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你很可能不是“漢族”人
你很可能不是“漢族”人
中國曆史上,漢族的主體,是由華夏族發展而來。但華夏族本身,是不同部落融合的產物,不是一種“純血”民族。
秦漢時期,華夏族統一六國,吸收了楚、越、巴蜀、東夷、百越等族群,形成早期漢族;到了魏晉南北朝,大量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如鮮卑、羯、匈奴、羌、氐等,他們逐漸漢化,融入漢族;在唐宋時期,唐朝“胡風”盛行,回鶻、突厥、粟特、契丹等族與漢族通婚,人口結構進一步融合;元明清時期,蒙古人、滿洲人、西南少數民族逐漸與漢人通婚,漢族不斷融合和擴大。
如果按“漢族王朝”和“非漢族王朝”來劃分中國曆史的話,“漢族王朝”統治時間合計 1779 年,占比約 59%。“非漢族王朝”統治時間合計 1257 年,占比約 41%。自元朝(1271年)起,漢族僅明朝一度複興(1368-1644),其餘時間均為非漢族政權統治。清朝是中國曆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非漢族王朝,長達近300年,影響深遠。(詳細情況參照附圖兩張列表)
到了今天,漢族已經不是一個單一血統的民族,而是包含多種族群基因的“文化民族”。根據現代遺傳學研究,中國人的基因非常多樣化,不同地區的漢族基因差異較大。比如,北方人含有較多的蒙古、鮮卑、匈奴等北方遊牧民族血統;南方人保留了較多的百越、越族、東南亞原住民的基因;西南人部分血統來自藏緬族群,如彝族、納西族等;東南沿海人不少基因來自南島語族,如閩越、東甌等。
漢文化的影響力極強,許多統治者在曆史的長河中不知不覺地被“漢化”。比如,鮮卑人建立北魏,最終改用漢姓,接受漢文化,完全融入漢族;契丹人建立遼國,後被金國滅亡,部分契丹人融入漢族,部分進入蒙古草原;蒙古人建立元朝,雖然統治時期對漢人歧視,但元朝滅亡後,大量蒙古人留在中原,結果被漢化;滿洲人建立清朝,入關後強迫漢人剃發,但到了清末,大部分滿人已經漢化,很多滿族人甚至不懂滿語,生活方式和漢人無異。
如果回溯2000年前的華夏族,可能還能找到“純漢族”的定義。但經曆了這麽多次民族融合,今天的“漢族”,早已是一個文化概念,而非血統概念。今天的漢族,已經是一個多元融合的民族,擁有世界上最複雜、最廣泛的基因庫之一。換句話說,今天的漢族人,身體裏流淌著蒙古、滿洲、鮮卑、藏族、百越,甚至西域人的血液。
今天的漢族,不是血統單一的民族,是“混血”的漢族。但這並不意味著漢族不存在,反而證明了漢族的強大適應能力——它可以不斷吸收、融合,並保持自身文化的核心。漢族的本質,從來不是血統,而是文化認同和文明的傳承。
本文附圖列表備注:
1. 南北朝並立(如北魏 vs. 南朝),漢族王朝與非漢族王朝同時存在。
2. 五代十國(907-979) 時,北方由契丹(遼)等非漢族政權控製,南方有漢族割據政權,因此部分年份重疊。
3. 元朝1271年建立,但1279年才滅南宋,清朝1636年建立,但1644年才攻入北京,南明繼續存在至1662年。
把酒論思 發表評論於
桃花潭 發表評論於 2025-02-07 12:26:56
這要看怎麽定義漢族人,1,有超過50%黃種血統,2,認可並掌握漢文化,3,自我承認是漢族。同時滿足上述三點就可認為是漢族人
----8964------
49.99%算麽?怎麽定義漢文化?怎麽算掌握?
桃花潭 發表評論於
這要看怎麽定義漢族人,1,有超過50%黃種血統,2,認可並掌握漢文化,3,自我承認是漢族。同時滿足上述三點就可認為是漢族人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中國人罵人“雜種”,其實雜交才健康才聰明。把一個民族凝結在一起的不僅僅是血緣更重要是文化
Matador 發表評論於
在廣東或台灣的偏僻山區,有些客家村莊,在那裡,「也許可找到」古代中原漢人的純血統。
新林院 發表評論於
女真族和滿族是一回事吧?
