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淡淡微風 名博

班夫歸來不看湖(9)與王祖賢一席談

淡淡微風 (2025-08-08 05:03:30) 評論 (0)

    前陣子全網說蔡瀾,本來也想聊聊他,可惜那時候人在旅途,實在沒時間。

    不過,蔡瀾雖然是妙人,卻不是我的興趣點。

    雖然我也曾經讀他的書,按圖索驥尋過美食。

    但他卻不是我有興趣見的人。

    我的個人趨向,想見卻未有機緣得見的名人名單裏,排在最前列的,隻有兩位:金庸與李敖。

    金庸嘛,我們那個時代的人都明白,我們的青少年時代,離了金庸,還叫青春嗎?

    雖然歲月荏苒,隨著年歲增長,想見的心越來越淡,到後來基本上已經放下,但是年少時的想法,若是有機緣,自然是希望成真的。

    可惜後來真的是淡了,有了兩次機緣,卻因為其他事耽擱,未能實現。

    再後來老人家仙逝,自然就隻能抱憾了。

    也許下次去香港的時候,去拜訪一下金庸的紀念館,以了心願吧。

    可惜的是,如今的香港再不是過去的香港,以前很喜歡去的地方,甚至回國時會刻意繞行,在香港待兩天吃兩天。

    那時候的香港真是美好。

    如今每次想到要不要去一趟之時,卻有索然無味之感。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好玩兒的是,一個朋友的媽媽,居然曾經是金庸弟弟的女朋友。

    當初得知此事之時,不禁感歎,這世界真小。

    李敖也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神人。

    現在的年輕人不會明白當年剛剛改革開放時,大陸年輕人對台灣文藝界的感覺。

    當年恃才傲物的李敖,用他的傳奇人生和犀利文筆,成為太多人尤其文青的偶像。

    他那句“500年內白話文前三名,第一名李敖,第二名李敖,第三名還是李敖”,讓我們見識了大陸多年未見的文人氣象,耳目為之一新。

    大陸文人,基本上已經被打斷了脊梁骨,卻原來,在台灣,還有這樣的人物啊!

    後來認識了一些台灣的朋友,一次我就問一位與台灣高層來往較多的朋友,能不能引薦一下,與李敖見上一麵。

    朋友說問題不大,隻不過李敖已經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已經很少見人了,要多提前一些時間約。

    當時說的時候,我恰好要去一趟台灣,所以才有此想。

    結果耽擱來耽擱去,還沒等我去台灣,他就告別了這個他大鬧多場的世界,悄然離去。

    一憾。

    其實,想見李敖,也是年輕時的想法。

    李敖曾經批評金庸,說金庸學佛是假的,要不然應該散盡家財。而在他眼裏,金庸貪財,所以是假學佛。

    年輕時喜歡金庸的我,為金庸打抱不平,就很想跟李敖聊聊佛法,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懂。

    當然照我看來,他並不是那麽懂,雖然他讀了太多的書,遠比我多的多,但是佛法上,還是犯了文人的通病,自作聰明,想當然爾。

    其實那時候的我,一樣也是不懂的,最多與李敖一樣。

    但是那時候的我,自以為懂了,其實也與李敖一樣。

    年少輕狂,此為一例。

    說起李敖,是因為胡因夢。

    當年與胡因夢同遊之時,好奇心作祟,自然是想問一問她與李敖的過往。但是我自覺此問過於唐突,遂三緘其口。

    然而我覺得不合適,卻有人不覺得,直接問了。

    我看到胡因夢臉色微沉,略顯無奈,卻也大大方方,談起了一些他們的前塵往事。

    想必她是早已經習慣被人問這樣的問題,而且知道躲不掉的吧——總有好事之徒的。

    畢竟是見慣世情的。

    有意思的是,與王祖賢聊起胡因夢之時,她卻說,沒見過胡因夢。

    原來,這個世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原來,我以為她們都是台灣人,同在娛樂圈兒,又都是一個層麵的美女,見麵的場合和機會不要太多,必有過從。

    沒想到。

    與王祖賢提起胡因夢,是因為王祖賢現在的新賽道,艾灸,是中醫。

    而胡因夢,不做明星以後改變的新賽道,是身心靈,兩個人都是修行相關。

    當然胡因夢為華人世界引進的星相學和印度的大師克裏希那穆提,都是一流的眼光。

    現在國內因為經濟騰飛的原因,瞧不起全世界,殊不知差不多每個國家都有過自己的輝煌。引以自豪沒什麽,覺得老子天下第一,而且樣樣兒都要爭第一,甚至到了否定西方曆史的程度,就未免搞笑了。

