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國內兩個姐姐的小孩傷到了

人到中年,感悟人生,醒悟人生,好好生活。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不知不覺在國外生活了近三十年,從青春活力到中年的我,近日處理國內的家事,心好痛。但更重要的是要鼓勵自己努力朝前走,珍惜眼前的人,做好眼前的事情,拒絕內耗。

我於1995由三姐資助出國留學,出國前在她的公司工作了近4年。在她公司工作前因為年少無知,卷入戀愛風波繼而失去了工作,在家待業。這件事情一直被三姐詬病,“是她給了我工作,不是來我這裏工作之類”,我也一直感激,長久以來形成了一個不健康的模式。

我1996年定居英國,和國內家人互動密切,父母兩次來英國看望我和孩子們都是由三姐資助。這是表麵的事實,但我在國內的時候也替她做了很多事情,很多外人不好交托的事情,比如,派我去她前夫家接她10個月大的孩子,還怕不給接,都是交托我怎樣溝通,應對,我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讀書,談戀愛,在父母身邊生活,這樣跟著三姐一下子走進了她的世界,她的生活,更是從此言聽計從,雖然甚多爭吵,但親情在,她也資助我在英國的生活,我什麽都對她說,就這麽一路走來到了2006年。

2006年,三姐兒子麵臨和我當年相似的事情,更糟糕的是他高中輟學,在國內高中輟學是很嚴重的事情,三姐,父母還有二姐都電話給我,要我幫忙申請他來英國讀書,我幫了,但惹得我自己背了埋怨,甚至和三姐母子斷了來往。

2006年三姐電話我快點辦,“他在家打遊戲,還要做給他吃“這樣的狀況下,她兒子以探親簽證由我的父母陪同來到英國,於2007年持學生簽證第二次來,吃住在我家,每天在家睡覺,我急得不得了,去學校谘詢拿上學申請表。他當時的起點很低,不想繼續讀高中,想學習唱歌,回國後參加比賽,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在英國上大學不需要參加高考,不同於國內的製度,在英國可以通過大學聯考平台UCAS申請,這樣2008年,他申請了,我陪他去倫敦麵試,回來後我隨口說了一聲,上大學後就搬出去住。(我家去倫敦要坐火車)。哪知他解讀成我趕他走,向他媽媽告狀,他一路讀到劍橋的博士,依舊記恨認為我當年趕他走。

11年後,2019年三姐從國內來英國參加畢業典禮,並未邀請我,三姐來我家小住幾日每天抱怨,並轉達她兒子對我的2條指控,1是當年2008年趕他走,2是他走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你這麽快就走了,我還以為你來幫幫我的”,指控我,我17歲是來幫你的.

我的天啊,當年的情況就是這樣的,他媽媽,家人都極力要我幫這個忙,因為我剛離婚,2個小孩1個3歲,1個7歲。我媽媽說隻當多養一個,他來了也可以幫幫我,我父母一直極力幫襯要我幫他,他自己也說,“我早點來,可以幫你“. 這也是國人並不陌生的客氣話。

好在是三姐就這個博士生的第二條指控說了句公道話:小姨隻是說的一句客氣話。但三姐揪住第一條指控不放,時隔11年,當時三姐咄咄逼人質問我,我平時就怕她,我一時都不知道說什麽,11年間,他兒子很少來過,我隻是回答了一句他怎麽上學呢?他就讀的大學在倫敦,我家去倫敦要坐火車,我也提出過就住在這裏,他告訴我路費比房租貴。

他們母子兩人請我和孩子們吃了一餐飯。但一直沒有對這兩條指控釋懷。

他當年來英國,連高中都不想讀,並沒有上大學的想法,上大學在國內也好,英國也好都是住校,特別是在英國隻有第一年的新生才有住校的機會,接著都是在附近租房子。

加上這期間他在英國繼續深造,三姐向我借錢,已經借了14萬,又給了1萬,再借,我也沒有,這樣至今我和三姐已經沒有了聯係。

我媽媽於2022年去世,媽媽曾經說過要我忘了。我和我媽媽很相似,一直活在三姐的思維裏,她是資助過我,她有能力的時候,時不時給點錢給父母,接父母去她那裏住,她付出很多,但我們從沒有想過我們也付出了。因為2019年疫情,我未能和媽媽見上一麵,但聽二姐說,媽媽也寫了一封信來表達自已的心聲,我們長期在這樣的關係中是很壓抑的,三姐資助了我們,但擁有極大的話語權,我們也習慣了。我也是在2019年第一次反駁了一句,你兒子呢?在她詬病我1000次後。

