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老師的來信

一人一故事,一夢一人生
全部原創,轉載敬請注明來源
打印 (被閱讀 次)


前不久,喜出望外,收到了101歲老師瑪格麗特(簡稱M)的來信。關於這位老師,我曾在博文《誕生在美國駐華使館的英文老師》中講述過她的故事。1980年到上海做過外教,我曾在她執教的教師培訓班學習過一年。 



1982年我出國,得到了M的許多幫助。是她,替我聯係了她在北京美國學校的校友,史迪威將軍的女兒史文森,建議我申請史文森為校董的大學。之後,為了打消我對該所大學的疑慮,又帶我去拜見了美領館的文化領事,領事非常熟悉這所大學,大力推薦,從而幫助我做出了選擇。此外,她還特意送來一些讀物,讓我對美國曆史和政治有所了解。 

我到美國的初期,M仍留在中國執教,過了一年後才回到她佛州的家。佛州加州相隔很遠,我們時而通信,聊聊近況。八十年代中期,收到M的信,她丈夫(曾是佛州大學的教授)去世了,她決定搬家來灣區,因為更喜歡灣區的氣候和人文氛圍。最後M落戶於南灣斯坦福大學附近的一個小鎮。 

每次去斯坦福,便去拜訪她。我倆的關係也從拘謹的師生之交演變成忘年之交。60多歲的她充滿活力,積極參加各種社交,如校友會、藝術社團、女性社團(尤其是推動女權的社團),並且加入了一神論普救教會 (Unitarian Universalist Church)。獨處時,她最愛看書,欣賞古典音樂,生活豐富多彩。 

關於一神論普救教會,正是從她那兒得知,該教會雖然沿用了一些基督教的傳統,如星期天做禮拜,但是教友不一定是基督徒,可以信不同的神和宗教,非常自由,而且該教會提倡各種宗教之間的包容和互動。結果,盡管是教會,實質就像是一群有不同精神信仰的人相約每周聚會一次。 

在教會裏,M 交了不少誌同道合的朋友,還遇到了喪妻的男友比爾。比爾樂嗬嗬的,談吐風趣,是退休工程師。兩人關係密切,不久同居了,之後攜手走過了近20年的人生。看到M的快樂,很為她高興。那幾年,M和比爾一起周遊世界,每年要出國旅遊幾次,M 抱怨說,忙得連坐下來寫封信的時間都沒有 


寫到這兒,不由聯想到自己最近也是忙於出國旅遊。看來,人都差不多,無論是哪代人,在某個年齡段做某件事,基本是由自然規律決定的。六七十歲的退休人士,同時擁有時間、體力、財力,是旅遊的黃金時代。難怪我認識的上一代美國老人,幾乎都經曆過一段繁忙旅遊的階段。 

70歲過後,M和比爾更多時間是呆在家裏。他倆那時已經移居到俄勒岡和加州邊境的一座大學城,大學城每年夏天的莎士比亞節遠近聞名。之所以搬遷去俄勒岡,是因為灣區人口越來越多,他倆喜愛較為清淨,居民不多的小城鎮。 

到了新的居住地,M沿襲了在灣區的生活方式,活躍在當地的一神論普救教會,因地處大學城,思想活躍開放,教友也相對多元有趣。此外,M請人精心打理她的花園,花園裏還建造了一個中國式的亭子。她恨不得把蘇州園林中的假山石也安在院子裏,或許工程過於浩大吧,最後放棄了。看得出來,M 很享受那幾年的歲月靜好。 

轉眼到了80歲,比爾開始出現失智症狀,M全心全意照顧他,陪他就醫,忙到無法脫身。隨著比爾的症狀愈發嚴重,他的兒女來了,把他接回灣區,送進一家養老院。M非常傷心,在信裏寫道:我跟他之間就是因為缺少一張婚約,要是有了那張紙,我就有權利阻止他們把他送到養老院去。我願意陪伴他,照顧他,直到生命終結。但是,現實中的我那麽無力,隻能聽由他孩子的決定。 

過了兩年,比爾去世了。事實上,當他離開俄勒岡,M就跟他告別了。80多歲,難以長途旅行去看望愛人了,而且愛人已經不會說話,也不認識任何人了。 


比爾去了養老院後,M回到了獨居生活。這時候,她拿起了筆,開始寫小說。她曲折的人生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素材。第一本書是回憶錄《北平塵埃》,講述了她家從20年代到40年代在中國的生活。後來又出版了三本小說:《北京宮殿》、《狐狸精》以及《我所有的愛》。 

在寫《北京宮殿》時,她猶豫不決,palace 這個詞是否恰當,是不是用個更簡單的詞house, 抑或用那個更富神秘感的詞chamber?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宮殿。對二三十年代生活在北京的外國人來說,他們確實就像生活在宮殿裏一樣,有成群結隊的仆人為他們服務——管家、廚子、奶媽、洗衣婦、人力車夫、園丁等等。 四合院關起門來,就是與世隔絕的獨立王國。M和她的兄姊從師於清朝的遺老遺少,學習中國的琴棋書畫,屋子裏到處擺放著貨真價實的古董。 

