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讀了七年中學 (5)重讀高二,遇到了我的佟麗婭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二、我讀了七年中學

(5)重讀高二,遇到了我的佟麗婭

 休學一年後,回學校重讀高二,被分到65(2)班。不期然遇到了我的“佟麗婭”。

一群穿製服的小孩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報到那天,學校團委書記蔡清萍老師找我談話說,二班原來的團支部書記陳全群同學,是我們學校唯一的學生黨員,年齡較大。為了保證她將來能考上大學,學校團委準備讓我當團支部書記。

那兩年我當團支部書記,不僅鍛煉了我的社會工作能力,而且鍛煉了我的口才。每周要召開團支部委員會,間周要開一次團支部全體團員會議,我不僅要主持會議,還要在會上講話;有些重大活動,事前要向團委請示,事後要匯報;平時,不僅要經常與班幹部溝通,還要經常找同學個別談話。大量的說話實踐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團支部的實踐活動,也培養了我的許多良好的習慣,比如,寫日記、記筆記、寫提綱,即席講話打腹稿等等,這些能力和習慣,讓我終生受益。特別是高考名落孫山以後,武漢市教育局直接錄用我當中學語文老師,經湖北省實驗師範學校培訓一年,走上講台,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讓我很快從同輩人中脫穎而出。我更加感謝母校對我的栽培。

重讀高二下學期,有一天晚修時間,我看到一位女同學正在看一本前蘇聯小說《州委書記》,我就請她給我看一看。她馬上給我翻看了一下,並告訴我還有一本叫《葉爾紹夫兄弟》。這兩本書當時是“內部讀物”,隻有廳級以上的幹部才有資格看,她爸爸是當時湖北省教育廳廳長。我看了這兩本書以後,才知道前蘇聯的相當一部分高級幹部已經腐化,因此,更加感覺毛主席的英明偉大,更加覺得中國就是要大力“反修防修”。

也許是這兩本書應了中國一句古話:“千裏姻緣一線牽”吧。從那以後,我們倆經常在課餘時間“談話”,有時晚修時間還在一起複習功課。後來同學們紛紛議論,班主任也找我談話,要我注意影響,原來班上的老朋友們聽說後,也善意勸告我。我們後來也確實非常注意影響,很少在學校公開接觸,等到了周末,我們就相約一起回通湘門外李家花園——我的家。

那時,我們那棟老宅裏也有我的一間房,回家後,我們在房間自由自在談情說愛,充分享受初戀的甜蜜,當然也是我主動“強迫”她接受了初吻,有了第一次,以後回家進了我的房間,就迫不及待地吻個夠,然後再談其他。

初戀是甜蜜的,初吻是難忘的,接吻是非常親密而浪漫的,但也是非常理性的。盡管我們倆經常同處一室,也絕不越雷池一步!因為我們都有遠大的理想,“佟麗婭”要學醫,我要學工,憧憬讀大學的美好未來!

雖然我們李家花園裏已經沒有花了,但是,我們家所處的環境,正如經常到我家去玩的那些老朋友們所說,真是一個“世外桃源”。我們家三麵環“山”,東北方向那一麵“水”是一片藕塘,從那一片藕塘邊走上東麵的小山,山上一大片桃樹,每當桃花盛開時,遠遠看去,真是美極了。在桃花盛開,風和日麗之時,我們徜徉在桃樹林中流連忘返。

我的初戀是非常甜蜜幸福的,結果也是非常苦澀的。正如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所說:“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休學期間讀歌德時,走馬觀花,親身經曆後才體會到歌德的偉大。

初戀是甜蜜的,幸福卻是短暫的,很快就高中畢業了。參加1965年高考,自信高考成績是不低的,但是,那個年代不公布高考成績,結果是“佟麗婭"被軍醫大錄取,我卻未被大學錄取。

