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期留學生刊物《中國留美學生月報》(英文)在1908年之後的十幾年中,除了報道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各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還刊登了百餘張在美國各著名大學的中國學生會的合影照片,涉及到的留學生有一千多人。筆者將一些照片和有關的資料,發布在這裏與大家分享。原照片隻標注了合影中每個人的英文姓名縮寫。筆者查閱了美國各大學當年出版的學生注冊手冊和畢業生名錄,結合散落在網絡各處的碎片信息,整理出絕大部分學生的省籍、出國年代、經費來源、在美國的留學經曆及所獲得的學位。對於那些日後比較知名的學生,還列出了他們學成歸國後的簡曆,使讀者對他們的人生有大致的了解。
老照片是時代的見證。這些留學生出國求學時,正是中國社會劇烈變革與轉型的時代。他們學成歸國後,絕大部分人投身於教育、科技、管理等領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其中很多彪炳史冊的佼佼者在不同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現代科學各學科的奠基人、著名的大學校長或者享譽全國的學者教授。可以說,中國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始於這一大批讓中國和世界接軌的歸國留學生。遺憾的是,他們中的大部分如今已鮮為人知了。希望這個係列文章,不僅對了解這些早期中國留學生,也能為中國留學史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筆者在每張照片下麵按順序列出這些留學生的中文姓名,並在後麵做了一些類別標注:1. 姓名後麵有年份者是來自清華的庚款留學生。1909-1911是遊美學務處所考選的前三批庚款直接留美生或幼年生的年份,1912後是清華學校畢業生的畢業年份或所招專科生的年份。2. “t”是清華特別生。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一些以前省、學校和部門公派的留學生出現了經濟困難,清華學校用庚款獎學金擇優資助了一批學生,稱為特別生。3. “j”是清華津貼生。清華學校對於一大批學習優秀、家境貧寒的自費生,在他們留學的某一期間給予部分庚款獎學金,稱為津貼生。4. “g”是其他各類公費生。清末民初,北洋學堂、南洋公學、海軍部、教育部等一些學校和部門,以及一些較先進的省份,陸續選拔和派遣過很多公費留學生,均為此類。5. 非以上各類經費渠道的自費留學生,姓名後不加標注,其中也可能包括一些美國大學獎學金的獲得者。
由於這些老照片中涉及到的留學生人數眾多,筆者能獲取的公開資料又非常有限,難免會有遺失、錯誤甚至張冠李戴的情況,希望讀者給予指正。這些老照片來自於原刊物的複印本,清晰度很不理想,也請讀者們理解。
麻省理工學院1910-1911年的中國留學生
這是1911-1912學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部分中國留學生的合影照片,刊登在1911年12月的《中國留美學生月報》上,照片中一半以上是遊美學務處考選的前兩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其中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共47人)在這張照片中多達9人。照片中的留學生有以後中國船舶事業先驅邢契莘、葉芳哲、司徒傅權,中國化學造漆工業先驅戴濟,大學教授周銘、曾昭權、羅惠僑、範永增、徐佩璜、吳玉麟、賀楙慶、周象賢、殷源之、孫多菼、朱汝梅、徐名材、陳石英,其中交通大學著名的熱動力學教授陳石英是科學家錢學森的老師。第二排:周象賢1910, 徐名材g,羅惠僑1909,徐佩璜1909,邢契莘1909,周銘1910, 席德炯1910, 戴濟1909;
第三排:席德炳j,司徒傅權g,範永增1909,孫多菼t,陳石英g,葉芳哲g,李錫之1910;
前排:林桂生j,殷源之1910。
(注:姓名後麵有年代者 – 清華庚款留美生,“j”- 清華津貼生,“t”- 清華特別生,“g”- 其他公費生。)
- 賀楙慶,江蘇丹陽人。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09-10年在威利斯頓學校補習,1910年入MIT學習造船工程,1914年獲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及高等師範學校教員、東南大學第一任工科主任、焦作路礦學堂(今中國礦業大學)教授,30年代也曾任威海衛管理公署科長、杭州市政府秘書長、浙江餘杭縣縣長。
- 曾昭權,湖南湘鄉人。中國近代電機工程高等教育事業奠基人。 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中年齡最小者。1909-10年在庫欣學校補習,1910入MIT學習電機工程,1915年獲學士學位,期間曾在諾威治大學修課。回國後曾任北京華商電燈公司任工程師、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教員、湖南大學電機教授兼係主任。曾昭權是曾國藩的曾孫,留美幼童曾紀澤的侄孫。
- 吳玉麟,江蘇元和人。中國第一代電機工程專家。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09-10年在威利斯頓學校補習,1910年入MIT學習電機工程,1913、1914年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湖北漢冶萍公司大冶鐵廠電機工程師、交通大學教授、南京戚墅堰電廠(下關電廠)廠長。
- 劉朗,廣東香山人。1911年自費留學,1914年獲MIT采礦工程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職上海允元實業公司。
- 朱汝梅,廣東台山人。1908年自費留學,1914年獲MIT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廣州中山大學數學物理兩科敎授、長沙湖南工業學院電氣工程敎授、廣州電話總局及自來水公司總工程師、廣州電力公司工程師、上海電力公司工程師、上海滬西電力公司主管工程師。
- 陳兆貞,廣東番禺人。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09-10年在衛斯理安學校補習,1910年入MIT學習土木工程和鐵路管理,1914年獲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職京奉鐵路局、上海交通大學。
- 葛燮生,寧波人。1908年自費留學(根據美國入境記錄),改法科習工程。1908-09年在康奈爾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913年獲MIT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漢陽鐵廠、上海阜豐麵粉廠、河南郾城蛋廠工程師、膠濟鐵路管理局張店分段機務段長。1923年突遭土匪綁架後被殺害,這是當時驚動全國的“膠濟鐵路段長被撕票案”。
- 周象賢,浙江定海人。1910年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15年獲MIT衛生工程學士學位。回國曾任北京市工務局工程師、北京大學教授、建委會水利處長、財政部參事、揚子江整理委員會委員長、杭州市市長、浙江省政府委員。
