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偷偷死去的父母》 文:劉墉 誦:清印
中國台北一對鄰居老夫婦,有個在美國行醫的兒子。幾乎每次在大廳裏遇到,都聽見他們在跟管理員或其他鄰居談寶貝兒子。 去年,老夫婦終於移民到美國跟兒子住。可是才去半年,就回來了,說在那裏住不慣。 有一天,在電梯裏遇到老太太,我提到女兒的高中功課好辛苦。她居然歎口氣,拍拍我,說別讓孩子太辛苦、別讓孩子太成功,孩子一成功就飛了,等於沒有了孩子。 又說他們老兩口住在兒子家半年,連一席話都沒跟兒子好好說過。 有一回,老頭子身體不舒服,早上跟兒子到醫院去,看完病,找不到兒子,說在手術室。老先生就坐在醫院的大廳等,等到晚上七八點鍾兒子才出現,他居然說忘了爸爸還在醫院。 我問,為什麽不叫兒子回來呢?台北正缺他這種腦科手術的權威。 話還沒說完,老太太就一揮手:“那怎麽成?!” 紐約的一個學生,父親在中國台北病危,不得不趕回去。但是人到台北,老父大概因為高興,病情好轉,出院了。 這學生很高興地回紐約,上班沒幾天,卻接到台北弟弟的電話,說老父又病危了。他隻好放下工作,再趕回去。 戲劇性的是,他才到台北,老父的病情又好轉了。他待了兩個星期,紐約的事業忙,不得不走。 臨別,他老父居然躺在病床上向他道歉,說對不起他,沒及時死掉。 又過不久,老先生死了,沒通知這位在紐約的大兒子,草草火葬,連公祭都沒辦。 學生後來對我說,爸爸遺言交代這麽做,是為了不要他再趕回去。 想起學生時代讀過的《慈烏夜啼》—“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查書,知道吳起是衛國著名的軍事家,被楚王拜為相國。他嚴明法令、懲罰貪瀆、禮遇戰士、拔擢賢才,又南平百越、北滅陳蔡、打敗西秦,使楚國威震諸侯。 讀到這兒,我想: 古人不是說“移孝作忠”,又講“蒞官不敬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嗎?這吳起“蒞官敬”而且“戰陣勇”,怎能說是不孝呢? 話說回來,如果問他病危的母親,是希望他回家見最後一麵,還是寧願他留在楚國造福萬民?隻怕吳起的母親也會像我那學生的老父一樣,寧願偷偷死去。 想起小時候上的禮拜堂裏,有位富甲一方的教友,教會裏的許多《聖經》都是他奉獻的。常聽見牧師要他多參加禱告會,多到教堂做見證,因為他的成功是天父賜給的,他要感恩,要來見證天父的大愛。 有一天,那人大概被逼急了,回了牧師幾句: “是啊!是天父使我成功,我的成功是好的見證。問題是,如果我天天來拜天父,把我的事業都耽誤了,我失敗了,還是好的見證嗎?而且,天父愛我,是會隻盼我天天來感恩,還是希望我更成功,更有能力侍奉?” 太太常讚美我對她娘家很大方,對她的父母很孝順。 但是讚美完,八成會加一句:“不過,你年輕的時候很小氣,對我娘家尤其小氣,好像總防著我拿錢回娘家。” 她的話一點都沒錯,我年輕的時候窮,她嫁給我的時候,我還住在鐵道邊的違建區裏。每次陪太太歸寧,都要在嶽父母家好好泡個熱水澡,因為那時候我家連浴缸都沒有,隻能用勺子舀水往身上澆。 所以,我努力賺錢存錢,也要家裏每個人盡力,連三歲的兒子,都得幫我包書,再由我們夫妻提去寄。 而今,嶽父嶽母在美國跟我生活已經快二十年了。他們也常很客氣地說,謝謝我給他們這麽好的環境,能夠多活幾年。 隻是每次他們這麽說,我都想:如果他們不是長壽,而早早離開這個世界,對於他們而言,我就隻是個把他們寶貝女兒搶走,去過苦日子、做苦工的渾小子。 看到成龍上中央電視台的《藝術人生》節目。 主持人問成龍:你今年五十歲了,覺得對家庭該用怎樣愛的方式? 成龍感慨地說: 我是一個孝子,還是一個不孝子?比方說,我媽媽病了三年,如果我哪兒都不去,就坐在她旁邊,或幫她按摩。(是不是就表示孝?)而我今天沒在她身邊,我在外打拚算不算孝順?那時候,我剛做導演,一天來個電話,說我媽媽剛剛去世了。 我把電話一掛,繼續幹活,沒有人知道。回到酒店,一個人躲在房間大哭一場…… 看到這兒,我的眼前浮起一個老媽媽的影像。 當成龍在劇校學習的時候,媽媽常提一桶熱水,搭巴士、坐渡輪去學校,讓兒子能洗個溫水澡。 成龍成名後,她雖然還在澳大利亞做清潔工,但把成龍的照片掛滿臥室,常過去親一親。 但她不敢去片場,因為怕見到愛兒受傷。她總叮嚀成龍的話,就是注意安全。 老媽媽中風,臥病六年,她對成龍說,如果還有一點力氣,一定要自殺。 成龍沒在病榻前送終,但我猜他的老媽媽可能寧願如此。如同我那學生的父親,為了不影響兒子的事業,而選擇偷偷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