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瞬間,生命釋放愛的光芒

打印 被閱讀次數

——紀念汶川地震十七周年

生命是一個人對自我的確認過程,也就是對自我的感受過程。我發覺,生命中某些重大的變化,都源自於細胞核的染色體上的基因發生異變,都源自於內心的意識河流的漲滿或枯竭。

如果說,生命是被愛的撐護下成長的,那麽,對於生命,我可以用自己的基因去詮釋,去綻放,去追索;如果說,愛是以生命來譜寫的,那麽,對於愛,我可以用自己的心去關切,去釋放,去奉獻。但麵對汶川大地震中湧現出大災大愛震撼人心的場麵,身為一個有靈的活人,我都會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感到自己語言的貧乏和文字的蒼白。

滿麵揪心,滿心悲情。十七年過去了,但“5.12”這個揪心、悲情和震撼的日子,至今依然難忘,仿佛又在上演,那種被洗劫一空,似乎大災大難麵前,人類生命顯得如此脆弱無力,甚至惶惑和無奈。十七年前,我不知道,那些天自己是如何的度過。我隻知道,我的心在流血。我也知道,那個時刻,我與所有的中國人一樣:每天呆在電視電腦前凝視著汶川,心係著汶川……每一天,我深被一幅幅震撼悲慟的畫麵而淚流滿麵;每一刻,我深被一個個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的情景而感動萬分;每一次,我深被一盞盞點亮的生命心燈而觸感至深。

十七年來,世界變化很大,我也曆經無數的荒誕、恥辱和生死劫,尤其是兩個月的疫情封城的生死曆險記,讓我深刻認識到生命如此的脆弱、不堪、悲催、痛苦、絕望、頑強和堅韌,在無數的喪失尊嚴和生死麵前,孤獨無助的我更加從容堅定勇氣麵對苦難和生死,無論人類世界如何荒蠻和災難,我們人人都應具有一顆勇敢和責任的心,去麵對,去詮釋,去擔當。人類隻有經曆了生死的徹骨疼痛和深刻教訓,才能真正領悟到生命的珍貴和意義。在這個變亂交織的世界,在這個人心冷卻的人間,很多人都說,人生沒有意義,然而,作為一個有靈的活人,人的生命真的沒有意義嗎?稍有一點常識,在這個繁衍生息井然有序的萬物世界,隻有人,才會有意義感,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才需要活出價值和生命的虛無去做對抗。你可以消滅肉體,但是你沒有辦法打敗精神。十七年前那場大地震的災難中湧現出無數的大愛大義,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以大愛大義的光芒已經告訴了世人的生命存在價值和意義的精神答案。麵對如此從容的災區人民,麵對如此英勇的可愛戰士,麵對罹難者堅韌的生命之魂,麵對那些悉心嗬護的白衣天使,麵對十幾億華夏兒女的無私愛心,麵對…… 這一切,除了錐心之痛,就是感動不已……

   【愛的呼喚】

有人說,生命就像綠葉上的一滴露珠,在春晨的陽光中晶瑩剔透。隻有將它融入廣闊的海洋,才是對它最好的珍惜。也有人說,生命仿佛如五月裏的一朵花兒,在初夏的綠意中笑逐顏開。隻有把它浸入清柔的夜風,才是對它真切的關愛。

的確。生命是在愛的懷抱裏嗬護成長的,隻有在和美和諧的大自然中,才會綻開出純燦的生命之花。生命,新綠悄綻,含苞欲放;生命,鮮活綻放,向往美好。

可是。麵對大自然的殘酷和無常,生命卻顯得那麽的脆弱不堪,脆弱之時卻又如此的堅強。生命,在天昏地暗的瞬間黯然消逝,又頑強從容地從廢墟裏挺拔而立。那一刻,生命豎起悲美的豪情,聳立堅韌的尊嚴!

