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回國 網約車司機和電動車現狀(圖)

做真實的自己,在小天地裏馳騁。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今年回上海,發現商場的一個熱點就是推銷國產電動汽車。有的地方還推出了“買新車送黃金”的活動。電動汽車在馬路上占很大的比例。在網約車和出租車中,電動車更是占90%以上。電動車發展是中國經濟亮點之一,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能力和供應鏈體係,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加上激烈的廠商競爭,電動車的價格不斷下降。



那天正好碰到網紅,明星在直播



氣勢很大,周圍圍了好多人。



中國電動汽車的競爭優勢是政府的支持、市場規模、快速創新和全球戰略定位等多方麵戰略發展的結果。中國明顯位於全球電動汽車競賽的領先地位,在電動汽車技術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和製造能力。許多司機認為國產電動汽車每天充電成本比汽油要節約不少,似乎國產電動汽車是最佳的選擇。

不過我覺得電車後排有時比內燃機汽車更容易暈車,這次在回程時去浦東機場的路上,被暈得幾乎要吐,最後不得不讓司機在路邊停車,坐到司機邊上的前座,才勉強支撐到了機場。司機自己也說他最早開這練車時也暈。 有些司機不知道如何調節電動汽車強大的再生製動,車上的人被拋來拋去的,加上許多製造商都將電動汽車的油門調得跳躍性高,以加強動力,結果司機一踩油門,就很快加速,車會向前傾斜並前後搖晃。電車司機也要有一定的訓練才行。

近年來電動汽車被視為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改善空氣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接受,現在不少人認為純電動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環保、節能和減少排放的優勢。

由於中國政府采取了稅收減免、低利率貸款、補貼等一係列政策,許多中國公司都涉足電動汽車行業。但由於競爭激烈,據稱去年在中國售出電動汽車的品牌有123個品牌大多是賠本生意。最為奇葩的是曾經“大名鼎鼎”的眾泰汽車,在2010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開始實施後,曾經占國內新能源市場10%,而現在該公司一年生產0輛車,賣出14輛,淨虧損10億元,可能早晚會倒閉關門,不過倒是貢獻了不少原來的GDP。

政府縱容電動汽車行業的投資浪費,進一步地助長了產能過剩,目前中國汽車公司產能嚴重過剩。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但中國消費者無法維持如此多的公司和工廠,汽車製造商正企圖將產品推行到全世界。在中國貿易順差已經很大的情況下,中國過剩產能威脅到世界其它國家的汽車行業,導致激烈的國際貿易爭端和保護主義政策。











還有中國電動汽車的彎道超車,總有點不太對勁。 其它西方汽車公司,如大眾,福特,豐田等都是一步一個台階,幾十年逐步發展到目前的階段的,並開發新能源汽車,而中國公司似乎一夜就想吃成個胖子,中間跳過了一些環節,對於安全和其它質量問題是否有足夠的重視,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上海馬路上原先有許多燃油摩托和助動自行車。現在燃油摩托基本上絕跡了,對噪音和環境汙染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但仍然有不少不大出聲的電動單車瘋狂駕駛,在馬路上速度比汽車還要快,在自行車道上飛速行駛,還有闖紅燈,逆道行駛的,甚至在人行道上快速正行逆行,極易引發交通事故。有幾次我都險些被撞,嚇得一身身的冷汗。 

扯遠了,再回到網約車。

我們這次除了偶爾坐了幾次地鐵外,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叫的網約車和出租車。車大都是國產電動汽車,進口的燃油和混動汽車不多。

現在能招手要的出租車幾乎叫不到了,而出租車也納入了網約車平台中,成為一個額外的選項,其繳費等和其他網約車已沒有什麽大的不同,支付都是使用微信支付或者是支付寶。

坐網約車一路上經常會聽司機聊天。中國的網約車司機2020年的數目大概是290萬,2023年的數目達到540萬,行業競爭激烈。

近兩年的新詞語“靈活就業人員”,就是指那些沒有固定穩定工作,做自媒體、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的新職業的人。滴滴的統計顯示大約一半的司機是80後。

司機聊的最多的是開網約車的辛苦及收入低等問題。網約車的運營成本也是一個問題。網約車企業提供平台,各車輛租賃公司擁有車輛。 司機大多數是租的電動車,租費每月就是一大筆,再加上充電成本,定期保養費等,也是一筆不少的支出。

