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York,是一座古城。
有了它,才有了後來的紐約—— new york。
這是紐約的故鄉,算不算我半個故鄉?
幾百年前,那群在故鄉呆不下去的邊緣人,冒著生命危險,完全不知道未來的模樣,隻有勇往直前的勇氣,對理想的執著,對信仰的追求,就這麽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新大陸。
他們出發前,想必是抱著必死之心的——變幻莫測的大洋,未經開發的大陸,誰知道未來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當然,也有對未知的期冀。
當然,還有對故鄉的眷戀與不舍。
若不然,他們不會把陌生大陸海邊的不毛之地,叫做自己家鄉的名字。
是懷念故土,還是想把這裏建成故土的樣子?
當初,他們想必是逃難的,驚濤駭浪,淒風冷雨,忙忙如喪家之犬。
據說到達的第一年,人就死了一半兒。
凍死,餓死,病死,被殺死。
現在很多人,帶著後知後覺的有色眼鏡,以為當初那些人是帶著航母來的新大陸,是知道自己是最後的贏家,是來種族滅絕的。
卻忘了真實的曆史,是一條帆船,路上就可能遇到風暴船毀人亡,也可能死於神秘疾病,還可能觸礁死光,等等。
一路上的任何一個意外,都足以讓他們全軍覆沒。
他們是個位數,十位數,這麽一點點的來人,然後慢慢的發展壯大,最後生存了下來。
他們麵對的是數萬倍於他們的印第安人。
我們沒辦法評判這個過程中的正義與對錯。
這是一場生存之戰。
生存之戰,贏家未必正義,輸家未必無辜。
隻不過,他們與他們的後人幸運的成了贏家,而已。
因為他們贏得了生存之戰就譴責他們,這個,站著說話不腰疼吧。
如今呢?
當初富庶繁華的故鄉,已經泯然眾人,隻能靠賣弄曆史維持一點點知名度。
而那些被故土放逐的人,開辟的新天地,已經成為了地球之都。
也可以說,這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之路的縮影。
從愛丁堡南下的第一個目的地,設在了約克大教堂。
歐洲現存最大的中世紀教堂。
建成它花了200年。
當然,比起德國科隆大教堂的600年少了很多。
但那是後來者了。
美輪美奐。
大有巍峨雄偉,小有精雕細琢。
這樣的小大由之,木建築是做不到的。
遠遠的看過去,奇怪為什麽那麽多人堵在門口。
這在國外可不多見。
走近了才明白,有人在舉行婚禮。
新娘很美。
不同的文化係統,有不同的文化形態。
不知道對那些沉溺於過去,以為中國文化冠絕天下的人心裏,有沒有想過,中國曆史上,為什麽沒有一個建築,肯花上百年時間去建造。
甚至600年。
而他們建成的建築,可以存世2000年,甚至5000年。
跨越了多少代人,不同的家族,不同的政權,不同的朝代。
我們隻有愚公移山的傳說。
人家卻有子子孫孫世代無窮已的真幹。
麵對這樣的文化,我不知道他們怎麽做到不心存敬畏,怎麽做到還能維持驕傲。
我們的文化,有我們自己的好,我們的好,不是通過否定別人的好,無視別人的好,假裝別人的好不存在,甚至汙蔑別人的好是偽造。
而是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