大地的痙攣,把西部這個美麗的山川攪得天翻地覆,翻來覆去。汶川顫抖了大半個中國,震動了半個亞洲,震撼了全球的華夏子孫。頃刻間,天崩地裂,石摧山傾,房屋搖墜,生命無聲。在那慘烈時刻,8級地震,吞噬了我們數萬的同胞……

美麗的大地,我們的汶川,這一刻,定格了無數驚恐的目光,這一刻,隕落了無數鮮活的生命。這是中華民族的災難,是九州大國的國殤,是十幾億華夏兒女無法撫平的傷痛。

山川在抽泣,江河在流血,生命在呼喚……

【愛的力量】

災難麵前,危險時刻。在生命的感動裏,總會看到這些熟悉的身影,昂然為我們挺身而出,奮勇當先;總是這種愛,震撼大地。在我們這個曆經多災多難的民族裏,總被這些用堅定的信念塑造出一個個動人心魄的壯舉而感染,而感召。

每一次,看到電視上救災的畫麵,在我的生命裏,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但這一次,屏幕上展開的汶川大地震中一個個觸目驚心、搶險救災的情景,我的心不僅僅隻有“感動”二字,感動之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暖流在心窩湧動。在生死攸關時刻,胡溫政府迅速果斷: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一場前所未有的抗戰潮浪奔湧而起,十萬救災大軍雷霆擊出,胡溫等國家領導人率先踩著瓦礫和碎石,冒著餘震不斷的危險,相繼奔赴救災的第一線,一切為了生命。

大地還在搖動,生命仍在危險,九州華夏刻不容緩,與死神賽跑,此刻,中華神州為此動容。

汶川地震,這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大的一次,範圍最廣的一次,破壞最慘烈的一次,也是搶救難度最高的一次。在這次的搶險救災中,中國政府調動十幾萬軍人和武警部隊,迅速赴向災區,動用了大批現代救援裝備和100多架直升機,如此大規模空投機降的救災搶險大行動,在曆史上也是第一次。

戰時為國,平時為民。在爭分奪秒救災搶險的緊要關頭,為了爭取第一時間奔赴震中汶川縣救人,王毅帶領數百名部隊不惜排除萬難,跋山涉水,冒著大雨艱難險阻,身負沉重的救援物品徒步21個小時後來到汶川,成為這次抗震救災進入汶川縣城的先頭部隊。

在抗災救援的過程中,許許多多的感人事跡都出現在我們這些可愛的戰士身上。據報道,有些戰士連續十幾二十個小時沒眠沒睡,為的是爭分奪秒去搶救被困在廢墟裏的生命。隻要在廢墟裏發現生還者,就不惜任何代價盡力搶救。從電視畫麵每一個鏡頭所見,在每一個搶險救人的地方,在每一片頹垣敗瓦下,都有戰士在場,最危險的地方,最艱難的時候都見到我們可愛的戰士身影。中國軍人在這次抗災救援行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

有些戰士在搶險救人的過程中受了傷也不願停下來,有些麵對搖搖欲墜的瓦石仍深入險境,許多被活埋的生命都是由此而被搶救出其不意來的。我們是軍人,不怕苦,不怕累,一切為了生命!這就是那個時代中我們最可愛最可敬的戰士。這是一句多麽有力的聲音,這鏗鏘有力的聲音,道出了人民子弟兵為國為民不怕苦不怕死的偉大情操。我們深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我們這個民族裏,總是在災難的生死關頭,才展現出生命的一種心手相連的互愛,才展示出民族的一種不屈不撓的生命之魂。這些天,我才真正懂得了什麽叫“多難興邦”;這些天,也是我有生以來最感動的日子。這段日子,流下了我人生中最震撼悲美的淚水;這種淚水,讓我看到一個民族之魂的希望和曙光。

這次災難,牽動了全球華夏兒女的心,許許多多感動的畫麵,我們看到的不僅僅隻體現在戰士的身上。在與死神賽跑的生命線上,我們看到了,那些美麗的白衣天使對生命的悉心嗬護,我們也看到了,那些誌願者奮不顧身的互助友愛,這些都銘心刻骨地記載在生命裏的感動一刻。