- 徐名材,浙江鄞縣人。1908年浙江省官費留學。1908-10年在康奈爾大學學習,1913、1914年在MIT先後獲化工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漢陽鐵廠工程師、上海交通大學自然科學院院長兼化學教授、交通大學重慶分校主任。
- 羅惠僑,浙江鄞縣人。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09-10年在威利斯頓學校補習,1910年入MIT學習造船工程,1913、1915年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上海江南造船局工程師、北大物理學教授、教育部專門教育司司長、寧波市市長、抗戰時期航空委員會專員、南昌航空委員會參事。
- 徐佩璜,江蘇吳縣人。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09-10年在威利斯頓學校補習,1910年入MIT學習化學,1914年獲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南洋大學教授兼附中主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長、上海市公用局局長,中國工程師學會會長。
- 邢契莘,浙江嵊縣人。中國船舶製造事業先驅。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09-10年在威利斯頓學校補習,1910年入MIT,1914、1916年先後獲造船工程學士和軍艦製造碩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大沽造船所工程師、福州船政局製船主任、北平航空署機械廳廳長、東北聯合航務局總經理,東北造船所所長、青島市工務局局長、航空委員會機械處處長、農林部總務司司長、水利部珠江水利工程總局局長,並曾在天津工業專門學校、馬尾海軍學校、北京農業專門學校及中國大學執教。
- 周銘,江蘇泰興人。著名物理教授。1910年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入MIT學習化學,1915、1916、1920年先後獲化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化學教授、物理教授,在國內最早開設“精密量度與圖解法”課程。周銘1956年被交通大學定為一級教授。
- 席德炯,江蘇吳縣人。1910年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15年獲MIT采礦工程學士學位,1916年獲哥倫比亞科學碩士學位。曾任漢冶萍公司材料課長、江蘇財政廳秘書、全國經濟委員會工程處處長、交通部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委員、漢口江漢工程局局長。
- 戴濟,江蘇吳縣人。中國化學造漆工業先驅。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09-10年在衛斯理安學校補習,1910-1912年在MIT學習生物與公共衛生,又在達特茅斯大學、諾威治大學學習,1914年獲緬因大學學士學位,之後又入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回國後曾任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國產研究所主任、上海振華油漆廠技師主任、交通大學研究所油漆研究指導員、上海元豐油漆廠總技師。
- 席德炳,又名席德柄,字彬儒,江蘇吳縣人。清華學校津貼生。1909年自費留學,1914年獲MIT衛生工程學士學位,同年赴英國留學,1915年伯明翰大學商科專業畢業。回國後曾任財政部秘書、北京清華學校測量員及衛生工程師、江海口內地稅局副局長、江漢關監督、中孚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上海中央造幣廠廠長。
- 司徒傅權,又名司徒夢岩,廣東開平人。中國船舶製造事業先驅。1906年北洋學堂官費留美,1914年獲MIT造船工程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上海江南造船廠工程師、第一任華人總工程師,成功設計製造了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司徒傅權也曾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是著名的小提琴製造商和小提琴家。
- 範永增,上海人。1909年第一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09-10年在勞倫斯學校補習,1910年入MIT學習衛生工程,1913、1914年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同濟大學教授、萍鄉煤礦工程師、上海土地局局長。
- 孫多菼,安徽壽縣人。清華學校北洋學堂特別生。1906年北洋學堂官費留美,1911年獲MIT采礦學士學位,191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理科碩士學位,1913年獲裏海大學采礦碩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湖南高等師範學校講師、湖南工專教授、交通大學教授、北平龍煙鐵礦公司工程師、鐵道部駐美國技術代表、京漢鐵路部派專員。
- 陳石英,上海人。中國著名熱動力學教授。1905年煙台海軍學校畢業,1906年海軍公費留學,初入沃班學校補習,1909年入MIT學習造船和海洋工程,1913年獲學士學位。回國後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長達60多年,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係主任、副校長,1956年被交通大學定為一級教授。陳石英是錢學森的老師。
- 葉芳哲,福建閩侯人。中國船舶製造事業先驅。1905年煙台海軍學校畢業,1906年海軍公費留學,1909年入MIT學習造船和海洋工程,1914 年獲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造船師、海軍馬尾造船所造船主任、飛潛學校(飛機潛艇製造學校)教官、廈門海軍造船所總辦、福州船政局工務長、上海江南造船廠營業主任、上海英商華盛貿易公司華經理、武漢大學教授。
- 李錫之,安徽合肥人,1910年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15年獲MIT機械工程學士。回國後曾任湖南工專機械科主任、湖北漢冶萍公司漢陽鐵廠工程師、平綏鐵路綏遠機務段段長、京張鐵路張家口機廠廠長、京滬鐵路工程師、行車股主任。
- 林桂生,福建思明人。清華學校津貼生。1907年自費留學,1910-1912年在MIT學習土木工程,1915年獲密西根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學位。回國後曾創辦天津華啟工程公司並任經理。
- 殷源之,安徽合肥人。1910年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1914年獲MIT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北京中華大學教員、督辦兵工事務處辦事員、濟南電氣公司副工程師、山東泰安電燈公司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