真寺

走出清真寺,我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街巷的席子上密密麻麻坐了無數穆斯林,女人在一頭,男人在另一頭。他們都在等待吃免費的晚餐,晚餐中有水、牛奶、湯、米飯、雞肉和青菜及水果。此時,我還不知道,這個星期正是穆斯林的齋月,他們日落以後才可以吃正餐。我離開清真寺時已經晚上6點多了,太陽已經西下,我在夜色中趕往Baghdadi Restaurant。 之所以去這家位於底格裏斯河畔的高級餐館,一是因為這裏提供隻有在巴格達才能吃到的底格裏斯河特有的烤魚(Masgouf),二是因為這裏離我第一天來巴格達就入住的酒店非常近。沒想到,我的無心之舉讓我一下子闖入了伊拉克的上流社會。



卡濟米耶清真寺市場

卡濟米耶清真寺市場

卡濟米耶清真寺市場

卡濟米耶清真寺市場

巴格達烤魚的特別之處是底格裏斯河裏的魚被放在椰棗木上烤。這種類似中國鯉魚的魚個大、肉嫩、刺少,肥而不膩。最重要的是,用該種方式烤的魚隻有在巴格達才能吃到,我當然不想錯過。還沒到餐廳,我便發現路旁停滿了車,綿綿長長,有一公裏多,我停到了最前麵。當我在黑漆漆的街道上走向餐廳時,我看見這家餐廳的停車場也停滿了車,心想,這家餐廳的生意也太好了吧。此時,不到晚上7點。

果然不假,餐廳裏裏外外都坐滿了人。我一走進去就像稀有動物一樣,被所有人注目。一位服務生告訴我,沒有空位,而領班更是對我愛答不理的,說得等一個小時,這跟到處對我笑臉相迎的伊拉克人很不一樣。在我等待的時間裏,我觀察著四周,這裏就餐的人都衣冠楚楚,渾身上下散發著非富即貴的氣質。女性穆斯林的罩袍和圍巾材質一看就很高檔,這種氛圍我在伊拉克的其它城市都沒見過。而服務生則是一路小跑著上菜,撿下來的剩菜有一大部分都沒吃完,我覺得很浪費。原來,飽經戰亂的伊拉克也是有上層人士的。



巴格達餐廳

巴格達餐廳

巴格達餐廳

巴格達餐廳的富家女

就在我百無聊賴之時,一位男士跟我聊天,他是餐廳的老板。他說餐廳開於2013年,有大大小小160多張桌子,是一家頗有伊拉克傳統建築元素的餐廳。餐廳沒有菜譜,隻有烤魚和烤雞,烤魚最輕的是2公斤,我說我要最輕的。他接著說,烤魚已經烤好,隻要有空桌就可以給我上菜。還沒等我們說完,一個不戴頭巾的女孩子加入了我們的談話。她的英文非常好,告訴我她不是穆斯林。她經常去歐洲,目前是市場經理。媽媽是商人,爸爸是歐洲汽車在伊拉克的總經銷商。我問她她家是不是伊拉克的富人,她給了我肯定的回答。其實,我從她奢華的穿戴上早已知道了答案。



巴格達餐廳的烤爐

巴格達餐廳的烤魚

終於輪到有空桌了,烤魚也隨之上了桌。在烤魚之前,服務員給我送了一瓶水、一杯茶、一瓶酸奶和一小盤椰棗。椰棗特別好吃,但酸奶有一股煙熏味,很難喝。烤魚放在一個大簸箕上,上麵蓋著一張脆餅和一張大饢。烤魚比巴士拉底格裏斯河的好吃得多,沒有土腥味,外焦裏嫩。可我根本吃不了這麽多,餐後還有水果和甜點。我把水果和魚全都打了包,其它桌沒一個人打包的,我鄰桌的男士吃完飯還在那抽餐廳提供的水煙。一頓飯花了我近35美元,一點兒也不便宜,在伊拉克更是高消費了。

到了酒店,我才從前台那裏得知現在是穆斯林的齋月,他們晚上6點以後進餐,我恍然大悟。這個前台給了我同樣的房間,但隻收我45美金。我以為我占到了便宜,誰知,第二天的早飯除了冰涼的饢和兩個炒雞蛋以外,什麽也沒有,我很不高興。早飯前我走去了這家餐廳,想看看它家到底有什麽特別的。沒有五彩燈光掩映的這家餐廳看起來很普通,其旁的建築也是破舊的,還有被廢棄的高樓,應該也是戰爭中的“倒黴蛋”。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重返巴格達,我最重要的任務是參觀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但它早上9點開門。趁著它開門前的縫隙,我開車去巴格達的文化和知識中心穆塔納比街(Mutanabbi St)。據說這條街不僅提供從古代文獻到當代文學的各種書籍,而且可以深入了解巴格達的文學靈魂。誰知道,導航地圖先給我指進了一個破破爛爛,垃圾遍地的停車場,窄窄的一條路上進出車輛都有,嚇得我魂飛魄散。接著又給我指到了一個批發市場,堵車堵死。沒辦法,我拐去了離該街很近的阿巴斯宮(Abbasid Palace),門口站崗的警察檢查了我的護照後放行。裏麵看門的不懂英文,比劃了半天,我才弄明白,他不收現金,隻收信用卡,2.5萬第納爾,不到20美元。但是,他拿走了我的信用卡,要我在外麵等待,我立刻把信用卡奪了回來,然後跟這個阿拔斯王朝末期的哈裏發宮殿說再見。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

到達伊拉克國家博物館,剛好是開門時間,庭院綠化得很漂亮,門票也是2.5萬第納爾。因為擔心它星期天不開門,因而我特意返回巴格達來看它。它對我的獎賞是讓我全程包場,沒一個遊人跟我分享。伊拉克數千年的文物已經被英法美德搶得差不多了,但還好博物館中還有一些從蘇美爾文明到伊斯蘭文明各個階段的寶貝,特別是亞述館中的雕塑。我一個個仔細地看,看得如醉如癡,那些神的手腕上就戴著跟日本國徽式樣一樣的菊花花瓣。博物館上下兩層,占地麵積很大,可惜館藏布置和燈光配置等都不像頂級博物館水平,但這並不影響我把每一樣展品都看一遍。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亞述館

我的伊拉克之行從巴格達開始,也從巴格達結束,這一日是穆斯林開齋節的第一天。去巴格達機場的路上,我見到了美如畫的巴格達,也領教了我去過的國家中最嚴格的安檢。安檢分兩段,每一段司機和乘客都得下車離開,並把所有用品都留在車上,同時把四門和後備箱打開,等警察帶著警犬一個個搜尋完畢後才能上車。而坐著巴士去機場的乘客,要拖著大包小包過安檢才算過關。雖然伊拉克多如牛毛的警察給我的旅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但他們保證了我從伊拉克全身而退。我不會再回到這裏,可我會把祝福留在這片曾被神青睞過的土地上,我願伊拉克的每一天都是人間四月天。

路線

 
時空穿越 發表評論於
了不起的女旅遊者!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很佩服你走世界,伊拉克還是有些危險,博物館太棒了,不少伊拉克文物在大英博物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