少休息一分鍾多救一個人──36歲的李自強是鄰水縣人民醫院的醫生。

地震發生後,臨時醫療救治站外的傷員排了差不多1公裏長,而救治傷員最需的繃帶和液體藥品都儲備在2樓的庫房裏。藥品庫房在地震中發生嚴重傾斜,隨時可能倒塌,可李自強一點沒猶豫,帶著2個護士衝上2樓,抬下數箱繃帶、消毒液等醫療用品,為搶救傷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5月17日下午,一名60多歲退休老教師朱武傷勢加重,必須轉院治療,可塌方阻斷了平通鎮通往綿陽的唯一道路,李自強背上朱武,徒步向山下走去。“我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直到遇到警察坐進他們車裏的時候,我才感覺到全身都沒勁了。”把老教師送到安全地帶後,李自強馬上又返回了平通鎮繼續搶救傷員。

由於缺乏休息,李自強幾次暈倒,大家都勸他休息,他卻用沙啞的嗓音說:“我少休息一分鍾就能多救一個人。

北川醫院的一位醫生不顧自己的兒子還壓在廢墟之下,始終在自己的崗位上救死扶傷……

64歲誌願者吳天祥寫下遺囑赴災區救援。

獻完400毫升血,捐了10080元錢,再去當誌願者。全國道德模範吳天祥,不顧64歲高齡和高血壓、心髒病危險,毅然奔赴四川災區參加救援工作,抬傷員、搬物資、消毒防疫……成為戰鬥在抗震救災一線年齡最大的誌願者,被譽為災區流動的道德模範和精神楷模。

……

生命高於一切。五千年的悠久曆史塑造了這樣一個民族的文化搖籃,曆來專製統治者都把民眾視為草民,把蒼生視為賤命。但是,經過民族曆史的演繹過程,在源遠流長的母親河裏孕育著這些從五千年進化而來的黃色皮膚的生命裏,終於,在這一次汶川大地震中,我們看到了大災、大愛和大義,這不是演戲,是活生生的真實一幕,這是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看到人性最光輝的一麵,那個時候,老百姓從來都沒有這樣深深真切感受生命倍受尊敬的一刻。這一刻的彰顯,讓我們看到了可愛的戰士爭分奪秒為的就是,挖掘那些被掩埋在地震廢墟裏的孩子、老人、婦女;這一刻的釋放,讓我們看到了熱血的誌願者爭先恐後為的就是,幫助那些在天地搖動、天崩地裂、天昏地暗的那一刻沒來得及爬上“諾亞方舟”的鄉親們;這一刻的嗬護,我們看到了悉心的白衣天使不顧疲勞為的就是,搶救那些從廢墟中掙紮著伸出來的血跡斑斑的手和稚嫩的蒼老的沙啞的呼聲……

生命無價,我們決不放棄,不拋棄;隻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百倍努力!房子倒了,我們可以重蓋,家園毀了,我們可以重建,隻要人在!愛的呼喚,凝聚著十幾億中華兒女的心;愛的力量,創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

常常,我們被這種博大的愛而淨化心窗,被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視為榜樣;也常常,我們被這一種無畏的犧牲而刻骨銘心。

全人類沒有任何一種愛與把人的生命視為最高尊嚴相比擬,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種愛與把人民生命權利視為至上相攀比。這種愛,在與死神賽跑中奏起生命尊嚴的交響曲。這種愛,在災難麵前震撼山河,令我們無畏艱難,讓我們眾誌成城。

十幾年匆匆過去了,我們又經過了一場全球性的大瘟疫爆發,盡管我們暫時逃脫一劫,但在這場波及全球仍未真正結束的大災難,我們身為人類一分子,必須始終保持深刻和反思,始終警醒和明白,麵對大災大難時,盡管人類社會進入高科技迅速發展和信息全球化的時代,但我們的人類生命在災難麵前,總是顯得相當蒼白和無力。而今,當我們再次回顧起“5.12”汶川大地震時搶救生命的感人大場麵時,我們情不自禁發自內心地給胡溫執政的那個時代點個讚。

【愛的光芒】

災難麵前,危險時刻。在生命的感動裏,總會看到這些慈愛的麵孔,默默為我們無私付出,竭力支撐;總是這種愛,震撼人心。在我們這個曆經多災多難的民族裏,總被這些用生命之魂譜寫一曲曲愛的樂章而感動,而感悟。