有次聊到一半,司機突然告訴我們說車裏都是有錄音錄像的,平台會監聽,如果有什麽敏感的話題,會通過平台警告你,嚇了我們一跳。不過司機說他不怕,反正已在社會底層了,然後哈哈一笑。有些司機說為了隱私他們將錄音錄像拆掉了。

中國大陸的網約車司機有路下一些比較常見的特點,當然具體情況也因城市、平台和個人而異

職業背景多樣:很多是全職司機,以開車為主要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河南等地。也有不少本地的兼職司機下班後跑單、周末接活。還有不少司機是失業後轉行或退休人員繼續工作的。

服務態度普遍不錯:多數司機比較注重服務,尤其在一線城市(如上海等);網約車平台的乘客評分體係促使司機保持較好的態度,和幾年前出租車司機素質差有挺大的不同。但在部分城市或高峰期,也可能遇到態度一般、甚至較差的。

我們有次在酒店門口等車,司機卻在繁忙的馬路對麵一直不過來,害得我們穿馬路了穿好久,上車後問他為什麽不在酒店門口等?他理直氣壯地地回答:導航就是這麽導的!還訓了我們一通,艾瑪,不怕給差評嗎。

收入壓力大:網約車平台抽成高(通常20%-30%不等);需要長期工作(10小時以上/天)才能獲得較可觀的收入;成本高(油費、電費、保險、車輛折舊等)。

疫情前的2018-1019年,他們一個月的收入大概是5000-8000元,開的時間久的話每月10000多也不罕見,但工作時間可能要長達十幾個小時。有個司機說,現在“一天跑十多個小時,一天300-400元,減除成本,一個月3000-5000元,養家糊口都是問題。”

網約車司機的收入與平台抽成的比例有直接關係,有些老司機感慨最初網絡平台為了吸引用戶與司機,瘋狂撒錢,大額補貼給司機和用戶。現在由於經濟不太好,乘客人數明顯減少,接單越來越困難,收入也相應減少。

我問司機,那你們對這樣的政策沒意見嗎?他說有意見又能怎樣?你不願意幹,有的是願意幹的人。網約車司機處於弱勢地位。平台掌握著政策和利益分配,而一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不足夠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利益。現在的中國也沒有真正的工會可以對抗大公司大企業。

有司機還說,他們有許多同鄉在大城市做農民工,被拖欠大筆工程款,討了三四年還沒要回來,覺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少還可以混個溫飽。

社會保障不足:他們中很多人沒有完善的社保、醫保,遇到疾病或意外往往難以承受。

網約車車輛狀況參差不齊:尤其在低價平台或非營運車輛中。有一次叫的車居然不能在放下我們一個標準尺寸的大旅行箱,後蓋沒蓋上。幸好隻是2公裏的短途,不然交通警還不得把我們攔下來。這輛車的牌子還是Lexus,但外觀和裏麵的裝潢都不太像真正的Lexus,後來在網上查,才發現這是個便宜的冒牌貨。

這次回國接觸了好多司機,每一個匆匆掠過的人身上,都有些讓人感慨的故事。

一位滴滴司機,在車上和我們聊天時透露自己是某大學的畢業生。曾經在外企任職,因公司裁員而失業,難以重新進入原來的行業,因此選擇做網約車來維持生活水平。他表示雖然“開車不體麵”,但至少是靠雙手賺錢。

另一位司機原是工廠流水線工人,覺得工作壓抑,轉而做網約車司機。他說雖然工作更長時間,但不再被打卡、領導管著。他說:“自由不是輕鬆,而是我選擇了自己的辛苦。” 他有個兒子在上大學,將來找工作很不容易,說也不知道大學4年花費巨大是否值得。

還有一位司機原先是出租車司機,後來因為出租車生意不好,改做網約車,但近幾年網約車生意也開始下降,且平台收費太多。 他為了照顧上小學的女兒,每天一大早開車送她上學,然後再回去接著睡覺,下午開始上班跑單,一直到半夜2-3點,沒睡幾小時就又要送女兒上學了。他說女兒每年上各種學習班,要十幾萬,不過成績不錯,他對她抱有很大的期望。