M在八九十歲的時候,又遇到了一位藍顏知己,那位也是教友。有一年去看望她,她特地帶我去老先生家,興奮地告訴老先生,我曾是她在上海的學生。其間,老先生的女兒正好也來看望父親,和M關係融洽,交談甚歡。據M說,她和老先生一周互訪幾次,像家人一樣親密。M沒有孩子,幾乎每個節日都是跟老先生的家人一起度過的。 

老先生活到近百歲的高齡,他離世後,M十分悲傷,那時她也90多了。活得長久也需要付出代價,那就是看著你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無論多麽不舍,你都無法阻止他們的消逝。 

她最後一本書《我所有的愛》寫於94歲。雖然是小說,但是女主人公也叫Margaret,因此有點兒像是回憶錄,記錄了她一生四次刻骨銘心的愛情。記得一首通俗情歌裏有那麽一句歌詞“愛是最初的也是最後的一味藥”。當一個人走近生命的終點,最難以忘懷的恐怕是一生中的摯愛。 


90多歲寫愛的經曆,應該是毫無顧忌,暢所欲言了。活到這個年歲,誰還在乎別人的評頭論足?大部分的熟人已經離世,看故事的基本都是陌生人了。如此看來,八九十歲是寫文章的黃金時代,那時候,出門少了,社交少了,不少人成了獨居老人。寫作可以讓人忘記寂寞孤獨,沉浸在創作和回憶的快樂中。 

近年來,她的信少了,曾通過一陣電郵,但是最終我倆又回到了手寫書信。這次收到的是一張卡片,上麵寫著 

Advice from a Glacier  

 

Carve your own path 


Go slow 

Channel your strengths 

Pave the way for others 

Keep moving forward 

Avoid meltdowns 


Be cool. 

 

冰川的建議 

開辟自己的道路 

慢慢 


發揮自己的優勢 

為他人鋪平道路 

繼續前進 

避免崩潰 

保持冷靜 


 

非常珍惜跟M的交往,從她那兒,獲得了真摯的關愛和人生的智慧,也讓我瞥到了未來,一個身心健康的高齡老人是如何生活的。101年的人生充滿了友情、愛情、書籍、音樂、文字和歡樂。 

M的字依舊寫得那麽漂亮,句子通暢,措辭精準,可見其思維清晰。她稱自己腦力尚佳,體力卻欠佳了,近一年來經常臥床

 

找出美麗的信箋,給她寫回信,一筆一劃,格外認真,能跟百歲老人溝通是何等的福分啊!


圖片均為原創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寒芯' 的評論 : 謝謝寒芯臨帖鼓勵。很喜歡老一代的書寫體,也會寫,可因為貪快,懶得一筆一劃。快節奏犧牲了美。
寒芯 發表評論於
漂亮的筆跡在今朝怕是絕跡了,我曾在耶魯圖書館入門處見過,驚為神筆。讀您的文章總是在優美的文字裏感受到真情,有百歲摯友是多麽難得而幸福!“八九十歲是寫文章的黃金時代”,多麽美好,期待您的大作:):)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yuntai' 的評論 : 謝謝雲台兄。很佩服這些心胸寬闊,積極生活的老人,是我的榜樣。
yuntai 發表評論於
海風很幸運能碰到這樣一位睿智的忘年交 ,年逾百歲的老人還能如此樂觀向上享受生活令人感動。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三步兩橋' 的評論 : 謝謝兩橋鼓勵!
三步兩橋 發表評論於
海風好文。你的那篇矽穀老人社區的文章在我朋友中也很受歡迎。感謝你與大家分享的有用信息。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野性de思維' 的評論 : 謝謝思維臨帖。是啊,先生活,後寫作。現在活動能力尚可,還可以多蹦躂,以後更老了,就可以更安心寫作了:)。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問好五湖兄。過去大家都這樣,現在成了稀有文物了:)。
野性de思維 發表評論於
>>>如此看來,八九十歲是寫文章的黃金時代,那時候,出門少了,社交少了,不少人成了獨居老人。寫作可以讓人忘記寂寞孤獨,沉浸在創作和回憶的快樂中。
說的真好!我也讚成這種不得已的活法:先生活,後寫作。其實,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不正是這樣嗎?
五湖以北 發表評論於
很難得,現在還手寫書信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謝謝可可。以前就有朋友對我說,老了會成為更好的作家,因為那時候是一心一意地寫作了,比如楊絳。:)如你所說,前提是必須能活到那個年紀。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謝謝小樹臨帖。又一次顯示女人在每個人生階段都是美麗的。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謝謝蘑菇。我很喜歡手寫書信的感覺,坐下來,拿出紙筆,慢慢寫,跟在電腦上打字是完全不同的節奏,落筆會更留心。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真是感人的友誼!“八九十歲是寫文章的黃金時代”,哈哈,希望自己能像老人學習,首先要活到那麽老:)
她的字跡真好看!這樣的人生沒有白過。Very cool!
多倫多橄欖樹 發表評論於
這個女人的內心世界太豐富了,良師益友~~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發表評論於
感人的忘年之交。還能保留手寫信的交流方式,在現如今稱得上奢侈,海風姐也是很有福氣。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我也很佩服她。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1

海風姐好文,瑪格麗特真是智慧老人。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是啊。這種出生在中國,在中國度過童年青少年的美國人,所剩無幾。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她是貨真價實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在那代人中應該是碩果僅存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