許多次,我經常在書裏讀到這樣的一位母親斷指哺兒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中,一對母子被深深壓在廢墟下,母親半個身子被混凝土板卡著動彈不得。七八個月大的嬰孩在她的身下安然無恙。幾天後,救助人員挖洞接近這對母子時,母親剛剛咽下最後一口氣,而那嬰孩口裏還含著母親的食指。抱起孩子,發現母親的食指隻有半截。原來,母親在危難中一直用乳汁延續著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幹了,她拚力咬斷自己的指頭,用鮮血讓孩子存活下來。

這個“血色母愛”的故事,震撼我心,讓我淚如雨下,多少的夜裏難以入眠。如今,想不到時隔三十幾年這樣活生生的故事又在我眼前幕幕重演,恰恰是在這一次汶川大地震中,我的心更加激蕩無比,噓唏不已。

同樣的災難,同樣的母愛。這位年輕的母親遇難前雙膝跪地竭力撐護下孩子安然無恙。

據說,搶救人員發現這位母親的時候,她已經遇難,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她雙膝跪著,整個身子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竭力支撐著身體,像古人行跪拜禮,身體被壓得變形。在她的身體下麵躺著她的孩子,大約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的庇護,孩子毫毛未傷。被救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地睡著。包裹小孩的被子裏,塞著一部手機,屏幕上留下一條感動天下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另一位母親,遇難時懷裏嬰兒含著媽媽乳頭。

地震發生的第二天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名救援人員在奮力挖掘,尋找存活的傷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了救援人員眼前: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懷抱著一個三五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沒有呼吸了,懷裏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吮吸著,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粘滿灰塵的雙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搶救人員小心地將女嬰抱起,離開母親的乳頭時,她立刻哭鬧起來。看到女嬰的反應,在場者無不掩麵。

冰心老人說過:“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是的,這世界就是因為有了女人,有了母親,有了母愛,才如此亮麗燦爛,才如此愛意情深。

汶川震痛,痛出了無數感人的故事。天災無情,最不幸的就是我們那些可憐的孩子們。看見了廢墟裏伸出緊攥著斷筆震撼人心的那隻的小手;看見了那一排失去了主人的嶄新的書包;看見了在廢墟中那些沙啞的呼救聲;看見了……一個個慘烈的畫麵,一幕幕淒然的情景,無不令人揪心之切,無不令人錐心之痛。這其中,感人至深的就是那些冒著房屋坍塌危險的教師,他們用生命寫下人生最悲美最可歌的一幕,在強震來襲關頭發出了最為奪目的光芒。

“那四個娃兒真的都活了嗎?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了4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關蓉撲到丈夫的遺體上放聲慟哭。

13日一早,她的丈夫譚千秋躺在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屍場上。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扒出來的。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

張關蓉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麽硬啊!”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操場上,學生家長按當地習俗為譚老師燃起了一串鞭炮……(來源:南方周末)

德陽市東汽中學老師譚千秋,在教學樓倒塌之際,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了4名學生的生命,而他卻永遠告別了他深愛的學生,年僅50歲;在崇州市懷遠中學,正在疏散學生的吳忠洪老師,聽說有學生掉隊,又義無反顧地從3樓返回4樓,這時樓體垮塌他被吞噬;綿竹市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瞿萬容老師用後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裏緊緊地抱著一名小孩。結果小孩獲救,瞿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

在映秀小學的一個老師,地震發生時雙臂懷抱了5個學生,老師用身體擋在學生身上當作屏障保護他們,最後老師死了,5個學生得救了。直到他被挖出來時,仍然保持著雙臂膀懷抱的姿勢。還有一位老師,地震時帶著一群學生衝出教室大門,然而已經來不及逃到大樓下,老師張開雙手,一把摟住10來個學生,大聲喊道:“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然後樓住學生們從欄杆處跳下,最終,老師犧牲,學生大多得救。

汶川地震中的“最美教師”袁文婷,四川省什邡市民辦中心小學教師,她離開我們17年了。汶川地震時她放棄逃生機會,一次又一次衝進教窒,用柔軟的雙手奮力抱出一個又一個孩子,直到抱出第13個孩子時教學樓突然倒塌……當搜救人員發現她時,她懷裏還抱著一個學生,用身體牢牢的護在自己身下,自己的青春永遠定格在最美好的26歲!