為此我抑鬱,痛苦了很久,三姐經常辱罵,我就哭。多次拉黑她,但她隻敢這樣對待我和媽媽,不同的人不同對待,這是她說的。

胸口悶痛,好想哭,明天再續。真想一切能夠重新來過。

謝謝閱讀。

水晶藍 發表評論於
有血緣的近親,往往是傷害最深的,並且多數是說也說不出,隻能自己默默消化。讚您真誠的文筆。
開心的蝴蝶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阿芒曬太陽' 的評論 : 謝謝您的回複!我釋懷了很多,我心裏一直不好受,謝謝開導!
阿芒曬太陽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開心的蝴蝶' 的評論 : 我認識兩個患有強迫症的學生,表現為強迫思維,有一個男生,因為姑媽讓他填飽的大學誌願不滿意,懷疑身為教師的姑媽害他,經常在父母麵前發作,畢業幾年了,仍表示絕不原諒。還有一個女生,因為某門課的老師嚴厲,她考得不好,從大一到現在大三,一直恨得要死,想整黑材料去學校告這個老師,怎麽勸都不行。強迫思維的人不可理喻。不聯係是好事,你照顧好自己和孩子吧。
開心的蝴蝶 發表評論於
回複 'Firefox01' 的評論 : 謝謝您的回複,我自2006年離婚,繼而國內家人的矛盾糾紛,抑鬱了10多年,坦白講朋友給我一本聖經,我讀不進去,也參加過附近的教會,容入不了,這裏更有教會隻接待香港人。
但我確確實實因聖經中的一句話照亮了我的心,“隻看見別人眼中的刺,不見自己眼中的梁木”。
謝謝鼓勵。
開心的蝴蝶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遠遠的霧' 的評論 : 謝謝您的回複,他在國內學習應該是不錯的,而且基礎知識很好,他告訴我就是被老師整的(嚴格要求),整出症狀了。大姐在他小的時候就輔導他學習,大姐給我很多來信,都提及他學習的情況。在英國上大學隻考三門主要功課,就是你特別感興趣的科目,他去倫敦後沒怎麽和我來往,但從短暫的往來中我知道他是非常喜歡大學的課程。是人民幣14萬元。
開心的蝴蝶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haoning' 的評論 : 謝謝您的留言,我向他道歉什麽呢?這是一句很平常的話,“上了大學之後就搬出去“,倒是我應該和他的媽媽先說一下。我是完全沒有想到他這麽敏感,再有他來英國之前診斷為強迫症,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麽範疇,心理?精神?再有他馬上向他媽媽告狀,說我趕他,這個性質就變了,三姐一有機會就對我酸言酸語,計較這件事。我當時也沒有語氣不好啊。個人覺得主要原因是他們(他和三姐)完全沒有這個準備,當時是輟學的情況,是來學習語言的。我兒子在英國出生長大,他是正常高中考大學,都是和同學一起去大學麵試,慚愧的是我當時抑鬱的不行,竟然沒有陪自己的兒子去麵試,但是他鼓勵我出門,一起去參觀大學的校園和宿舍。所以我現在把心思更加放在我的孩子身上。如果能夠重新來過,我肯定會先和三姐商量,恭喜之類,我家要坐火車去倫敦,你們看以後怎麽安排。再次感謝回複
遠遠的霧 發表評論於
很感人的經曆。懂得感恩是對的,但是不能放棄自我。好奇的是,你這三姐的兒子,從一個沉湎於遊戲的人,一直讀到劍橋的博士?究竟發生了什麽?讓這個孩子居然有了浪子回頭的轉變?另外,也沒有提到大姐的事情。你借給三姐14萬 ,是英鎊嗎?那說明三姐後期的生意也破落了?
玉蘭樹 發表評論於
有一些家庭的確是這樣的。強勢的那一個要操控全家每個人的人生,上至父母、下至兄弟姊妹、甚至兄弟姊妹的孩子。父母出於一團和氣的目的有時候也會對子女采取“欺軟怕硬”的態度。這是邊界感缺失的後果,因此,需要重新建立邊界感。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主動幫忙,但隻在自己有餘力、不委屈的時候再伸手幫忙。邊界感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做到”課題分離(task separation)",可以彼此體恤、理解,但不參與對方的人生,也不要讓別人參與自己的人生。
shaoning 發表評論於
所有的事,不同人從不同視角看,感受都不一樣。你外甥記恨你這件事,也可能是青春期小孩敏感吧。我猜你後來可能沒有跟他道過歉?有時候人和人之間的誤會,解釋沒用,隻有道歉才行。
Firefox01 發表評論於
建議讀讀聖經,參加附近的教會,必有裨益。親屬間的是是非非,需要淡化處理,望早日走出陰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