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拱門國家公園和拱門博物館(上)

博而不浮,物中有悟,心懷感恩,語短情長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去年秋假,我們一家人計劃去密蘇裏州聖路易斯一遊。出發前,趙總的導師略帶遺憾地說他們一家去聖路易遊玩的時候,因為時間原因錯過了可以登頂大拱門的纜車(Gateway Arch大拱門是聖路易斯的標記,也是大拱門國家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我當機立斷不留遺憾地在網上預定了大拱門纜車票—疏忽了趙總和小女兒都是恐高人士。

旅店安頓好,我們直奔大拱門。因為地處市中心不方便停車,我們打了一輛Uber,司機是當地一位有近三十年教齡的中學數學老師,熱情而友善地把我們一直拉到離大拱門最近的地方。抬頭看著前方630英尺高(大約193米)的巨型金屬拱門,我們四人可謂神態各異。沒想到遊客中心的入口與大拱門還有一段距離,為了準時乘坐預定班次的纜車,我們選擇衝刺穿越巨大的草坪,和草地上悠閑躺著曬太陽的人們形成鮮明對比。安檢之後進入又疾步前行位於大拱門地下的纜車通道,才發現拱門博物館就藏在地下的大廳之中。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先坐纜車登頂,下來後再繼續參觀博物館(後來細想,真感謝有這麽一場意外的心肺訓練,尤其對我家的恐高人士而言,或許跑掉了最初的猶豫和不安)。



圖片來源:https://www.nps.gov/jeff/learn/news/gateway-arch-national-park-to-begin-phased-reopening.htm

坐纜車需要排隊,根據人員的多少,排隊時間大概15分鍾至30分鍾不等。工作人員先給我們發纜車的牌號,每45人一個纜車。南線北線兩個方向各8輛纜車同時上下(一次最多有80人登頂)上行4分鍾,下行3分鍾左右。當我們這一組進入一個圓形的等待區之後,工作人員通過多媒體設備,給我們講解拱門的曆史和發展。拱門又稱“西方之門”,是美國向西擴張(“邊疆運動”)和傑斐遜總統的紀念碑。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拱門,也是西半球最高的紀念碑。這座鋼製懸鏈拱門由芬蘭裔美國建築師埃羅沙裏寧 (Eero Saarinen)於 1947 年設計,1963  2  12 日動工,1965  10  28 日竣工。其中一個有趣的插曲是,沙裏寧的父親埃利爾(Eliel Saarinen)也參加了紀念碑的設計競賽。競賽處秘書錯誤地將通知決賽入圍者晉級的電報發送給了埃利爾而不是埃羅。一家人興奮地開香檳慶祝,兩小時後,比賽代表尷尬地打電話糾正了這個錯誤。父親埃利爾笑著開了第二瓶香檳為他的兒子幹杯。



埃羅 沙裏寧與拱門模型 圖片來源:https://www.stlpr.org/show/st-louis-on-the-air/2015-10-26/the-gateway-arch-architectural-wonder-example-of-failed-urban-planning

下行的車到站,工作人員幽默地招呼他們“Welcome to the earth!” (歡迎來到地球!我們按著順序陸續進入各自的纜車。我們一家是1號車。纜車是一個銀色的蛋形設計,裏麵有一圈座椅,車門關上後,如同坐在科幻電影中的發射器中。趙總開始手心出汗,小女兒緊張地一言不發。我抓著他倆的手,脫口說出“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星球大戰經典台詞-“原力與你同在”大女兒自然地接了下句“And also with you.” 我們四人相視一笑,開始了一段奇幻之旅。




圖片來源:拱門纜車內部 https://www.gatewayarch.com/happy-50th-%C2%93tram%C2%94-iversary/

在上行的最初1分鍾,纜車有些顛簸,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得到索道旁邊的緊急樓梯。拱門共有1076級台階,封閉式纜車的索道沿樓梯而建,便於纜車因停電或其他意外情況困住時乘客可以通過緊急樓梯離開。我看到資料,上一次故障發生在2011年,北線纜車在距頂層61米處(200英尺)被卡住,纜車門也卡住無法打開。管理處全體人員用了一個小時將纜車手動拉到頂層。獲救的40名乘客除一人因驚恐發作昏厥,其他都安全離開。這間接證明了趙先生的觀點—力量訓練和有氧運動同樣重要。我們一家體驗了被困在一個封閉而狹小的移動空間中,真是慶幸四分鍾足矣。

纜車到達拱門頂部,下車後走十幾級樓梯到達頂部的觀景台。拱門頂部的觀景台兩側都有窗戶,但為了照顧恐高人士,窗戶細長而傾斜,遠眺的時候,半個身子是可以趴在兩側的軟包牆壁上的,給人帶來安全感。我家的兩位恐高人士也興高采烈地加入觀景隊伍,一窗一景,別有風致。



圖片來源:觀景台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teway_Arch

正值夕陽西下,俯瞰東側密西西比河,萬頃波光冷浸紅霞,寬廣的江麵兩三隻遊船點綴其中。對於美國人而言,這就是他們的母親河,雖然長度不及我國長江,但流域麵積超過長江和黃河的總和,達到300萬平方公裏。聖路易斯作為當年承接南北貨運、航運的重要港口和通道,沿河而建,也因河興衰。大拱門紀念碑選址正是位於密西西比河西岸的聖路易斯城遺址(始建於1764年),這讓我想到,它不僅僅是為了紀念某一場運動、某一個人,它更成為美國的曆史、文化的象征。1968  5  25 日,時任美國副總統漢弗萊主持拱門落成的封頂儀式,在致辭中他形容這座拱門是“雲霄中的一條翱翔曲線,將昨天的豐富遺產與明天更豐富的未來聯係起來……與拱門相比,凡是粗製濫造的,凡是醜陋的,凡是浪費的,凡是虛假的,都將受到評判和譴責( “a soaring curve in the sky that links the rich heritage of yesterday with the richer future of tomorrow…Whatever is shoddy, whatever is ugly, whatever is waste, whatever is false, will be measured and condemned" in comparison to the Gateway Arch. 



圖片來源:https://www.afar.com/places/gateway-arch-national-park-st-louis

 
 
thorn 發表評論於
最後一張圖拱門對麵,過了馬路有家hyatt regency。
矽穀工匠 發表評論於
1803年,法國把美國中部打包賣給了美國。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背井離鄉去了西部,都知道美國是天選之國。看來這個拱門設計的確實不簡單。現在人們大多數都忘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