……

寫到這裏,我已經無法控製了自己,忍不住再一次熱淚盈眶,淚水漫過熒光屏,涮涮滑落在顫抖的鍵盤上,淚眼之間便湧出無數母親和老師的偉岸身影,此刻,我讀懂了母愛無邊和“師德”的博大與崇高。他們在危難時沒有絲毫猶豫,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們──祖國的未來,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母親對孩子最無私的愛和一個教師對學生最深摯的愛。

常常,我們感動於這種“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無私;也常常,我們感動於這種“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

人世間沒有任何一種愛與母親無私的奉獻相並論,天下間也沒有任何一種愛與教師偉大的崇高相比美。這種愛,在危難時譜寫生命的樂曲;這種愛,在廢墟中釋放生命的光芒;這種愛,在大災大難麵前震撼人心,令我們感動無比,讓我們為之動容。

【愛的奉獻】

災難麵前,危險時刻。在生命的感動裏,總會看到這些熾熱的心,熱情為我們雪中送炭,慷慨解囊;總是這種愛,感染天下。在我們這個曆經多災多難的民族裏,總被這些用愛心釋放出的一道道煜煜生輝的光芒而感激,而感恩。

七日敬禮,以生命的名義;國旗半降,彰顯生命的尊嚴;三天悼念,大愛在哀思中升華!

三分鍾,舉國靜肅,哀悼我們數萬親愛的同胞,哀慟那些遽然凋零太多來不及綻放本應屬於他們美好的生命。那一刻,中華大地悲慟無比!汽笛嗚咽,警報齊鳴,天地同悲,山河動容。作為生者,我們泣拜上天,將沉重哀思奉於曾經鮮活、微笑的逝者。懇請天堂,善待新靈。那一刻,我們將永遠銘記著,定格在心靈深處。

三分鍾的默哀,三天的悼念,五星紅旗為蒼生而降,第一次,這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曆史的民族亮出一個偉大的壯舉。這是一個以人為本、從善如流的英明決定;這也是一個凝聚人心、樹立形象的智慧決定;這更是一個尊重生命、愛民之心的偉大決定(給胡溫點讚)。

告慰死者的靈魂,撫平生者的創傷,我們用淚水澆灌希望。廢墟中的燭光,滿麵淚痕愛從生命中走來。

因為愛,我們的溫總理於當天16時40分就乘坐專機赴四川第一現場,在搶救生命的攸關時刻,道出一句震撼人心的聲音:“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們自己看著辦!”。正是愛,人世間,第一次有十多億人因為一個地名失眠,這個地方叫汶川。

因為愛,我們倍加珍視生命。正是愛,中國贏得了全世界的敬意!這種敬意遠遠超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生命至上,彰顯胡溫政府的親民為民作風,已經對被救傷病人員的救治作出了詳盡部署,空運、陸運傷員,爭分奪秒搶救受傷群眾的行動已經展開……

因為愛,深感生命被尊重,年輕的民警媽媽蔣敏,在失去嬌女和父母等10位親人的悲痛中無私地救助他人,直到昏倒;臥龍公安分局副局長王剛執行任務時殉職,用六十張平安紙條接力傳遞愛的光芒;15位空降兵寫下遺書,冒著生命危險從5000米的高空跳下救援災區;譚千秋老師以身軀保護四個學生,自己卻長眠在廢墟中……他們用使命詮釋大愛,於是便有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

因為愛,央視直播長達4小時的《愛的奉獻》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千餘文化界名人紛紛登台。一雙雙眼淚、一次次捐款、一首首歌曲、一盞盞燭光、一句句寄語、一個個熱線電話……匯成了浩浩蕩蕩愛的洪流,令人深深感受到流淌在生命血脈裏的真愛,感受到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感受到億萬雙援手的力量,感受到華夏兒女的骨肉情深……

因為愛,才道出這樣樸實無華的真切:我沒有錢,就出點血。“川人從未負國,國人絕不負川。”1944年,國難當頭。成都,一長串衣不蔽體的乞丐,一個挽一個踉踉蹌蹌把乞討來的全部銅元、鎳幣,叮叮當當放進“救國獻金櫃”,然後蹣跚下台。頓時,全場哭聲四起。