那一年,武漢市教育局從高考落榜生中,直接錄用了一二千人當中學教師。據說都是高考成績很好,但或自己或家庭有這樣或那樣的“政治問題”,而未被錄取。我是什麽問題呢?在我退休之後,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終於看到了我的檔案中那份“政審”材料:

高考委員會人事組:

我校考生李培永的家庭成分問題,本人填的是中農,有時又填工人,外調材料又說是小土地出租。漢口考區對此提出過疑問。我們又到中南路派出所去進行過了解,據派出所同誌談,他家“至少是小土地出租,也可能是漏劃的地主”,但因沒搞社教,成分無法肯定。究竟屬什麽成分,請你們根據檔案中的材料予以確定,不過,根據這一情況,我們認為錄取絕密專業是不適宜的。

 另外,他本人在高三下後半學期表現不夠好,要求自己不嚴格,接受同學意見不虛心,和一個女同學接近較多,影響不好,形成班上80%的同學對他有意見。這些缺點是原來評語中所沒有的,特另作補充。

        此致

敬禮

                                                                                                                中共華師一附中總支

                                                                                                                     1965年7月23日

上述“補充”材料落款,還蓋有“中共華師一附中總支”的公章。當年我的檔案中,有這樣一份共產黨基層組織提供的材料,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沒有被大學錄取也是理所當然的。

而此前,班主任吳傳忠老師在《高中畢業生政治審查表》是這樣評價我的:

熱愛黨,熱愛毛主席,擁護三麵紅旗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能主動積極學習毛著,並能活學活用,解決了自己和別人的不少問題,是全校的學習毛著積極分子。階級觀點明確,有一定的認識問題的能力;態度明朗,在經濟困難時期表現好,思想進步品德好,曾幾次寫申請書要求入黨,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還出席過市三好生代表大會。高三下被評為優秀團員。先後擔任過團支部宣委、班長、團支部書記等職務。在工作上一貫認真負責,熱情高,魄力大,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並且善於抓活思想,在群眾中有威信。敢於堅持原則,開展批評。尊師守紀,勞動一貫表現好。學習目的明確,態度端正,成績好,參加體育鍛煉積極。

缺點是:有時遇到問題還不夠冷靜,在生活紀律上嚴格要求不夠。

如果我的檔案中隻有這份《高中畢業生政治審查表》,憑我的高考成績,完全可以實現我的大學夢。但是,……

人生沒有“如果”啊!

1965年8月下旬,我的“佟麗婭”去軍醫大報到前,來我家告別,勸我還是留在武漢當老師,不要去新疆,讓我等她寒假回來再見,並說到學校安定好了之後,會給我寫信的。後來,她如約寫信報告了她的大學生活,第二封來信告訴我,她們馬上下連隊當兵,進行軍訓,不方便寫信,寒假回來再詳談。

放寒假回武漢第二天下午,她身著軍裝來我家,還送了一張穿軍裝照的相片給我。我們聊了一下午。媽媽為她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後來,她返校因學習任務很重,無暇寫信。我也深知無論是家庭,還是自己本人的條件,與我的“佟麗婭”“門不當戶不對”,不能幹擾她的學習生活,就沒有給她寫信了。

1966年5月16日,爆發文化大革命,我們徹底失聯了。

1980年,我調回母校。從1983年開始,我們65(2)班每年初三,都回母校聚會。她從始至終,一次都沒有參加。她中學時代的“閨蜜”,也早已與她失聯了。

機緣巧合。從1982年開始,母校袁福老校長,指派我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分編型教材改革實驗。湖北省教育學院副院長兼湖北省教研室主任彭慧敏,負責領導湖北省這項重大的教材改革實驗。而時任教育學院院長,正是當年“佟麗婭”的父親。

198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召開的全國實驗教材備課會在上海召開。我聽說“佟麗婭”從部隊轉業後,一家四口都在上海,很想借這次出差機會去看看老同學。於是請彭主任帶我去拜見院長,對他說:“我是您女兒的高中同班同學,聽說您的女兒一家都在上海,可以告訴我她的聯係方式嗎?”院長非常高興地寫下了兩個電話號碼:一個是她上海家的,一個是武漢家的。

