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大勝基本已成定局

In the course of justice none of us should seek salvation.
We do pray for mercy.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在美國大選如火如荼的膠著狀態中,競選戰報令人眼花繚亂,內容變幻莫測得更讓時間都沒功夫喘氣。這對關注這次大選/又堅定選了邊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令人心焦的事。
大選到了現在,結果基本已成定局:賀錦麗獲勝/甚至大勝。

民調的貓膩
1
最近兩天有些民調顯示,川普在威斯康星/密執根民州的民調超過賀錦麗(+1%)。這一民調結果,給多日來賀錦麗微弱領先的大選膠著狀態加了舒解融化劑,不僅讓媒體一擁而上地予以報道/分析,以改善每況愈下的收視率, 也使得川普支持者們的脖子讓人理解地直楞起來。
對希望賀錦麗獲勝的人來說,這一民調讓人心焦。但大可不必!

2
在之前那篇"賀錦麗的實際選情應好於民調公布的選情"的帖子中,我強調"民調公司也是以盈利為目的,通過出售"民調結果"獲取收入的商業實體"。如何刺激社會對自己產品的需要,達到公司利益最大化,是整個民調行業的一個首要考慮。就如比分接近/且不斷交替的球賽最能讓球迷瘋狂一樣,雙方支持率呈膠著狀且先後不斷變化的大選最能提起大眾的興趣,從而為民調公司/大眾媒體提供了增加經濟效益的基礎。
沒有電視時,球迷是通過收音機"收聽球賽實況轉播"。這一操作的特點是,除了比賽的結果外,讓聽眾如醉如癡的球賽,不是"真實的比賽",而是完全是解說員"播報的比賽",因為聽眾無法目睹比賽,解說員就有了有很大的空間,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偏好來取舍地解說球賽。
民調行業(從最初的問題設計,到具體的民意調查,再到整理數據,直至最終對民調的解釋/公布)報道大選的操作,與收音機裏解說員播報比賽的操作幾乎一模一樣。大眾對大選的了解,幾乎完全來自民調公司對大選的解釋。在大選日之前,民調公司有了巨大的空間來扮演上帝,通過"將大眾的悲喜玩弄於手掌之間", 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種利用大眾對混沌未來的好奇或焦慮而謀利的操作,與街邊支起的算卦攤子沒有本質區別,深奧莫測的數學模型僅僅是個點綴。
於是有了川普在"威斯康星/密執根兩州"突然小幅度領先賀錦麗的民調結果。


3
今年大選的結果,取決於在至今僵持不下/勝負難料的7個搖擺州(賓州/威斯康星州/密執根州/北卡羅萊納州/喬治亞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的結果。民調結果表明,目前賀錦麗/川普兩人在這7各州的不分上下,某人幸運領先的話,程度不超過2%。
美國大選中,除了選總統,選民還要選舉包括州長在內的各級政府官員/州議會議員,是個自上而下一氣哈成的操作。這一全盤操作的特點,讓我對"北卡羅來納/亞利桑那州"中川普一直小規模(2-3%)領先賀錦麗的持續民調感到疑惑:
1)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州長選舉民調中,民主黨(D)候選人 Josh Stein (51%) 領先共和黨(R)候選人 Mark Robinson(38%) 13個百分點;

2)在亞利桑那州的聯邦參議員的選舉民調中,民主黨(D)候選人Ruben Gallego "雙位數"領先共和黨(R)候選人Kari Lake;
其中,同屬共和黨的Robinson 和 Lake 都是川普強力的支持者;而 民主黨候選人Stein 和 Gallego 沒有有意與賀錦麗離開距離。
盡管州內選舉結果與聯邦選舉結果也有相互矛盾的時候,但州內(州長/州聯邦參議員)雙位數的領先,依然無法改變頂層候選人(賀錦麗/川普)的差距的民調,讓人無法理解其中的政治邏輯: "在對同一批選民的調查時,他們如此反對川普極力推薦的共和黨候選人,卻對川普如此念念不忘?"
讓我更不能理解的是,媒體(民調)中沒有人對這一奇怪的現象提出任何疑問。