同樣在民族危難關頭,在這次捐款救災的行動中,我們看到了一位乞丐老人向捐款箱裏慷慨投下了100元;在某獻血站,一位50多歲前來獻血的男子,“我是個下崗工人,沒有錢,就出點血。”此言一出,舉國感動。

因為愛,才有這樣感動的瞬間。100元的捐款,為了苦難的同胞;臨終前的微笑,向著四川的方向,這是上海一位八旬老人許國祥臨終前鄭重其事做的最後一件事。

因為愛,才有這樣的力量,人人都幫人,世上沒“難”人。血是紅的,心是熱的。這塊熾熱的土地上,一支支蜿蜒壯觀的獻血隊伍,讓人感受到此景此情將溫暖我們的一生,照亮我們的一生。這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一片愛心踴躍的熱情和行動下,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血液中心血庫都已經飽和。他們用自己青春的鮮血去慰藉災區的人民,延續那在地震災害中苦苦掙紮的生命的火種。

因為愛,讓世人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全球華人賑災總動員,世界上隻要有中國人地方,就有對災區同胞的牽掛。因為愛,香港澳門同胞的迅速行動,讓災區倍感溫暖,倍受鼓舞。因為愛,台灣同胞賑災的深情厚誼,大陸同胞體會到了。這一切體現的是中華民族扶危濟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體現的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同胞愛,手足情。

因為愛,國際社會關注汶川地震災情,聯合國宣布中央應急基金撥款支援,世界衛生組織從總部到地區辦公室都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可以為中國災區提供技術支持援助,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募集援助中國的救災行動,俄羅斯、美國、日本、巴基斯坦、加拿大、印度、英國等世界各國繼續向四川災區捐款贈物。

因為愛,短短數日裏,匯聚了人類熾熱的愛心目光,募集了世界捐贈的400多億款物,這是華夏有史以來第一次彰顯生命的大愛和大義,它的影響和意義遠遠超過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

正是愛,一個個揪心的場麵牽動著我們的心,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撩撥著我們的情,一句句網友感人話語讓我們無比動容,一絲絲悉心的嗬護點亮生命的光芒,一幕幕互助的愛心精神讓我們倍受鼓舞,倍感溫暖……

正是愛,讓我們大家一起屏住呼吸,悉心照料,輕輕地從我們那些最可愛的戰士手中接過剛從廢墟中救出的一個個帶血的身軀。讓我們一起拂去他們身上的塵土,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送上一碗用東北大米煮的熱粥,遞上一瓶海南的礦泉水,剝上一顆新疆維爾族兄弟送來的雞蛋,為他們蓋上一床江南的棉被……

正是愛,我們的溫總理能在兩個小時就飛赴災區;我們的十萬救援人員迅速飛向災區;我們的企業和民眾捐款瞬間達到數百億;我們的同胞善演一個個爭相獻血、自願搶救傷員的感人場麵……

筆筆善款獻愛心,個個善舉見真情。愛心在中華大地上傳遞,生命在千萬雙手裏延續。為我們失去的孩子,為失去的父親與母親,為那些逝去的生命。而在悲痛之後,讓我們昂頭起來,擦幹眼淚,重新上路。讓我們把悲痛埋在心裏,把堅毅化為力量。逝去的親人啊,你們對祖國的美好願望,讓我們來完成。

濃濃四川情,娓娓道不盡。愛的呼喚,牽動著億萬人的心;愛的光芒,穿越災難的陰影。

愛在天地間。天災無情,人間有情;大災大愛,情比血濃。血管,讓我們息息相通;生命,讓我們心手相連!

愛的力量,令人間倍感溫暖;愛的光芒,讓人間更加美好。堅忍不拔的民族之魂則可幫助我們戰勝困難。所以,當冰雪阻斷歸路,我們沒有放棄;當災難來臨,我們從容麵對。如今,當地震撕裂大地,我們仍要以這樣一種聲音告訴世界:中國人將依然與堅強同在!

