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鬆曾經在一個節目裏講過一個曆史片段,是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人在在菲律賓附近海域初遇中國人的故事。
關於大航海的時代背景,我隨便交代兩句。
那時(15世紀)的歐洲人都在做著“東方夢”,在他們心目中,東方“到處都是香料,遍地都是黃金”,完全就是人間天堂。
歐洲人腦海中的中國就是馬可·波羅告訴他們的那個樣子,所以,你知道了,中國人在他們的想象裏是自然是十分美好的,他們大航海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找到中國人,哥倫布當年出發時,懷裏就揣著西班牙國王寫給中國皇帝和印度君王的國書。
這裏有趣的是,哥倫布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一輩子沒踏上過亞洲的土地。
而西班牙人一直被哥倫布這個妄想狂帶偏,始終在拉丁美洲的海島上四處瞎轉悠,因為這個意大利哥們兒一直告訴西班牙人,古巴就是中國,海地就是日本......
所以,雖然西印度群島跟印度隔著半個地球,為什麽還叫西印度群島啊?因為哥倫布瞎唄。
被哥倫布耽誤幾十年不打緊,要命的是通往亞洲的財富之路被西班牙人的鄰居——葡萄牙人搶先占據了。
葡萄牙人沒有一路向西,而是選擇了另一條航線,繞過整個非洲大陸進入印度洋,最後抵達了印度,拉回了一船又一船的香料,賺得盆滿缽滿。
而最終把西班牙人從泥坑裏拔出來的,依然是自己的鄰居——葡萄牙人。
1519年,西班牙人終於在被葡萄牙拋棄的葡萄牙人麥哲倫的幫助下,抵達了菲律賓,離他們夢想的中國就隻有一步之遙。
從此,西班牙人開始前仆後繼的往返於這條亞洲財富之路。
因為沒有看過完整視頻,所以我不太清楚某某鬆所說的這段曆史典故具體發生的時間。但我猜測,應該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某某鬆說,當一夥西班牙人在穿越太平洋終於抵達菲律賓後,聽說北方的小島附近有中國商人在那裏做生意,可把這些西班牙人高興壞了。
對於任何一個遠渡重洋找尋中國人的西班牙人來說,終於要見到夢想中的中國人的那種幸福和激動,可想而知。
某某鬆說,這幫西班牙人當時專門下令,要求所有人見到中國人務必要有禮貌,因為我們是來跟中國人貿易的,千萬不要冒犯中國人。一來在西班牙人看來,中國人如此牛逼,我們不要去惹,二來我們這麽辛苦來到這裏,眼看好不容易要見到財神爺了,你還去惹,那不是腦袋秀逗、自斷財路?
可沒曾想,第一次與中國人碰麵,迎接他們的卻是當頭一炮。
當西班牙船隊北上航行終於碰見兩艘中國船時,西班牙人還沒來得及激動,就被中國船上打來的炮彈打懵了。
雖然西班牙人還不知道咋回事,但經曆過大風大浪、生死見慣的西班牙淘金者什麽沒見過,回過神來就立馬還擊,結果是擊沉了一艘中國船,俘虜一艘。
據西班牙人的記載,當時被俘虜的中國人全跪在甲板上磕頭求饒,高呼萬歲,姿態極為低賤,這讓某某鬆感慨萬千。
剛碰麵時極度傲慢,打敗後又極度低賤,變臉比翻書還快,堪比某些人。
聽完這個故事,最讓我不能理解的還不在於打敗後認慫下跪。
中國老話不是一直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求生欲強的人,暫時認個慫,跪一下,如果能夠求得一命,從人道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西方的戰爭文化裏,沒有贏的希望時,就投降當戰俘,很正常,沒啥丟臉的,不一定非要跟日本人一樣,戰敗就剖腹,為了一個虛幻的理念就要犧牲生命,這是很傻的事。
最讓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麽第一次見麵就要打?連對方麵都沒見過,不了解對方是什麽樣的性格,也不清楚對方是敵是友,就要對方跪下?這是什麽習慣呢?
為什麽他們就想不到握個手,來個自拍,發個朋友圈呢?
這個問題我想過的,在我看來,答案其實一點也不複雜,我以前也提到過。
這是因為,古代中國人長期沉浸於大一統的農業社會,鄙視商業,並不知道除了暴力化生存,還有其他的生存方式存在,這超出了他們的生活經驗,也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力。
即使在商業繁榮的宋朝,商業的競爭也主要圍繞權力的爭奪,隻有獲得官方許可授權的壟斷經營,才能存活,而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是依靠艱辛的勞作獲取非常微薄的收入。
長期存活於這種“零和博弈”的鬥爭模式之中,讓古代中國人隻相信拳頭和權力的作用,有了權就有了錢,就有了足夠的生存資本,否則就隻能跪求當權者施舍一點活命的空間。
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不是你跪,就是我跪”的生存模式,所以魯迅說,中國曆史上,隻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古代中國人不會跟人平等相處、平等對話,也就不難理解了。
好消息是,舊時代已經過去,在改革開放造就的40年經濟繁榮的耳濡目染下,大多數中國人親身體會並深刻認識到,市場經濟能夠給人們的生存提供最多可能性,從而讓人們能夠擺脫“零和博弈”的悲催狀態,可以在平等對話、平等協商的氛圍裏和睦共存,再也不用依附於他人討生活,或者騎在別人脖子上強取豪奪。
那麽,問題來了,在這個時代,還有哪些“老古董”在動不動就叫人跪,或者給人跪,總是學不會平等對話呢?
他們不應該生活在這個時代,他們應該穿越回去,找到適合他們生活的朝代,不要回來了。
作者: 北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