Tianpu001 發表評論於
統計的合計統治時間不太準確,王朝時間重合太多,尤其是非漢族王朝,不能簡單加和。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漢人,唐人,華人,中國人的正確定義 (2022-07-08 05:28:18) 下一個
漢人或者漢族,和曆史上的漢朝漢國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從文化文字上有一點點關係,主要就是文明上繼承了秦製或者大一統文明。秦,二世而亡。而漢,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真正鞏固和發展了秦製。正所謂秦磚漢瓦。隻不過秦短命,搞法家大一統的苛政名聲也太差。遠不如漢以後的外儒內法有欺騙性,混得時間也久。所以後世都愛稱漢人。
所以漢人就是鼓吹和接受大一統的人。有沒有血緣,文化的紐帶都不重要。要麽就是鼓吹大一統的讀書人,必須依靠皇帝混飯吃的打工仔奴隸監工階級,要麽就是當牛做馬給皇帝提供享受的奴隸階級。
漢人的核心就是江南,江浙,長江下遊地區。所謂文風鼎盛(讀書人最多),魚米之鄉(供養宋明清中央殖民者的奴隸生產基地)。漢人沿著長江擴散,又有了兩湖長江中遊的分支,清初中遊填四川和清末下遊逃四川產生的四川分支。而古巴蜀人和文明早已在曆次清洗中消亡。
華人概念的提出,其實始於南洋。是北起閩粵,南過馬六甲的有所漢化的馬來人。從人種上講基本上就是東南亞土著。差別隻在信了儒教,還是伊斯蘭教,還是佛教,還是天主教,還是基督教。是歸了清國,法國,英國,荷蘭,西班牙等不同殖民者管轄的。於是創出華人這個概念,免得作為天朝棄民的尷尬地位。所以華人的概念早期是和漢人的概念相對立的。不僅血緣大不相同,語言風俗也大不相同。華人的外向性獨立性要比漢人強得多。所以早期反清反大一統的革命黨主力多是南洋華人。後來孫中山國民黨背叛革命,把驅逐韃虜變成中華民族,為了接受滿清大一統遺產,把華人和漢人給合二為一,混淆在一起了。
華人的一個大的分支,甚至應該另有安排的就是雲貴緬甸泰國老撾等偏東南亞內陸的。人種上也是東南亞係。但是由於偏內陸,和外界各種文明的接觸和變化更少一些。
唐人則主要是華人在南洋以外,尤其是在美國的一個變化分支。總體而言,華人的漢化程度,或者說讀書科舉程度遠不如漢人。接受編戶齊民統治的程度也低,即所謂比較蠻。
而中國人,按照傳統的定義就是中原人。就是黃河中下遊的人。這些人的漢化(讀書與奴隸)程度也低於漢人。現在的中國人主要是明初清初填的山西人。而山陝人主要是唐末宋初定居下來的草原人,比如沙陀人等等。總之就是前草原人。
清末闖關東的中國人分支就是東北人。
山陝人就是介於中國人和蒙古係/中北亞草原人之間的人。
甘寧人也是介於中國人和突厥係/西北亞草原人之間的人。
新疆人主要就是西北亞草原係突厥係。
藏人主要是前西北亞草原係人。
原東北亞草原人,滿人基本消亡。
東亞大陸可以粗略分成這十幾個民族群。
換句話說東亞和南亞西亞東歐西歐,沒有本質區別。雖然傾向於更多的大一統帝國式政權。但是並不存在一以貫之的文明和民族傳承。四大文明古國,五千年曆史雲雲純屬捏造。
至於在美國的,可以大體簡化為三類。一是不想和當今中國搭上任何關係的。二是賣吃貨的華人。三是買吃貨的漢人。出來的中國人可以並入漢人。因為大部分出來的中國人和漢人都是讀書人。讀書人都是骨子裏的鐵杆漢奸(深受為大一統打工的有奶就是皇的思想洗腦)。
寒芯 發表評論於
深以為然,將來閑了去測測DNA什麽的,尋根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