另外一位60歲的男子原先是出租車司機,退休後,重新再拿起方向盤,靠著節儉和堅持,每天開車12小時幫助兒子還房屋貸款。他對河南的貪官痛恨不絕,說他們當地的官員通過造橋,大肆貪汙腐敗。 

這些目前生活在較底層的人們,在大眾和官方媒體和輿論中似乎隱形,他們沒有足夠的話語權,沒有代言人,生活質量無人問津,有時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主動“心甘情願”地交出自由。表麵上網約車司機可以選擇,但因為他們承擔不起拒絕的代價,出路其實隻有一條,就是沒有自由的選擇。真正的不公平就是人們沒有權利拒絕不公平。。。。。

星光燦爛 發表評論於
都不容易
星光燦爛 發表評論於
都不容易
FionaRawson 發表評論於
非常同意暈車的問題!尤其是有些司機為了省電,他是踩一下油門,停一下。非常暈!

但是網約車的性價比太高了啊,出趟門太方便了:)
水沫 發表評論於
所以現在網約車基本取代了出租車嗎?謝謝菲兒好分享,問好菲兒~~~
regions 發表評論於
同感。 我去中國大陸各地也基本上坐的都是電動車,感覺城市中看看可以,長途要充電有什麽問題就不知道了。另外,電車的安全係數到底如何是個未知數。
林向田 發表評論於
美國也太落後了,隻有不到2%的電動車。
According to an Experian Automotive report on electric vehicles, out of the 292.3 million cars and trucks on the road in the U.S. in 2024, approximately 4,092,200 (1.4%) of those were electric cars.
若敏 發表評論於
電動車確實還不錯,但是電池回收是個大問題,謝謝菲兒分享!
Yangtsz 發表評論於
同意。現在中國大量的電動車還比較新,等到它們壽命將至,司機為省錢不進行更新換代,政府沒有處理回收廢舊電池的設施,這些電動汽車會不會成為行駛的炸彈?

羊牧之- 發表評論於 2025-05-19 10:37:59
歐洲電動汽車不是發展慢,而是更加謹慎,長遠的看,電動汽車的電池以後回收怎麽處理都是一個大問題,處理不好電池對環境的汙染是不是更有破壞力
曉青 發表評論於
電動車暈車?完了我絕對不能坐,普通車還暈呢。
人活到底層就是這樣的,讓你說也白說,解決不了,尤其收入低。所以都要好好讀書,使勁卷,現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也是問題。房子貴,車得有,還在讀書各種補習班,特長班,一個小孩子去幼兒園好點的一千多一個月。
曉青 發表評論於
看了好幾次,終於不太靠後:-)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非常佩服菲兒,出入高大上的酒店食肆,卻也能靜下心來了解和體會社會各個層次的民眾。好多不常回國的海外華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去之後,隻能看見“華麗的長袍”,回來之後對美國社會哪兒都看不順眼。
我也喜歡和司機聊天。不過,我通常隻是坐出租(也是通過滴滴打車叫的),聽一個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人告誡她的孩子:盡量坐出租,安全可靠多了。
這次回去,司機抱怨更多,說一個月賺不到一萬,非常辛苦。大力推行電動車是有責任的。
菲兒描述的電動車產能過剩,讓我聯想到了太陽能板。當初就是國家拚命補貼,做成了白菜價,席卷全球,把其他國家的企業擠出去。而其他企業沒了利潤,也不投資進行技術改造更新。造成太陽能板這麽多年技術上進步不大。還有就是環保問題。@羊牧之說的很對。
羊牧之- 發表評論於
歐洲電動汽車不是發展慢,而是更加謹慎,長遠的看,電動汽車的電池以後回收怎麽處理都是一個大問題,處理不好電池對環境的汙染是不是更有破壞力。
寒墨 發表評論於
菲兒天地這兩天連續發文真好。看來最近工作不忙。
矽穀居士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有沒有官方每年用於補貼電動汽車的數據啊?
悉采心 發表評論於

菲兒好,我先占好座,忙完了過來讀啊:))
yuntai 發表評論於
菲兒的分享讓我了解了不少國內電動車行業和網約車從業者的現狀,總感覺太多高學曆或從事其他行業工作的也變身成網約車司機並非正常現象,還是就業市場競爭太激烈太“卷”造成的。上次外出時飛機上看了部中國電影,胡歌演一個北漂的電影導演,後來也去開網約車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