4
我的疑惑在 Simon Rosenburg 的節目中也被提出來。(見視頻)



Simon Rosenburg 是當下民主黨的選情分析總管。在2022年中期選舉前,與民調預測一場壯觀的紅色風暴不同,他通過對自己信任的民調的研究,對競選操作區的實地考察,得出"民主黨會有不錯的表現"的預測。最終的結果表明"民調行業集體失誤/Simon Rosenburg 預測成真。
Simon Rosenburg 在視頻中對北卡州/亞利桑那州的"賀錦麗/川普"的膠著民調比分給出質疑,但或許是為了維護"行規"而無法明說,他隻用"這是我們之前沒有遇到過的情況"而匆匆帶過,沒有進一步質疑其中違反政治常理的邏輯。


隱形支持者效應
1
目前有一種理論,認為差距不大的民調結果,最終對川普有利。在2016年和2020年大選時,川普最終得票率,都高於投票前民調結果。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人感到支持川普是羞恥的事情,不願意公開自己對川普的支持。這一理論有兩個漏洞,
1) 經過2016年和2020年兩次大選,想支持川普但認為在民調中羞恥與公開自己立場的人,即便有,也應該是寥寥無幾,無法在民調與現實之間產生巨大的差別;

2)經過2016/2020年兩次大選後,特別是川普2021年1月6日暴力推翻選舉結果未果後,如果有誰還繼續支持川普,那此人一定以支持川普為榮,會自豪地在民調中表明自己的立場。
對川普來說,2024年大選不會再現"隱形支持者效應"。

2
如果一定要說"隱形支持者效應", 2024年的"隱形支持者效應"是發生在賀錦麗身上。而且,這些人更可能曾是川普從前的支持者,2021年1月6日國會暴亂事件,改變了很多川普支持者對他的基本看法:

1)四年執政經曆讓一些人看到了川普的執政風格,1月6日暴力衝擊國會時間,讓他們看到了川普對美國的危險,從而決定在2024年投票賀錦麗。但出於多種原因,這些以男性為主的選民不願意再民調時公開表明自己的立場。說到底,當今的美國社會中依然存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一個大男人,公開表明對一個黑人女人的支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無法像Liz Chenny 那樣勇敢站出來反對川普的共和黨人(或支持者), 他們深知"打敗川普/MAGA黨"是共和黨的唯一救贖,但怯來自川普(MAGA黨)的政治抱負,為日後自己政治生涯考慮,隻能在民調中表示支持川普,不敢向民調公開表明對賀錦麗的支持。
這將導致川普不僅不會是"隱形支持者現象"的受益者,還會是"隱形支持者現象"的受害者。

以上分析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看似膠著/不相上下的民調結果中,a)賀錦麗的真實支持率會高於民調中的支持率;b)川普的真實支持率,不會高於/而是低於民調中的支持率。


結論
1
正如 Simon Rosenburg 所言,不像2016/2020年大選時川普的優勢在民調中被縮小,2024年大選會更像2022年中期選舉( 以及後來的多個特別選舉),民主黨的優勢在選前的民調中被縮小。
大選到了現在,結果基本已成定局:賀錦麗獲勝/甚至大勝。

2
在投票日前感到心焦和不確定時,人們可以在Youtube 上搜尋 Simon Rosenburg 解說大選形勢的視頻。他會告訴你,我們(賀錦麗)在贏得這場競選,但還未最終贏得這場競選(因為還未到投票日),希望各位繼續盡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或可以用莎士比亞的話鼓勵自己:
Once more onto the breach, dear friends, one more!
Or close the wall up with our English death.

(Henry V, Act 3, Scene 1)

Run4rest 發表評論於
癡人說夢
wuyg719 發表評論於
多謝好文章,有理有據,其實曆史不會簡單重複以前的事件,以為希拉裏的故事會重現
新遊客 發表評論於
想想稀拉裏當年的天天大好展望和結局吧。
dong140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
Parkbrooke 發表評論於
做夢吧?
Billzhou 發表評論於
這樣說,馬斯克無疑天大的傻逼。世界首富也是浪得虛名。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