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董襲瑩在溫哥華待產。希望她安心養胎,順利生產。
剛在網上看到一篇批評肖飛的文章,說肖飛缺乏醫德。我認為肖飛在個人生活上的確是有問題,但是醫德上的問題,還真談不上。培養一個好醫生不容易,希望能夠給肖飛拿回手術刀的機會。
很多人對醫德有誤解,認為不收紅包等,就是醫德。其實,醫術才是最基本的醫德。一個醫學書十多年的含辛茹苦,成為以為合格的醫生,掌握了治病救人的本領,這才是真正的醫德。那些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思進取卻占著醫生位置的人,才是真正的缺乏醫德。
大家說肖飛缺乏醫德,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手術台上涼了患者40分鍾。在主刀醫生與護士發生了激烈爭吵的情況下,主刀醫生暫時離開,緩解情緒,這是有必要的。相反,一邊生氣一邊做手術,才是危險的。而手術室的護士,不顧主刀醫生的情緒,同主刀醫生爭吵,也是不對的。即使主刀醫生再錯,為了手術台上的患者,也應該忍一忍。
因為我是外科醫生,是深有體會的。我年輕的時候,是在手術室護士的罵聲中成長的。年輕醫生的手術,不是上級醫生教會的,都是手術室護士教會的。教科書上沒有教你怎麽做手術,剛進手術室的時候,的確是一片茫然。
董小姐估計也是被罵急了,沒忍住。她可能不知道手術室的規矩。護士就是那麽厲害。
我當年當醫生的時候,護士的地位是比醫生高的。工資差距不大,但護士的獎金要高很多,所以護士的收入比醫生高,自然也就看不起醫生了。
有一次我看到護士發獎金,就問護士長,你們的獎金比醫生高多了啊。護士長瞪了我一眼:你們還靠這個?
董小姐可能沒有熟悉手術室的規矩,在手術室,被護士罵是很常見的。你告到護理部也沒有用,沒有人會向著醫生。適應了,就好了。
也有人質疑4+4的問題。4年的醫學學習,實際上是夠了,關鍵是要4年後的實踐經驗。協和的學生,有最好的實踐機會,他們成長速度是可以更快一些。手術這樣的事情,就是一個手藝活,沒有那麽神聖。我的老師是當年醫院手術最棒的醫生,他說:一個腦子靈光一點的鉗工,他帶三個月,手術就可以做得很好。這個沒有什麽特別巧的。我前麵的博文也說過,在醫療係統,會做手術,或手術做得好,根本就不算啥本事。若幹年後,最笨的人,手術水平也同最聰明的差不多。
我讀大學的時候,我的一位兄長同我聊天。我問他,我再大學裏麵要學什麽。兄長說,你在大學裏麵什麽都不用學,學好英文就可以了。現在回過頭來看,的確如此。現在用到的東西,除了英文,其他的都沒有用。我對這位兄長一直很感激。可惜他後來因為醫療腐敗被雙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