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保證飲食結構:以整全食物為基底,拒絕加工食品,盡量不吃精碳水,高糖,高鹽的食品。每天都保證有足夠的適合我的食品。
–早飯絕對要吃好,白天要在外麵逛景點,早飯在家吃,有最強的可控性。每天早上吃奇亞籽,亞麻籽,肌酸衝水,或者豆漿。我不喝動物奶製品。每天早上吃的天貝,納豆在網上可以買到,所以提前訂了。早上也基本能保證牛油果和綠色蔬菜。在國內,每頓飯都有1-2個白水煮菜,特別新鮮好吃。媽媽非常認真,前一天晚上要把家裏四口人第二天的兩頓飯計劃好。一般都是我的單獨計劃,然後再計劃其他三個人的。水煮菜這一塊是交集。
–每天早上的咖啡,我是從美國帶過去的decaf organic, instant coffee, 用保溫水瓶衝好,大半天都不涼。
–中午一般在外麵吃。在海南的時候有很多選擇:椰子雞套餐(嗲嗲的椰子雞)是火鍋,雞肉,蔬菜,豆腐,紫甘藍,南瓜,各種蘑菇(竹蓀)都特別新鮮,清淡,絕對好吃又健康。有些菜是坑,比如魚丸子。我不用沾汁,直接吃煮出來的肉和菜。鹽焗文昌雞也是名菜。但是高溫,低濕度的肉製品,晚期糖基化終產物(AGEs)高,我不選擇。
–海南的海鮮很多,大黃魚,蝦,蛤蜊清蒸都很好。
–在五指山下,吃了好幾樣野菜(蒜蓉):革命菜,鹿舌菜,觀音菜,龍須菜,都非常好吃。稍稍有些鹹和油膩。
–在北京去銀泰中心的“榮小館”,浙江台州菜,以海鮮為主,講究“鮮、嫩、滑、爽”,我們點了大黃魚,豆腐湯,熟的醉蟹,炒青菜。很適合我。
–過年的傳統飯:餃子,麵條怎麽辦呢?餃子皮,家裏人會用粗糧。但即使是這樣,也是很升糖。最好搭配青菜,肉一起吃,餃子不能吃得太多。打鹵麵,以後我打算把美國這邊買到的毛豆做的麵條帶回去。
–名小吃怎麽辦?北京的豆花,豆腐腦,豆漿沒問題,隻吃豆腐,不吃調料就很好。糖葫蘆,年糕,炸糕,油條,糖油餅啥的,就幹脆告訴長輩,我不再選擇這類甜食和油炸食品。豆漿一定要問是不是“無糖”的。
–水果種類很多,藍莓,紅莓都有,沒有問題。
–堅果類:能買到的多半是烤熟的,加糖,加鹽的。所以我一般帶回去一袋子。
–自助餐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總可以選到能吃的
–在做牛肉麵的地方,可以要煮菜,加牛肉,不加麵條。
–飛機上的午餐,基本上就不要指望了。
–每天有計劃地安排飲食,快到飯點就及早開始覓食
–中國吃的方麵價位友好很多,一定要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