1987年8月6日晚飯後,在上海,我打通了“佟麗婭”的電話。她告訴我怎麽去她家,大約個把小時之後,我們終於“二十年後再相會”了。

第一眼,互相看出“都胖了”,但她說我胖得與學生時代成“兩個樣了”,“還好,基本輪廓還是那樣。”她的兩個兒子與我的兩個女兒年齡差不多,都讀中學了。她轉業到上海一個大學的醫院當醫生,先生也轉業到上海工作了,一家四口,其樂融融。我告訴她,我的老伴是她大妹讀初中時的同學,原來就住在他們家旁邊。我們一家四口,現在住在母校原來的初中男生宿舍二樓。新的教工宿舍馬上建成,很快就可以分到兩室一廳的公寓房。談及同班同學,就我知道的,介紹了他們的近況。其間也談到一個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的老同學,她不屑於談他。後來從其他同學那裏略知一二吧!總之,我們還是那個年代的習慣吧,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談話,都在談他人,很少談自己。但是我知道了,她不參加班級聚會,不完全是因為我的原因。後來幾次聚會,我都打電話聯係她,均被婉拒。但我們也偶而通電話互致問候,待到進入微信時代,卻再次失聯了!但她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佟麗婭“!

【附錄一】 65屆(2)班學友小聚

2018年回國不久,就接到老同學平平的邀請,她準備請我和Y、H、Z等幾個老同學,去她家小聚一下。

5月18日上午九點,Y和H夫婦開車來接我們老兩口,一起去中南民族大學平平家。本來從我們家到她家,最多隻要半小時就可以到的車程,沒有想到,早上下了一場暴雨後,通往民族大學的南湖大道堵得一塌糊塗,後來還因一處積水太深過不去了,隻好回頭改道。結果,Z夫婦乘公交車還比我們先到了,等我們趕到時,已經十二點多了。

堵車,對上下班或急著去辦事的人,確實令人心煩,但對於當天的我們來說,卻也無所謂,甚至還慶幸老天給我們這麽好的一個機會,相聚一起回顧往事,真是天公作美呀!

Y和H是我重讀高二時的同班同學,Y還是我的表弟。我們是學友,當然有說不完的友情。回憶當年班上的大事小事、樂事趣事,事事難忘;我們是老表,更有許許多多想說和要說的事與情。我們就在被堵的車裏,你一言我一語聊著,車緩慢地在向前移動,我們在慢慢地聊著往事。

聊學友情,H同學情不自禁說起當年她和平平、Z同學,還有“佟麗婭”,四個女生的關係怎麽怎麽好,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閨蜜”。H同學向來就是一個性格直爽的人,她接著就說,就是因為她跟你“好”了,我們三個就孤立她。你說,你當時跟她好到什麽程度了啊?她還問我老伴,你知道他在我們班的那些“好”事嗎?我老伴告訴她,當年也住在水果湖,而且與她的妹妹不僅是同學,還是鄰居,當然認識。但是那時我不認識李培永呀!

H同學說我與佟麗婭“好”,就是人們現在經常掛在口邊的中學生“早戀”問題。我也順便問了H同學一句,你們兩個人,是不是當年在班上也有點“好”呢?Y和H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可不像你那樣啊!我們是高中畢業兩三年後,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相遇後才開始談戀愛的。我笑著說Y,你現在集中注意力開車啊,H代表你發言就可以了。後來又談到我們班上如今共有四對伉儷,都是當年同班同學,隻有我的“初戀”是失敗的。Y馬上糾正我的說法,他說當時班上至少還有四五對在“早戀”,都是你這個團支部書記帶的好頭!而且,他們後來也跟你一樣都失敗了!還是我們好,上大學了才開始談戀愛,在該談戀愛的年齡段開始談,而且都非常成功!

