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內的二本生是如何成為斯坦福大學博士的??

心情記錄、讀書筆記、人生感悟、生活漫談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方老師是安徽人,在國內屬於中產家庭,他的父母受過良好教育,他的爸爸曾經公派留學,在汽車行業做得很成功。

父母從小對方老師寄予厚望,然而他中學成績並不理想,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中等生。

2010年,他參加高考,隻考了500多分,離一本分數線差了100多分。他一直想上中國科技大學的夢想破滅了。

他帶著遺憾,來到那個二本大學,灰暗的心情沒有保持幾天,他有了一個新發現。原來他從網上得知,他所學專業世界排名第一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

於是他為自己訂了一個目標,全力爭取去斯坦福上研究生。

去美國留學最大的攔路虎是英語,於是他決定全力攻克英語,通過托福考試。

確立這個目標以後,他就調整了作息時間,早晨五點半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除了正常的上課、做作業之外,其它時間他都泡在圖書館、閑置教室學英語。

二個月後,他天天早出晚歸驚動了一個同學,那個王姓同學開始觀察他。通過幾次跟蹤,他終於知道這個方同學原來在用功學英語。

通過幾次談心,王同學說,我也要和你一起學習,將來我也要出國留學、光宗耀祖。

於是兩人成立了一個學習小組,天天早出晚歸,啃英語。

王同學的出身與方同學截然不同,他出生於安徽蕭縣,父母是鄉下做紅白喜事的吹鼓手,他初中留了一級,高中畢業後,又補習了一年,才考上大學,與方成了同班同學。

第一年放寒假,方同學還在學校苦讀,王同學已回了老家。因為他家冬天開了一個浴室,需要王同學幫忙。

有一次早晨五點,方同學手機收到一條短信,是王同學發來的,說:“我已開始為鍋爐鏟煤了。”

看到這條信息,方同學連忙起來背英語單詞。

功夫不負有心人,轉機來了。

在他倆入學兩年後,他們學校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合作,科羅拉多大學每個學期給他們係一個名額,提供全額獎學金,去美國上學。

方同學盡力抓住這個機會,他們係按照要求向美方提供了4個名單,一個正取生,三個備取生,方同學在備用名單裏。

結果科羅拉多大學錄取了方同學。

在科羅拉多大學上大三,對方同學來說,是一個挑戰。雖然英語成績比二年前要好了許多,但還是不能聽懂老師的講課。

他隻能夜以繼日強化英語。

2015年他終於如期畢業,並如願被斯坦福大學錄取為博士研究生。

方同學去美國了,王同學還要繼續。

王同學經過三次考試,才使托福成績有了大幅度上升。

2015年,他也考到科羅拉多大學上研究生。

2019年,方同學在斯坦福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一家美國大學任教,現在已是教授。

有人問,你這麽辛苦成為一個博士,對這個苦你怎麽看?

方同學則說: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打工,一天上班15個小時,一個月工資隻有3000元,除去開銷,你一個月隻剩下200元,10年後還是孑然一身,這是一種苦。

還有一種苦,你在一個二線城市打工,一天工作8小時,一個月工資2500元,除了開銷,一個月能剩下200元,利用業餘時間,你上了一個大專,三年畢業後,找到了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又過了幾年,自立門戶,10年後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雖然在二線城市打工也很苦,但這很值得。而第一種情況則是白吃苦。

況且,雖然讀博士很苦,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因此也就不以為苦了。

現在,如果廢了我的博士學位,重新將我放回社會,我看問題的深度也與常人有了很大的不同。就是讓我回國開個餃子館,也會開得與眾不同。受過訓練的大腦是旁人沒有的財富。”

再說那個王同學,二年研究生畢業後,在美國找到了一份工作。

如今他取得了高級工程師資格,並與一個美國女孩結了婚。

看到方同學與王同學在網上連線所做的視頻,我很為他們感動。

雖然奮鬥是辛苦的,但果實是甜蜜的。

但願人人通過自己的奮鬥,得享所願。

         2024年4月15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