    其實,國內雖然自詡為文化古國,克裏希那穆提這樣的人物,我們還真就沒有。

    額,可惜的是,釋永信這樣的人物,我們倒是層出不窮。

    王祖賢致力於艾灸,治病救人,固然是收費的,然而用心處,還是治病救人,這自然是好事。

    說起來現在國內的中醫也不便宜了。

    而以前,中醫曾經是以價廉物美著稱的。

    又是一歎。

    聽王祖賢說起為什麽做艾灸和對以後的思考,還是很有想法的。

    比如她覺得現在的地方小了些,想在市中心找一個更大的地方,把艾灸和禪修結合起來,就是很不錯。

    不過呢這二者都是小眾,希望以她的影響力,會做的容易一些吧。

    當然,她畢竟剛剛起步,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還不能與胡因夢相比。

    希望她做的越來越好,造福溫哥華的華人。

    也希望她能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可以安心。

    我跟她提起胡因夢的原因,是覺得王祖賢以艾灸入手,算是不錯的角度,以胡因夢為例,是希望鼓勵她,看到未來的前景。

    畢竟,能與王祖賢在影壇曾經的高度相媲美,賽道也相近的,也隻有胡因夢了。

    沒想到,王祖賢感歎了一句——原諒我不把她的原話寫出來了。

    不過,通過她那句話,可以了解王祖賢的坦誠與率性。

    她們都是見慣世情的人物,或者說曾經在行業裏走到風頭浪尖的人物,絲毫不覺得自曝其短有什麽關係,這氣度確實不凡。

    不像我們,說點兒什麽還瞻前顧後唧唧歪歪,前怕狼後怕虎。



    艾灸館很忙,所有床位都滿。

    在等待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形貌背影頗像蔡誌忠。

    當然肯定不是他。

    當年他以傳統文化漫畫名滿天下,前陣子因為釋永信的事情,牽出他曾經給少林寺捐了據說200億的巨款,然後很多年輕人在問:蔡誌忠是誰?為什麽有那麽多錢?

    時代真的變了。

    而我們,真的老了。

 



    裝修簡單,格調還不錯。

    這個燈和下麵一個燈,我都蠻喜歡。

    這竹簾不錯。

    多年以前,大陸的類似裝飾物還比較粗糙,而台灣就已經做的比較精細,日本自然就更精細了。

    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不知道大陸有沒有追上來。

?

    在一張桌子上,擺著一些王祖賢年輕時的圖片。

    像是別人送她的禮物。

    她自己擺,應該有更漂亮的選擇。

    旁邊的相框上,“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算是正版詞,國內前些年出現過各種自創,其實沒有原版的美,也沒有原版合適。



    紅塵一隅,有一朵蓮花,開的正好。

    隻不知,多少人有心,能安安靜靜看一會兒。

   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開始與王祖賢聊天時,她就坐在這張椅子上,抱著小狗,慵懶而自在。

    然後聊起張國榮,她就說起哥哥也是溫哥華人,移民過來住了很久,不過後來又回了香港。

    我就跟她說起,有一次去香港,我特意去了一趟文華東方,看到哥哥去世的地方,有很多鮮花,應該很多人在懷念他。

    王祖賢默然良久,想必是想起了一些前塵往事吧。

    他們倆最經典的電影,就是那部“倩女幽魂”。

    那部電影,奠定了王祖賢在電影界的地位。

    想必她有太多往事可以回憶。

    我本來想問她,據說“哥哥”這個稱呼就是你給取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她卻被店員叫去有什麽事了,遺憾沒有得到答案。

    其實我也轉過要不要提一下齊秦的念頭,畢竟我知道一些齊秦的近況,說不定她會感興趣。

    後來想想還是算了,跟要不要和胡因夢提起李敖一樣,我們關心的八卦,對當事人來說,很可能是難言的無奈。

    既然沒有當齊秦的麵提王祖賢,那麽當著王祖賢也就不要提齊秦了。

    不過怎麽說呢,能想起來這個念頭,證明我畢竟還是俗人一個。

    八卦心啊八卦心。



    她再回來,我們轉移到外麵的小桌子。

    她給我倒了一杯茶。

    能喝到少年時的女神親手倒的茶,應該算是一個驚喜了吧。

    當然,其實聊了那麽久,接近兩個小時,更多的是在聊她對未來的想法,她對艾灸這項事業的期許,看得出她是認真的。她做這個,是因為覺得對人有益,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得到身心健康。

    要不然,她也不會想到把艾灸與禪修一起做。

    於是聊了聊可能的合作,那就隨緣了。

    臨別之時,王祖賢還專門送到樓梯口,讓我有些不好意思。

    人家生意那麽好,人來人往那麽忙,還要專門送你。

    似乎台灣人在禮節方麵,做的比我們大陸人要好一些。

    我有幾位老師是台灣人,禮節也是特別講究,總是讓我這個晚輩不好意思。

    比如有一位老師,我每次去看望他,都要請我吃飯。

    我說“老師啊,怎麽好意思讓您請,我做學生的請您才是。”

    老師則笑著說:“這你就不懂了吧,中國文化,是要老師請學生吃飯的。”

    唉,禮失求諸於野,不知道還有多少傳統文化裏的好東西,我們都已經丟的差不多了。

    還好在台灣,還保留了很多。

    可惜,大陸人想打台灣的很多,覺得自己應該向台灣學習的,恐怕不多。

    王祖賢離開影壇多年,她的時代也早已經成了前塵往事。

    但是,她的影像,已經深種進了我們的記憶,也進入了影史。

    我們那個年代的青少年,誰沒有在心裏,留下了聶小倩的影子呢。

    與陳曉旭的林黛玉,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張國榮的寧采臣一樣,角色仿佛就是為她定做的。

    徐克倒是在大陸連拍了幾部大片,還是老驥伏櫪,雖然可能有媚上之嫌,但是,這把年紀的人了,能換個大環境還能風生水起,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能力了。

    要知道,嚴格的說,徐克可是越南人。

    而且,蔡瀾其實算是新加坡人。

    我們大中華文化圈兒,其實永遠不會缺人才,就看大環境和政治家的水平與層次了。

    嗬嗬,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就此打住吧。

    哦,對了,有幾張王祖賢抱著狗狗的照片。是經過她同意拍的,但是那時候還沒有想著要寫她,所以沒有經過她的同意,所以就不發出來了。