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界的重重迷霧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打印 (被閱讀 次)
養生是中老年人圈子裏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而年輕人和身體比較棒的人對這個話題一般來說總是不屑一顧的。

想當年,自己年輕時也曾通宵打牌而不睡;也曾在暴雨中踢足球而不停;也曾胡吃海喝撐到連自行車都跨不上去。在當年我們的眼裏,身體就像是一個裝貨的小車,隻要小車不倒,那就盡管推。一旦小車壞了,倒了,那就找醫生去治。小車修好之後,我們再接著推。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尤其是當跨過40歲這個關口後,我們會慢慢地就會發現,體能沒以前好了,精力有時也不濟了,各種讓人不太舒服的小毛病也不知不覺地爬上了身體。


這時,當我們再去找醫生訴苦時,醫生卻很可能說,這是亞健康,暫時還不用治;等什麽時候身體的健康指標下降到滿足病理學的要求後,再來找醫生想辦法。

這是一種茫然無助、而又無可奈何的狀態。有些人對此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過一天算一天。但還有許多人則摒棄了這種消極的態度,主動地去想辦法進行自救運動。這時,他們的目光往往投向了養生。

但當推開養生的大門進入養生界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養生界遠非我們想象的那樣。我們原本指望進入養生界後學上一招半式,在家練上一陣子,身體就會好起來。大家沒想到的是,大多數懷揣這種簡單邏輯的人都會大失所望,同時很可能會不知所措。

大家都知道,想養生就需要行動起來。這第一步就是去書店買養生書籍,或上網搜尋養生招數。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書店的養生書籍不能說是汗牛充棟,那也絕對稱得上是琳琅滿目。同時,我們還發現網上的養生招式也是多到一百個手指頭也數不過來的地步。

從大的方麵來講,有人主張養生要養氣,但有人覺得養生要養血;還有人認為養生的關鍵是養五髒;甚至有人指出養生要養神、要養心。這一下子就給我們指出了五個不同的養生方向,讓我們不知如何選擇。


如果從具體到養生措施上來看,大多數的人是通過飲食來進行養生的。但這裏麵也分中醫食療派和西醫食療派。

從遠古時期的彭祖一直到現在,中醫食療派前後已有幾千年的曆史,也總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比如,中醫講究飲食有節,要吃五穀雜糧,還說吃黑色的食物能補腎······。

但是,可能有人還記得大力提倡吃綠豆的張悟本似乎是個大騙子。那他推崇的綠豆也是五穀之一,這不禁讓有些人對中醫的五穀雜糧養生法產生了一絲絲的懷疑。

除了用食物養生外,中醫食療派還講究藥膳養生,經常在菜肴中加入各種中藥材來滋補身體。在這方麵,廣東人個個是高手。

還有人則會經常直接吃一些諸如阿膠、鹿角、人參、肉蓯蓉、石斛、黃芪、麥冬等中藥材養生。比如,養生的鼻祖彭祖就經常吃鹿角、桂皮,但他也常吃雲母粉。雲母是一種礦石,不知大家是否有膽量吃。


西醫的食療派曆史比較短,但他們卻是以一些西醫科研成果為理論基礎的,也很有說服力。因此,這一派的追隨者也很多。

比如,西醫研究發現:多食堿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堿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減少,並能防止其在管壁上沉積,因而有軟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稱堿性食物為血液和血管的清潔劑。

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我們就要多吃堿性的蔬菜瓜果和牛奶,而少吃酸性的各種肉類和五穀雜糧。這一點與中醫派主張多吃五穀雜糧有的反了。

另外,一生致力於提倡多喝蔬菜瓜果汁排毒養生的養生大師林海峰先生卻在51歲時死於某種食物中毒。這不禁讓我們對他推崇的蔬菜瓜果又多了一份敬畏。

西醫食療派除了提倡吃某些食物來養生外,也熱衷於吃各種營養補充劑。比如維生素、礦物質,還有品類繁多的各種保健品。很多人也從中受益良多。但是,他們受益的前提是對自己有清晰的了解,知道身體缺什麽,知道什麽保健品對自己有用。不然可能會事與願違,補出問題來。