常言道:“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鍾情。”當青春漸漸蘇醒的時候,每個男孩女孩都會有自己喜歡的人出現,隻是大多數男孩和女孩都會將這份令自己臉紅的愛戀,隱藏在自己的心底。

然而,當兩個少男少女在同一個班級共同學習的時候,那種相互之間的好感,漸漸就會自然流露,而處在同一年齡段的少男少女們相互之間對此尤其敏感,在大庭廣眾之中,僅憑一個他人難以察覺的眼神、一個微不足道的肢體語言,立刻就會發現誰誰誰相好了,於是,在班級裏迅速傳開。其中,有真正是那回事的,傳開也無所謂;有的開始並不是那回事,傳著傳著就弄假成真了。

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弄假成真的也好。總之,在中學高中階段出現這樣的情況,從人的生理發育和心理需要的角度來看,非常正常。但是,不論是改革前三十年,還是後三十年,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一直都不重視青少年的生理科學教育和心理個別輔導,讓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因此,總是聽到什麽早戀的議論,在如何應對和處置方麵,卻沒有什麽可行方案出台。早戀,其實絕大多數中學生都是初戀。

我為我們班同學之間後來戀愛成功白頭到老的四對,感到非常高興!待會第一杯酒就祝你們和許平平夫妻兩個,家庭幸福、健康長壽!

聊到親情時,我們的車正堵在前進不了也後退不能的南湖大道,聽Y講他小時候去我們家的情景。他深情地說,大概是七八歲時,跟著奶奶(也就是我的親姑奶奶),從武昌起義門走過梅家山,有一條石子路,走一二百米穿過任家灣和劉家灣,再翻過鐵路,走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穿過一座山丘似的墳山,大約五、六百米就到了李家花園。最先看到的一棟房子是李家的老宅。住房建築是典型的湖北農村風格,土木結構,山牆大約一米左右磚牆上麵都是土磚。住宅大門進去是一個比較寬敞的堂屋,堂屋兩邊有四間臥室,前麵兩間臥室的門對著堂屋,堂屋正對大門的隔板正中的神龕上,供奉著李家的列祖列宗牌位,兩邊靠木壁擺放著八把太師椅和兩張茶幾,神龕下麵還有一張八仙桌。

我真佩服家林的記憶力啊!所述就是我少年時期生活的地方!六十多年了,我們李家花園早已湮滅,如果還可以定位的話,那就在現在的武昌火車站東廣場那一大片地方。現在是繁華世界,六十多年前這裏可是一片荒山,李家花園就在那三麵荒山、一麵藕塘的平地之中。

說起當年我們李家花園,Y到現在印象還非常深刻,是因為他自從跟奶奶一起到過我家之後,經常奉他母命來我們家,拿我媽媽做的醃菜。我媽媽與他媽媽都是鄂州市華容區呂家大灣的姑娘,所以,每次來我們家,他一進門就喊我媽“大姨”,大姨見了他總是親熱得不得了,把他當自己的兒子一樣。他連我媽用來醃菜的大缸都還記得,說我媽媽在廚房那與他齊肩高的大缸裏,給他拿香噴噴的醃菜,每次都要把他的籃子塞得滿滿當當的。他也就趁我媽媽給他拿醃菜之機,跑到我們家客廳去玩玩,因此至今還記得那客廳的擺設,他感歎,六十多年了還記憶猶新啊!

Y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倒車改道的出口,回頭再走雄楚大道,趕到平平家,她和Z夫婦,已經在他們學校教工小食堂等著我們了。平平說先生與同事外出旅遊去了,孫子也回兒子家了,她一個人就在小食堂,請師傅做了幾個菜招待我們。其實,現在同學聚會並不在乎吃,隻是找點時間,找個空間,聚在一起聊一聊!我們在飯桌上邊吃邊聊,飯後又去平平家繼續聊,不知不覺就聊了兩三個小時!聊了些什麽呢?沒有主題,沒有中心,出門也就忘了剛才都聊了些什麽,還真是人們常說的那樣,人一上歲數了,眼前的事情一轉身就忘了,而幾十年前的往事提起來了,卻曆曆在目,記得非常清楚!