常常,我們感動於這種“天災無情,人間有情”的愛心傳遞;也常常,我們感慨於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壯舉。

世界史上沒有任何一種愛與汶川大災難催動了人類的大愛、大智和大勇相比照;文明史也沒有任何一種愛與一個民族之魂豎起豐碑的堅韌、奉獻和博大相比喻。這種愛,在危難中編織大愛的詩篇。這種愛,在災難麵前人心感天,令我們萬眾一心,讓我們凝聚力量。

【筆者注】我一向敬重那些敬畏生命、敬畏天道、心懷天下和憂國憂民的“憂患”者。在我生命的幾十載曆程中一直都如此,至今依然如此。我寫這篇文章也隻是體現出一個民族的苦難悲風和百姓的善良正直的那種堅韌生命和智慧靈光。十七年來,每每回想起汶川地震的大愛大義,內心久久依舊不能平靜,這些活生生的一幕依然在我心裏哀怨悲美回旋著。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胡溫執政讓我刮目相看,這屆政府做了一件彰顯生命光輝和人性尊嚴的大事,一件有益民族有利人民的大事,一件比北京奧運會都震撼人心的大事。盡管,在廢墟的救援中發現一些豆腐渣工程的存在且令人痛恨腐敗和質疑不足的地方,但抗震救災是事實,在事實麵前我們要給予胡溫政府正麵的肯定和點讚,而且,通過汶川地震的救援中也得到世界各國的一致讚美。所以,我寫這篇文章也是出於一種大愛的感動,更重要的是向人們彰顯出生命的尊嚴和光輝,展現人性的仁愛和光芒。

胡溫政府是一個胸懷寬容、以人為本與和諧親民的政府。尤其是溫總理的親民作風,令人束然起敬。回顧溫總理離任前最後一次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感慨萬千,記憶猶新,特別是他談起文革重點的話語,語重心長,刻骨銘心。

他是這樣說的:

“我擔任總理已經九年了,這些年過得不易,我真誠希望,我,連同我這一生給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們都把它忘記吧,並隨著我日後長眠地下,而淹沒無聞。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負責人,對於我在任職期間,中國經濟和社會所發生的問題,我都負有責任,為此,我感到謙疚。

這些年,我多次談到政治體製改革,應該說,已經比較全麵和具體了,如果問我,為什麽關注這件事情?我出於責任感。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們黨雖然做出了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實行了改革開放,但是文革的錯誤和封建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隨著經濟的發展,又產生了分配不公、誠信缺失、貪汙腐敗等問題,我深知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進行經濟體製改革,而且要進行政治體製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製改革的成功,經濟體製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複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曆史的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每個有責任的黨員和領導幹部,都應該感到緊迫感。

當然,我深知改革的難度,主要是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在中國這樣有13億人口的大國,又必須從國情出發,循序漸進地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改革隻能前進,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都沒有出路。我知道,人們不僅看我說什麽,我的理想和信念,更看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什麽樣的目的,我可以對大家講,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隻要還有一口氣,我就奮鬥一天。

在我擔任總理期間,確實謠諑不斷。我雖然不為所動,但是心裏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這種痛苦不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痛苦,而是我獨立的人格不為人們所理解,我對社會也感到有點憂慮。

我將像一匹負軛的老馬,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鬆套。努力以新的成績彌補我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諒解和寬恕。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

回首往昔,不勝感慨!現在看來,隻有真正大智慧大氣度的人才能有勇氣說出這樣發自肺腑感觸至深的話。溫總理的高瞻遠矚和胸懷寬厚,他以自信的步伐,輕鬆的表情,儒士的風範,親民的形象,現代改革派難得的好總理。他的政治智慧和政治人格將在曆史上濃濃重墨一筆,且千古流芳!

 2008/5/20日初稿,2020/5/13第二次修,2025/5/9第三次修改。

【筆者再注】2020年在國內發表時,許多國人覺得像我這樣的人都寫這類文章,不少人非議呢,甚至那些自認覺醒者在背後抹黑謾罵我,然,我不鳥這類人,不跟他們一般見識,我寫文發文自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懂得的自然會領悟深意,不懂得的人一笑而過。第三次修改後,很遺憾這篇文章無法在中國作家網發表,被他們退稿了,連同短篇小說《春天的故事》也被他們退稿了,理由是未達到網站要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