除了飲食養生外,另一個重要的養生方法是運動養生。這裏的“運動”指的是狹義的體育運動,而非廣義的運動。

體育運動能鍛煉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它還能刺激肌肉骨骼的生長,並改善新陳代謝。在劇烈運動之後身體還能分泌一些荷爾蒙,使人看起來更加年輕。因此,很多人都采用運動的方式來養生健體,還樂此不疲。

現在,由於小視頻的緣故,中國出現了五花八門的運動達人。這也就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於運動養生之中。

但是,大家也時不時就聽說有人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幸猝死了。這給許多靠運動來養生健體的人敲響了警鍾。許多人就開始思考為什麽有人運動後精神煥發?為什麽又有人運動時猝然倒地?

大家大多是本著養生的目的來運動。因此,可千萬別對養生效果貪得無厭,而對身體不管不顧。這樣一不小心突破了自己運動的極限,就會提前把自己送走了。


第三種很多人喜歡的養生方法應該是起源於中醫的導引術。這導引術引導的是人體經絡中運行的“氣”。因為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是血液循環的推動力之一。所以,我們疏通經絡、引導氣的運行,就能促進血液循環,進而起到養生祛病的效果。

在這群養生的人群中,那些時間多、做事認真、要求比較高的人往往會練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甚至是來自於印度的瑜伽來養生。而那些工作忙、時間少、或耐心不足的人則會或敲膽經,或揉各種穴位,或做手指操,或搓耳朵,或甩手,或掂腳尖跺腳跟,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曾紅極一時的養生大師蕭宏慈極力推廣的拍大和拉筋也屬於中醫導引術的範疇。但蕭先生卻在澳大利亞開拉筋拍打講習班時,不知怎的導致一名6歲的小孩過失死亡,並被澳大利亞政府判坐牢十年。蕭宏慈的出事讓許多拍打拉筋的愛好者們心生疑慮,也下意識地放緩了追隨的腳步。

但更讓中醫養生界人士驚心的是養生大師梅墨生先生的早逝。梅墨生先生少習長拳,後又精研太極,是太極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同時,他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客座教授,並且在書畫方麵有著頗深的造詣。

 然而不幸的是,一生都很注重健康養生的他卻在2019年6月,因罹患腸癌離世,從檢查出癌症到去世,僅僅過了半年左右的時間,終年59歲。他的去世對許多用中醫方法養生的人來說是一次信心上的打擊。


除了以上三大類養生方法外,還有一些方法比較小眾,比如撞樹、爬行。還有的養生手段比較極端,隻適合某些有強大意誌力的人,比如辟穀。

辟穀,是指練習者通過各種方式減少食物的攝入,從而延年益壽的一種養生方法。辟穀在我國古代較為盛行,練習者眾多,且影響深遠。《魏書》《隋書》《北史》《明史》等史書及《千金方》《太平聖惠方》《本草綱目》等醫書中均有相應記載。

現在,在許多歐美國家也興起了辟穀。西醫的醫學研究表明,辟穀不僅能減脂排毒,它還能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等諸多功效。

但是,辟穀並不是那麽容易的。辟穀的人不光要忍受巨大的饑餓感,還可能要承受低血糖、低血壓、暈厥、休克等症狀帶來的風險。因此,隻有一些狠人在用辟穀來養生。

雖然有許多體驗過辟穀的人出來現身說法,宣傳辟穀的養生益處,但也有一些極個別的人因操作不當而喪了命。所以,許多國家級的大單位都對辟穀持反對的態度。


由此可見,養生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沒有一雙能看穿重重迷霧的慧眼,那我們在這養生的海洋中就永遠也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