我們這樣的中學同學小聚,實在是感情的需要,真情的傾訴!不論是發邀請的,還是被邀請的,大家都樂意參加。

【附錄二】教育隨筆(60)珍惜學生的性意識

詩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言“君子”和“淑女”,還有德國詩人歌德的著名詩句:“哪個少男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所說的“少男”“少女”,正是現代學校的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心,多數學生雖然還沒有對某個特定的異性傾慕,但是少數學生開始愛戀特定的異性。

“詩以言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不論是直抒胸意,還是婉轉表達,人在青春年少時的這種美好的感情,都是非常寶貴的。那麽,當學生性意識萌動,我們老師該怎麽辦呢?

“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記自己年輕時的心路。作為教師,不論年齡,也不論男女,誰不曾有過青少年時代?當你的學生因性意識萌動,而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行為時,不妨先回憶一下自己的過往,不要那麽急躁,更不要隨便指責!

五十年教育生涯,不知多少次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我厚厚的《班主任日記》中都有記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位家長滿臉憂愁、略顯怒容地來學校找我,她從手袋中拿出兩封信,說:“李老師,這是你班上一個男生給我女兒寫的兩封信。你看怎麽辦吧?”

我仔細讀了那兩封“情書”,表達了一個男孩對自己喜歡的女孩的真情實感,愛慕之心溢於言辭之中,有那麽一種朦朦朧朧的初戀意識。反複考慮,還是決定與那個男生開誠布公個別談話。

談話伊始,我用《觸龍說趙太後》的談話方式,先給他講一個故事。大約二十年前吧,就在這個學校的這棟高中樓,有一個男生與同班的一個女生互生好感,學習上還互相幫助,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戀”吧,老師的批評教育,他不接受,朋友們的忠告,他置若罔聞。後來,參加高考,男生雖然成績優秀,還是名落孫山,女生遠走他鄉讀大學去了。

“後來的結果呢?”

“沒有結果呀!”

“你現在是不是也喜歡班上的一個女同學呀?”

他麵露愧色,囁囁嚅嚅地說:“沒有啊!”

“你該不會忘記‘關關雎鳩’吧?”

“忘不了!”

“那就對了!”

此時,我拿出他寫給女同學的那兩封信,遞給他。說:

“你寫的這兩封信,表達的就是這樣美好的感情!正是你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反應,是好事,是非常純潔的,不是什麽不得了的事情!不過,要記得我開始對你講的故事。你們現在還不是談情說愛的時候,人生之路還很長,你還要讀大學,以後一定還會遇到你更喜歡的女同學的!希望你珍惜這種情感!

而且,你還不太了解那個女同學,可以說是一種單相思,也可以說是‘暗戀’。現在,那個女同學的媽媽把信交給我了,說明她拒絕你了,希望你不要再打擾她。這不論對你還是對她而言,都非常正常,你說呢?”

“感謝老師的教導!請您替我保密,可以嗎?”

“好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我把那兩封信給學生時,對他說:“這就給你自己保管吧!留作紀念自己的青春之戀吧!以後就不要再寫信給她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謝謝老師!”

我們推心置腹地談話結束了。

我的《班主任日記》繼續寫了如下一段話:

估計他還會有幾天的思想鬥爭。要注意觀察,幫助他盡快渡過這個特殊時段就會好些了。明天再找他談談,不要讓他背思想包袱!一定要珍惜學生純真的感情!簡而言之,要通人性!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生學習 發表評論於
能碰到李老師這樣的好老師,是學生之幸。我也有幸碰到幾位非常愛我的老師,一生感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